廳長挂帥督辦環保“一刀切”,釋放什麼信號?

2021年06月03日14:55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海岱財評|廳長挂帥督辦環保“一刀切”,釋放什麼信號?

6月3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宋繼寶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對生態環境領域“一刀切”問題的態度:堅決反對“一刀切”,如果發現歡迎舉報,對於此類問題我將直接督辦!

治理生態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靠的應是科學研判、精准施治,而不是臨陣抱佛腳、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一刀切”。廳長挂帥督辦 “一刀切”,山東推進環保工作精准化的決心不可謂不大、力度不可謂不強。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一項久久為功的事業,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一些地方平時不作為、急時“一刀切”問題,既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公信力,也違背生態環保工作的初心和使命。這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反而會制造出更多的新的問題。

對待生態環境領域“一刀切”,山東的態度素來是“堅決杜絕”。剛剛結束的山東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專門將“一刀切”問題納入督察問責范疇,要求有力有序推進邊督邊改,嚴禁“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的敷衍應對做法,避免緊急停工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

即便在環保壓力巨大的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中,山東也實施差異化分級管控措施,嚴防應急減排“一刀切”。山東把涉及居民供電、供暖等保民生企業和涉及外貿出口、戰略性產業、新興產業企業納入保障清單,在重污染天氣應急期間不要求實施停產措施﹔對省級以上重點建設工程在嚴格落實揚塵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不要求全面停工﹔對39個重點行業開展績效分級評定,其中A級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應急期間自主採取減排措施,不要求停產限產。

讓更多企業能夠規范運行,靠的不應是簡單粗暴的“一刀切”,而是監管部門平時加大執法幫扶力度,企業主動作為扛起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山東創新落實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將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資源要素產出高等企業共計6934家列入正面清單,數量居全國第一。修訂《山東省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准》,首次明確了8種輕微免予處罰的違法行為清單,全年共對各類企業減免處罰819次。這些都是杜絕環保“一刀切”、精准治理大氣污染的創新舉措。幫助企業把功夫用在平時,才能不臨陣抱佛腳。

治理環境需要雷霆手段,讓違法企業利劍高懸,也應該保障守法企業安全生產。強化監管、精准施治,讓治理回歸治理本身,這樣一來,在百姓暢享藍天白雲的同時,也能確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陳曉婉 齊淮東)

(責編:聶俊穹、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