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在基層 潤於民心 濟南歷下區“兩個中心”在泉城路街道實現互融共通

2021年06月16日18:36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濟南6月16日電 街道融媒體分中心和志願服務工作站同時揭牌,10支志願服務隊有了自己的旗幟,5人獲聘為融媒體分中心節目制作人……6月16日上午,泉城路街道融媒體分中心和志願服務工作站同時啟用,標志著濟南歷下區“兩個中心”真正在街道層面實現互融共通。

近年來,歷下區不斷探索推進“兩個中心”融合向基層延伸,持續暢通對接居民需求的互通渠道,打通宣傳引導、凝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使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在基層真正實起來、強起來,讓黨的創新理論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敲開百姓“家門”,叩開群眾“心門”。

搭建分中心

讓融媒成為居民家門口的大舞台

用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百姓故事,用生動鮮活的語言傳遞黨的聲音。近年來,歷下區持續推動宣傳力量下沉基層,探索形成媒體融合的“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體系。作為全區街道層面媒體融合試點,泉城路街道融媒體分中心將發揮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台、社區信息樞紐和精神文化家園四大職能作用,策劃制作融媒產品,及時發布社區通知資訊,收集社情民意,提供全方位政務服務和多領域便民服務等,將新聞報道的觸角延伸到轄區居民身邊,成為本地新聞傳播及基層輿論引導的核心力量。

“街道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以后我們也能上電視了,想想都覺得高興。”社區居民李阿姨告訴記者。李阿姨口中所說的平台就是泉城路街道分中心打造的全區首個“智慧歷下”頻道融媒演播室。該演播室圍繞居民關心關注的熱點話題,策劃開設非遺之韻、疫情防控你我同行、垃圾分類宣教、身邊的榜樣、普法講座和扶貧帶貨等專題欄目,讓轄區居民走進演播室,用身邊人講身邊事。通過策劃制作原創融媒節目,傳播街道聲音、講好街道故事,展示居民風採。

啟動工作站

讓志願服務成為居民身邊的新風尚

文明實踐,志願同行。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歷下區不斷在體制機制創建、陣地建設管理、人員隊伍壯大等方面進行探索,逐步構建起文明實踐陣地體系。近年來,泉城路街道首推“志願街道”標准化建設,打造了700平方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創建了“136N文明實踐模式”“泉涌巷陌”志願品牌,設立4大類12小類文明實踐服務項目,成立108支文明實踐隊伍,年開展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1000余次,年服務人群15000人次,成為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典范樣板。

在此基礎上,泉城路街道進一步打造了志願服務工作站,組織、引導和帶領社區居民積極投身志願服務行動,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參與志願服務的途徑,營造“來到泉城路,就做志願者”的良好文明新風尚。工作站還將文明實踐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組織開展“獻禮建黨百年 用學習筑牢初心”知識競賽、“身邊的榜樣”評選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通過“我為群眾辦實事”文明實踐活動,解決群眾實際困難,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兩個中心”同頻共振

打通宣傳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融合共建,同向同力。推動“兩個中心”融合發展不斷向基層延伸是歷下區建強用好基層宣傳文化陣地的重要舉措。泉城路街道打造的融媒體分中心與志願服務工作站,按照“一員雙責、精簡高效”的原則,通過平台共建、資源共享、隊伍共用等方式,實現街道融媒記者與文明實踐專員聯合辦公,共同策劃組織文明實踐活動,深入挖掘新聞報道素材,廣泛征集好人線索和社情民意,策劃制作融媒產品,全面提升街道宣傳思想工作水平。

通過“雙向互通、協同互動”模式,泉城路街道不斷擴大新聞宣傳工作傳播力、影響力和感染力,立足街道、輻射社區、惠及居民,以更加深入的理論武裝引領思想,更加豐富的內容形式倡導新風,更加優質的貼心服務滿足民生,切實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讓黨和政府的聲音傳得更開、更廣、更深入,為全區探索“融媒賦能、志願反哺”的“兩個中心”融合發展基層模式貢獻力量。(康鈺坤 劉磊)

(責編:聶俊穹、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