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雲端”上的派出所

2021年05月03日18:03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在山東有這樣一座建筑,它藏匿在變幻莫測的雲海之中,在群峰如黛的泰山裡顯得並不起眼。長達幾十年的時光裡,不論春夏秋冬,不論風吹雨打,它猶如鋼釘一般深深地扎進黑黝黝的山石之中。倘若你迷失在雲霧或是群山中,它總能像“燈塔”一樣,照亮回家的路,它就是位於海拔1545米泰山極頂之上的岱頂派出所。

這裡是“神仙”待的地方

泰山,五岳之首,自古就被稱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或許在大多數人眼中,能夠在雲階月地的瑤界生活和工作,頗有“隻緣身在此山中”之意,但極少數人知道,這裡的晝夜溫差較大,潮濕程度也難以想象。

37年前,為了維護公園正常秩序和保護游客生命財產安全,山東省泰安市公安局在天街成立了岱頂派出所,成立初期,幾平方米大的鐵皮屋裡居住著為數不多的民警。

“這裡是神仙待的地方”,這句話是歷任岱頂派出所民警常說的一句話,因為發生在極頂的一切都是變幻莫測的。有時一轉眼的功夫,天氣就從艷陽高照變為陰雨綿綿,冬季最冷的時候達到-29℃,雞蛋能凍成“彈力球”,撞擊地面后會跳起來,無論穿多少層衣服,寒風和濕氣總能找到縫隙,鑽進骨頭裡。

不僅如此,這裡也沒有水、沒有供暖等設備,一時間難熬的生活讓初來乍到民警打起了“退堂鼓”。

然而,有些人注定要堅守。

沒有水,結在房頂上的冰凌成為了“寶貝”,沒有供暖設備,那就秋衣套毛衣,毛衣套棉衣,棉衣套羽絨服,然后再披上軍綠色大衣........

從此刻開始,倔強成為了岱頂派出所獨有的“代名詞”,這種精神也一直延續,轉瞬之間,已過去整整37年。

每次救援是與生命的賽跑

“一開始對於岱頂派出所比較陌生,也有些好奇,但度過這些年后,現在的感覺與當時是截然不同的。”4月27日是張連波在岱頂派出所工作的第4135天,作為岱頂派出所第11任所長的他回憶起往事時,深邃的瞳孔裡迸發出一束強有力的光。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破案、抓犯罪分子的人才是人民警察,曾幾何時,從軍營到警營的張連波也這樣認為,不過現實往往與想象不同。

相比城鎮派出所,岱頂派出所的轄區裡沒有一條路是平整的,甚至有些地方是充滿危險氣息的溝壑,不止如此,每起警情還常常與生命挂鉤。

前年夏季的一天下午,一場雷陣雨突襲泰山,恰巧在這個時間節點,最讓張連波擔心的事情發生了,一位40多歲的婦女在十八盤中段突發心臟病。去過泰山的人都知道,連接南天門的十八盤往往是不少游客的“噩夢”,即便是極好的天氣下,陡峭的台階也是極難行走的。

“當時我們很清楚,在這樣的天氣下,十八盤不僅僅是行走艱難,更關鍵的是此處存在雷區。”張連波說。

每次救援都是一場與生命展開的時間爭奪賽,快一秒可能就會挽救一條生命。

以往在這種環境中,人們會不由自主的躲進屋內,然而,或許在腎上腺素的促使下,在從南天門紅十字拿取藥物后,張連波和同事不顧大雨硬著頭皮“沖進”了十八盤。

身處大雨之中,腳下是被雨水反復沖刷著的台階,雷聲隨時在耳邊炸響,他們邁出每一步比以往更加地扎實,但此時內心又是矛盾的,他們總想著步伐快點、再快一點。果不其然,思想終究戰勝了行動,張連波和同事僅用40多分鐘的時間就跨過數百層台階,成功到達了游客身邊。

在十八盤一處商店裡,在張連波和同事的攙扶下,女子吃下了送來的藥物,漸漸地身體有了明顯的好轉。“吃藥只是暫時緩解,考慮到女子的病情,還是需要送醫治療。”回憶起往事,張連波心情依舊激動的。但在當時他的內心是急切萬分,因為雷雨天氣下,索道是關停的,這就意味著,他們需要把女子安全的送到中天門,女子才能坐上120。

“咱們一步步走實,有一線機會咱都要把游客送到救護車上。”

這是當時面對窗外的雷雨天氣,張連波和同事一致確定的結論。后來他們一行幾人走了近兩個小時才把女子送上救護車,確定女子安全后,張連波和同事又冒著大雨和夜色,重新走過十八盤,直到晚上21點多,他們才吃上已經熱過5遍的晚飯。

