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灰瓦白牆,橙磚紅門,二層小樓還帶院子。在山東省鄄城縣舊城鎮的一個大型村台上,這樣的小樓鱗次櫛比,學校、車間坐落其中。3公裡外,九曲黃河蜿蜒而過,奔流不息。
喬遷到這邊的新居時,61歲的陳佰藏決定把小船處理掉,“再也用不上了。”
陳佰藏生於黃河灘區,是舊城鎮三合村村民。灘區即河槽與大堤之間的區域,既有行洪泄洪的功能,也是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的家園。
160多年前,黃河改道,流經山東,綿延600多公裡,沿途形成上千平方公裡灘區。居住於此的人們,曾飽受黃泛之苦,房子淹了建、建了淹,“三年攢錢、三年墊台、三年建房、三年還賬”,卻又故土難離,家園難舍。正因如此,小船和房台在灘區一度十分普遍。
“房台就是把黃河泥沙堆積起來,房子建在土台上。”陳佰藏說,即便造了房台,自己的家也被泡毀過兩次。
為了圓灘區60萬群眾的安居夢, 山東省2017年正式啟動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通過外遷安置、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護、舊村台改造提升、臨時撤離道路改造提升5種方式,歷時3年完成灘區遷建任務。陳佰藏的新家所在地,正是借鑒灘區群眾淤筑房台的智慧,就近引黃河泥沙沉降,建成一個佔地1000余畝、高5.2米的大型村台,安置周圍5個村、6000多名群眾。
高高筑起的村台,讓群眾有了強烈的安全感,也帶來新希望。陳佰藏的堂弟陳佰光准備大干一場,“以前,灘區基礎設施落后,土地分散,現在道路、電力、水利越來越完善,特別適合規模種植。”在他的帶動下,50多戶村民加入黃桃種植合作社,種植規模達到2000多畝,到盛果期每畝收益可達5000元。
每一個新建村台,都配有創業車間,用以吸納當地居民就業。村台剛剛開始建設,地毯生產商楊效強就看上這裡:“群眾集中居住后,招工容易,熟練工不易流失,有20多家公司想來投資。”陳佰藏的大兒媳史玉杰,就在地毯生產車間工作,每個月能掙2000多元。
陳佰藏的兩個孫女,一個在幼兒園,一個上小學。“學校剛建成,俺就去參觀了,足球場、籃球場、美術教室、音樂教室都齊全,還有好多電子教學設備。原先去外地上學的孩子,不少都回來了。”
這個時節,灘區的麥子開始拔節生長,桃花競相開放。“現在,多虧黨和政府,讓灘區成了幸福灘。”陳佰藏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19日 第 01 版)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