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強勁升檔因素:創新成為重點領域突破的主旋律

2021年04月02日10:00  
 

2020年濱州市躍居全省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第七名,位列二等,與上年相比上升五個位次。諸項考核指標中,新舊動能轉換對濱州強勁升檔拉動作用最大!

2018年1月,山東成功爭取國務院批復設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山東提出新舊動能轉換: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

濱州,2019年新舊動能轉換排名全省第13位,2020年躍居全省第4位,與省會濟南一起,獲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單項獎勵!

這份獎勵著實提氣!

濱州不負囑托,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群眾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新舊動能轉換高分答卷!

科創這一“關鍵變量”,轉化為濱州“最大增量”

科創這一“關鍵變量”,在濱州已經轉化為“最大增量”。(劉青博攝影)

2020年濱州市研發經費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幅度全省第1名﹔

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率全省第1名﹔

“十強”產業增加值增速及佔比提高幅度全省第1名﹔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全省第2名﹔

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長率全省第2名﹔

“四新”投資全省第2名﹔

……

名列全省前茅的這一組組新舊動能轉換確鑿數據,是濱州兩年多來“涉險灘、闖難關”改革創新的最好回報﹔乍看細品這組組數據,都是滿滿的科技感!

濱州市委清醒地提出:科技創新是濱州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也將是濱州趕超跨越的最強跳板。

這次綜合考核証明,科創這一“關鍵變量”,在濱州已經轉化為“最大增量”。創新成為濱州重點領域突破的主旋律!

以改革治沉疴痼疾,用創新尋找發展出路

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與全國、全省其他地方面臨共性時代課題的同時,濱州曾陷入更困頓狀態,2018年濱州在全省地級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屬於“不定等次”行列。由此而來的是濱州各種圈子間充斥的“頹勢”——這是2019年初,新的濱州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不得不面對、不得不克服的課題!

以改革治沉疴痼疾,用創新尋找發展出路。

2019年的濱州市“兩會”上,“六問八策”如春雷震動濱州人。(張丹攝影)

2019年的市“兩會”上,“富強濱州”“六問八策”如春雷,震動了濱州人一度麻木的神經。“富”就是人民群眾富,人均社會保障水平、平均勞動工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沖刺全省第一方陣﹔“強”就是綜合實力強,綜合經濟實力沖刺全省第二方陣,人均經濟指標沖刺全省第一方陣。“富與強”正是濱州人發自內心的願望。就“六問八策”掀起的全社會大討論,提振了士氣,讓濱州人有了“知恥而后勇”的奮發勁頭!此后,濱州市委市政府趁勢而上,厲行務實之策,實施有效之舉,審時度勢,謀篇布局。

改革創新一張藍圖持續,2020年市“兩會”上,“七富七強”再次振聾發聵﹔當年7月31日,市委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建設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城市的意見》。“雙型”城市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省裡發展戰略的結晶,是在濱州自己的土壤裡生長出來的,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濱州實踐、濱州方案。

聚焦和圍繞“產教融合、實業創新”雙型城市新架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濱州各級各部門錨定目標堅毅付出,認真落實全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要求,以“7+3”重點改革攻堅任務為主線,深化改革、聚力攻堅。

市發改委始終把穩投資保增長作為重中之重,發揮7個工作專班作用,盯在一線服務督導,以總量優促進結構優,以快增長促進快提高,全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市科技局先后赴7個縣(市、區)開展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專題調研,並形成調研報告﹔先后四輪赴縣(市、區)開展技術合同登記輔導,深入30多家企業開展政策解讀推送。

市行政審批系統施行幫辦代辦,提供全流程優質服務。高標准打造企業開辦自助服務港,配備企業開辦幫辦代辦人員,為企業提供貼心幫辦代辦服務。開辟綠色通道,為新舊動能轉換等重大項目提供預約服務。

“科創樣板”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李前軍 攝影)

渤海先研院從2019年初提出戰略構想、當年9月領銜全市重大項目強勢開工,假期不停步、疫情不停工,到一期工程全部主體封頂,渤海先研院項目僅用了10個月時間。渤海先研院突出技術交易、檢驗檢測、數據應用、設備共享、創意設計等公共服務,一期工程入駐133家機構。

