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藏《草書春雨帖詩卷》(局部) 紹興博物館供圖
天津博物館藏《魚蟹圖卷》(局部) 紹興博物館供圖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曾刻一印,自稱“青藤門下走狗”。現代美術大師齊白石曾感嘆:“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橫涂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為諸君磨墨理紙。”他們所說的“青藤”,就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徐渭。徐渭自稱“畸人”,取“獨特志行、不同流俗”之意。他書畫詩文樣樣精通,其畫開創中國大寫意畫派先河,作品中傳達出強烈的自我意識,對后世畫壇的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乃至齊白石、黃賓虹等產生深遠影響。
今年是徐渭誕辰500周年。前不久,在徐渭的家鄉浙江紹興,“畸人青藤——徐渭書畫作品展”甫一亮相,就吸引了數萬人參觀。這是迄今規模最大、參展單位最多的徐渭主題展,匯集了各地所藏徐渭書畫珍品。有參觀者留言說:“這麼多珍品匯聚一堂實為難得,五百年青藤魅力如故。”
“為了這次展覽,我們精心籌備了兩年多時間。”紹興博物館館長沈一萍說。展覽由紹興博物館聯合國內30家文博單位和中國國家圖書館等古籍收藏單位共同舉辦,匯聚徐渭書畫作品、徐渭及其師友所著古籍文獻、徐渭后學書畫作品等相關文物100件(組),其中一級文物17件。通過豐富的展品和相關故事解讀,展現徐渭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和奔放、自我的藝術風格,反映其在書畫藝術上的開創性貢獻以及文學、詩歌、軍事、戲曲等方面的成就。
徐渭少年早慧,命運多舛,晚年貧病交加。曲折的人生經歷造就了他特立獨行、奔放狂傲的個性,他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不為世人理解的憤懣訴諸筆端,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徐渭自稱“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他的書法狂肆奔放,“蒼勁”與“姿媚”相融,頗能震撼人心。展廳中,一幅《草書白燕詩卷》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每個字或正、或欹、或顛、或斜、或狂、或醉,恣肆飛揚,生氣勃勃。
徐渭的繪畫創作集中於人生后期,存世畫作不多,卻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了一座醒目的豐碑。他自創的大寫意繪畫,不求形似求神似,以用筆狂放、墨法變化多端、感情色彩濃烈見長。
來自天津博物館的《魚蟹圖卷》,由前后兩段組成,一畫配一詩,是徐渭畫作常見的手法。前段繪螃蟹、蘆草,螃蟹以濃墨畫出甲殼的堅硬質地,以淡墨畫出螯爪的透明質感,以細勁的墨筆挑出爪尖,堪稱點睛之筆。后段描繪了一隻鯉魚翻飛於浪尖,僅繪出上揚的魚頭和魚尾,就將魚兒即將躍出水面的瞬間凝固筆端,幾簇墨點表現出水花四濺的效果。兩段繪畫各自獨立,卻用若隱若現的水波連綴,別具匠心。
牡丹是徐渭最喜歡畫的花卉之一,展廳裡一幅《水墨牡丹圖》吸引了筆者注意。此畫僅以潑墨為之,花頭及葉皆大筆點染而成,枝莖、葉脈用線條畫出,雖不施色彩,卻有富貴庄嚴之相,正合徐渭之詩“從來國色無裝點,空染胭脂媚俗人”。
《墨葡萄圖軸》是徐渭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此次展覽中備受關注的展品。隻見一架葡萄從右側穿出,老藤錯落,葉片茂盛,果實晶瑩。徐渭以草書筆法作畫,運筆豪放,葉與果用淡墨加膠礬揮洒,施墨淋漓大膽。畫面左上角有畫家的自題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徐渭將葡萄比作拋入野藤中的明珠,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坎坷痛苦的心境。
據沈一萍介紹,此次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展至8月19日。其中有4幅作品僅展出1個月,包括故宮博物院藏《墨葡萄圖軸》《墨花圖卷》、南京博物院藏《三友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花卉圖冊》,將於6月19日撤展。此后,紹興博物館還將啟動“畸人青藤——徐渭的故事”全國巡展,讓更多人了解徐渭,感受其作品中蘊含的藝術魅力和人文精神。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6月08日 第 07 版)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