一張跨越20多年的地圖

泰山上,在不少商家的眼裡,岱頂派出所的民警是一群“格格不入”的人,為何稱之為格格不入,那是因為他們見過了泰山任何時段、任何季節的風景,但唯獨不欣賞風景的人。

在日常工作中,岱頂派出所經常在晚間接到救助傷者警情,其中大部分傷者均處在泰山相對陌生的地域裡。

此前民警們曾勸阻和提醒,但依然無法阻擋探險者們冒險的決心。

在副所長張勇的印象中,2019年8月的一天深夜,他們接到了一位“探險”男子的報警,男子在攀爬泰山時不走尋常路,結果在一處相對陌生的地域不慎扭傷腳踝。

“你看看周圍有沒有樹?能看見樹上的編號嗎?”

溝通中,張勇反復詢問著男子,而男子在答復D420后便失去了回應。

男子失去聯系,這是在救援中最不希望聽到的消息,然而此時的張勇和同事卻頓時有了信心,就此他和同事拿起救援繩、頭燈等,輕車熟路的到達編號為D420古樹的所在位置。“當時我們很著急,好在通過呼喊找到了男子。見到男子的時候,他的腳部已經腫了,最后我們背著他回到了派出所採取了治療”。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何憑借著一句D420就成功找到了傷者,原來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一份歷時20多年才匯聚而成的救援圖。

泰山上陌生地域展開救援與在城市不同,所有的導航軟件幾乎“失靈”,而且因為參照物不明顯,傷者很難說清自己身處的位置,然而,這個問題總要有人來解決。

救援圖與以往的地圖不同,上面標注的全都是岱頂派出所轄區內所有的古樹編號、石刻、石碑等具體位置,每個標點都是歷任岱頂派出所民警用兩條腿一步步丈量出來的,而匯制這份地圖的原因就是為了及時救援身處陌生地域的傷者。

“可以說,一開始這份救援圖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經過歷年的精心打磨,這份地圖儼然成為了我們的寶貝,成為了救援傷者的巧辦法,所以每當有新民警來到時,第一件事就是學習數字救援圖。”看著這份已經有些泛黃的地圖,張連波內心泛起一陣波瀾,因為正是依靠這份地圖,他們讓眾多傷者及時得到了救治,甚至是挽回了生命。

並不是破了多少案子才是人民警察

堅守,不單單是說一句話那麼簡單,對於岱頂派出所的民警們來說,泰山就是他們的陣地,一位旅館工作人員坦言,岱頂派出所7位民警管著7、8萬人的安全不容易,他們付出的不僅僅有時間。

29歲的民警蘇磊是岱頂派出所裡最年輕的民警之一,今年入春后,他的鼻炎又再一次加重了,“山上溫差大,每年春秋季,鼻炎就會加重。”說起病情蘇磊早已習慣,而且每到這個季節,“偷學”所裡老民警經驗的他,依舊穿著衣服睡覺。

自打步入小學那年,蘇磊內心就懷揣著一個警察夢,因而在大學時,想當刑警的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偵查專業。

“大學時在城區派出所實習過,當時接觸的都是盜竊、求助、詐騙等警情,來岱頂派出所前,我覺得這裡的情況應與城區派出所相同,對它的印象也僅僅只是冷。”今年是蘇磊在此工作的第四個年頭,回憶過去發生的點點滴滴,他有些腼腆的說,

所裡每天的工作都伴隨著日升月落,從凌晨4點開始直至深夜12點,然后周而復始,一來二去每天三四萬步是常有的事。

蘇磊的妻子同樣是一名民警,她的工作地點恰好也位於泰山,隻不過他們夫婦,一個在山頂一個在山腳。“我的妻子在泰山的天外村派出所工作,每逢節假日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因而父母賣掉了老家的房子,專程來到泰安生活。” 對於雙警家庭來說,蘇磊和妻子最虧欠的就是家中僅6個月大的孩子以及年老的父母。

當然,熱愛這片土地的還有張連波,他的女兒已經上了大學,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了卻了他的一樁心事,但每年的年夜飯,張連波都未參加過。

張連波、張勇、錢佔東、張憲峰、蘇磊、秦曉、孔勇、劉相康以及張君,這是堅守在岱頂派出所的所有民警與輔警,他們每人告訴過記者一句話:

我們沒辦過多少案子,也沒抓過多少嫌犯,只是在群眾遇到困難時,伸了一下手而已。

年輕的蘇磊依舊熟悉著救援圖,所裡的老民警依舊拿著喇叭站在日觀峰上呼喊著,或許這就是岱頂派出所最獨特的傳承。(圖/文 山東公安)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