……

2020年,濱州建立起“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科創體系﹔建立“1+10+N”科技創新平台體系﹔開創了“五院十校N基地”產教融合模式,探索形成了“院系+研發中心+產業園”的“魏橋模式”、“N1N”產教融合的“京博模式”、“研發+中試+轉化+職教”的“黃海模式”﹔實施了“引育留用”全周期人才新政,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三進工程”“渤海學子青鳥計劃”,全市引進本科以上大學生1.2萬余人,碩博士1400余人,實現“人才淨流入”!

“智者智城”濱州在全國聲名鵲起。(張丹攝影)

在渤海先研院科創平台,中國最高層次的科學家、實業家、金融家雲集,首屆濱州人才節、新時代體制機制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暨“濱州實踐”高層研討會、渤海科創發展大會、山東省科協年會、黃海科學技術研究院成立儀式等接踵華麗上演……“智者智城”在全國聲名鵲起。

被厚愛的企業和企業家勇擔新舊動能轉換主角

3月20日至21日,山東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波應邀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並在“助力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分會場發表《堅持綠色發展 助力“雙碳”目標》為主題的演講。他在發言中宣布:通過近年的努力,魏橋的清潔能源佔比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今年,張波還分別當選“2020年度中國民營經濟十大新聞人物”“2021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

被厚愛的企業和企業家引領著濱州新舊動能轉換。(張丹攝影)

作為濱州市企業家協會會長的張波獲得的這一系列含金量極高的榮譽,更是社會各界對濱州企業的高度認可!三年來,“創業魏橋”成功蛻變為“科技魏橋”“綠色魏橋”,高端產品、高附加值,成為魏橋創業的最大盈利點。魏橋創業集團是濱州企業砥礪創新轉型的突出代表。濱州面臨的“結構偏重、能耗偏煤、布局偏散、鏈條偏短”等主要矛盾,正在“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推進下逐漸破冰。

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是要依靠技術進步和創新,其主體落實在企業。在濱州,“尊重企業家、厚待投資者、服務納稅人”已成為共識:“C”位讓給企業家﹔連續兩年舉辦企業家大會,金獅銀獅銅獅企業旗幟飄揚在濱州最美景觀大道的最美位置﹔政府甘當企業“服務員”,部門甘當“店小二”……

反哺於這片熱土,被厚愛的企業和企業家引領著濱州新舊動能轉換: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1210戶,有世界500強1家,中國企業500強4家,中國民營企業500強7家,中國制造業民企500強9家,山東民營企業100強9家,山東百強企業9家,山東工業百強10家。其中有很多行業標杆企業,如魏橋創業集團位列全省民營企業品牌價值100強首位,連續9年榮列世界500強,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制造企業之一,魏橋創業集團綠色智能紡織一體化項目實現五項“世界首創”。京博石化榮獲第十八屆全國質量獎,是唯一獲此殊榮的民營煉化企業。華紡股份成為國內印染行業智能工廠的標杆。渤海活塞、盟威戴卡成為全國智能制造的示范企業……企業無愧於濱州新舊動能轉換的主角擔當!

在全省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成績單上,法治建設、鄉村振興戰略、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項目中的多項指標都居全省前列!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特殊時期,這些成績無一不是改革創新攻堅推進的成績!

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二等,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單項獎勵,是“富強濱州”建設的初步成就。“保二爭一”讓全市人民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前路仍需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賡續推進。

3月25日召開的市委常委會提出:要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持續以系統思維、有解思維、市場思維謀劃推動改革,推出一批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在全省甚至全國有影響力的改革舉措和亮點成果。要繼續深化創新驅動戰略,加速構建完善“產學研金服用”科創體系和“五院十校N基地”全域創新格局,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立研發機構,實現十強產業創新聯盟全覆蓋,打造山東省乃至環渤海區域科創版圖中的重要增長極。(邱芹)

來源:濱州日報

(責編:宋歌、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