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共同守護好“舌尖上的安全”

常欽

2021年06月16日15:5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原標題:人民財評:共同守護好“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日,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聯合部署啟動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此舉旨在推動各地行動起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食品安全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農業,必須正本清源,首先把農產品質量抓好。在農業產業發展上,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底線,沒有質量安全這個“1”,產業發展再多的成績都可能會等於“0”。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連續六年保持在97%以上,總體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然而,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在部分地區、部分品種上依然存在,這就要求我們盡快補齊短板。

“舌尖上的安全”是產出來的。應該看到,進入新發展階段,老百姓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容忍度更低,必須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用心用情用力解決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要抓好源頭治理,通過嚴格審批准入、管控流通渠道、強化網絡監管等方式擰緊禁用藥物違法違規流通的“水龍頭”。要盯緊生產環節,用好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証制度,對治理范圍內的11個重點品種,督促涉及到的每一個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將生產主體管理、農藥殘留自檢、產品帶証上市、問題產品溯源等措施集成起來,做到 “不合格不上市”,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舌尖上的安全”也是管出來的。目前,全國農產品質檢機構總數超過3000個,實現農產品檢測地市全覆蓋和縣級基本覆蓋。多地打造透明車間、透明廚房,監管重心由事后追責轉到事前防范,農產品質量安全變得看得見、摸得著。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在農業產業鏈之中,已經形成了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的氛圍,越來越多的優質農產品靠著綠色優質、誠信經營贏得消費者口碑、贏得市場。多地加快轉變生產方式,開展綠色防控,屬地責任、監管責任、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嚴懲重處禁用藥物使用行為,從打擊犯罪、辦案監督、刑事審判等方面發揮震懾作用,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牙”“帶電”。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要標本兼治構建長效機制。治理農獸藥殘留問題,短期看,有效方式是緊盯突出問題,開展集中整治﹔長遠看,要健全工作機制,壓實生產主體、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三個責任”,握指成拳把治理成果固定下來。要加快推動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行刑銜接”辦法,明確線索移送與案件督辦等工作規定,讓協同執法有規可依。要發揮標准體系支撐作用,對農獸藥殘留限量標准不全,檢測方法、判定依據不配套等問題,加快制修訂進程。另外,開展農獸藥殘留治理,必須要有專門的檢驗檢測設備,還要加強相關人才隊伍建設培養。裝備設施、人才隊伍和經費保障要跟上去,切實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投入保障力度。

一飯膏粱,維系萬家﹔柴米油鹽,關乎大局。食品安全是人人關心的重大民生問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唯有合力構建起“從田間到餐桌”農產品安全的“銅牆鐵壁”,持續推動綠色生產、嚴格監管、長效管理,才能讓人民群眾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責編:鄭浦麗、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