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資源變身“美麗經濟”,威海率先建立鄉村振興規劃師制度

2021年06月07日09:42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美麗資源變身“美麗經濟”,威海率先建立鄉村振興規劃師制度

威海率先建立鄉村振興規劃師制度,帶動美麗鄉村建設

美麗資源變身“美麗經濟”

最近,在榮成市寧津街道東墩村,山東鄉道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李璐正帶領團隊一起研究,如何進一步優化村裡“漁家三弄”美食街、池塘垂釣、兒童游樂區等項目,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讓這個海邊漁村的文旅產業運營進入良性循環。

“我們給東墩村的定位是‘漁家風情’鄉村生活綜合體,體現原汁原味的鄉村民風和鄉村生活。”李璐介紹,今年“五一”期間,團隊給東墩村搞了個美食文化節活動,五天人流量達到10萬人。要借著這次余熱,再導入一部分業態,增加村庄“流量”。

借助保存完好的400多間海草房,東墩村黨支部書記劉書聯曾嘗試帶領大家發展特色鄉村游,但一年下來,游客隻有幾千人。“規劃師來了后,從設計到規劃到運營,幫著村裡完善起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板塊,村民也都參與進來,增加了收入。”劉書聯說。

規劃師下鄉,讓鄉村的美麗資源變身“美麗經濟”,提升了鄉村建設的水平。據了解,威海市於2019年在全省率先建立鄉村振興規劃師制度,目前已選聘7支規劃師團隊,實現對全市80個示范片區的專業指導,輻射全市所有涉農鎮街、700個行政村。“在團隊選擇上,我們堅持務實好用為核心標准,‘多條腿走路’,面向市場選、依托院所選、著眼高端選、立足實踐選。”威海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周華介紹。

聚焦優化片區景觀設計,規劃師團隊會指導挖掘用好特色資源,指導路網、村庄等文創設計和細節提升,改善景觀環境,塑造具有識別性的村庄空間,推動農村景區化、景區品質化,利用民風、民俗等資源“量體裁衣”,實現“一村一設計、一村一規劃、一村一特色”。在設計谷團隊的“點睛”下,威海市文登區大水泊鎮形成漫畫村瓦屋庄等20個成方連片特色“文化小村”,流轉廢棄房屋400多棟,引入社會資本2億多元。

為讓規劃更加科學合理,在各片區整體規劃審議時,規劃師團隊就會參與進來,對村庄規劃建設、布局安排等提出切實可行、兼顧經濟實用與美學要求的意見建議。在實踐中,規劃師團隊秉持“修舊如舊”“變廢為寶”等理念,善於運用廢棄房屋舊物料、老物件和河道沙石等資源建設村內小景點、硬化道路。像在裡口山近郊休閑示范片區中,規劃師團隊將原本准備拆掉的12間閑置鄉村小學教室,改造打磨成“拾貳間美學堂”,成為近郊旅游打卡地。

有了規劃師助力,兩年多時間,威海鄉村振興樣板片區從10個增加到80個,建成市級以上美麗鄉村303個,美麗鄉村覆蓋率達到73.8%,列全省第一位。(毛鑫鑫)

(責編:聶俊穹、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