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邵莉:“東強”則“濟南強” 則“山東強”

2021年03月03日11:34  
 

按照濟南市委、市政府關於“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的戰略部署,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濟南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會同有關區政府、功能區、部門研究制定的《城市發展新格局之“東強”——近期重點打造片區和項目行動方案》(簡稱“方案”),2月6日正式面向社會發布,這一方案將作為實施“東強”戰略部署的行動指南。近日,天下泉城客戶端專訪濟南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邵莉,了解“東強”方案制定背后的故事。

東強”和“強省會”戰略的內在邏輯:

“東強”則“濟南強”

“東強”區域在5個方向區域中擔負著重要使命,是“強省會”戰略的責任擔當以及打造“五個中心”的主要載體。濟南市委市政府多次表示,要確保“東強”戰略迅速取得突破,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在邵莉看來,“東強”之所以成為強省會的戰略責任擔當,首先是“東強”區域發展基礎好,目前在五個方向區域裡“經濟總量最大,實力最強”。自2003年“東拓”戰略實施,經過十多年的建設,東部城市發展框架已經完全拉開,加上章丘撤“縣”設“區”,濟萊合並,“東強”范圍達到了2300平方公裡。這個區域有良好的制造業基礎,有三個國家級開發區,自貿區濟南片區也位於此,CBD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齊魯科創大走廊、山東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也在加快打造……

一個個重大項目加速推進,為“東強”提供了無限潛力。“‘東強’區域正在聚集形成先進制造、大數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金融、總部商務等現代化產業集群,科創要素、科創載體平台也在加速集聚。”邵莉說,這裡還有“空、鐵、公、水”四港集聚,客貨運體系發達,具有發展樞紐經濟、外向型經濟的優越資源條件。

邵莉認為,“東強”區域有條件也應當擔負起強省會的使命,在“強省會”戰略中打頭陣、當先鋒。方案明確“東強”的實施目標是“科技創新強、產業實力強、發展活力強、對外開放強、輻射帶動強”。

“這就表明,東部要持續做強,建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代表性區域﹔要當表率,自身做強了就能輻射帶動全市的發展,進而在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中發揮龍頭作用,乃至成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可以說,東強則全市強,濟南強則山東強,這是東強和強省會戰略的內在邏輯。”邵莉說。

八大重點板塊強化系統統籌

每一板塊為統一整體,相關區縣需協同推進

根據方案,“東強”區域包括東部主城區和副城區,涉及歷下區、歷城區、章丘區、萊蕪區、鋼城區以及高新區。行動方案中,明確了八大主要推進方向以及八大重點板塊。

市、區、部門協同推進對於戰略實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邵莉介紹,“東強”方案策劃的重點是市級統籌推進的重點片區和項目,另外各區也在謀劃區級推進重點。方案中的八大重點板塊幾乎都是跨行政區的,結合了各板塊所在地區的基礎條件、特色資源、內在聯系,確定了不同的方向和定位,在不同的方面擔負著重要使命。

“每個板塊都強化系統統籌,是個整體,不是各個區各自為政,每個板塊中由多個片區和項目組成,再細分解為若干行動任務。市委市政府強調,這些重點要在市級統籌部署下,相關區縣負責落實實施。”邵莉說。

以“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建設完善齊魯科創大走廊”板塊為例,涉及了高新區、歷城區、章丘區。邵莉介紹,方案明確了打造區域性科技創新主引擎、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陣地的定位,構建以產研院、超算中心、中科院科創城等為核心的四個創新圈,下面又細分了十多項行動任務。相關三個區需要找到自己的擔當,擔起相應的職責,按照規劃部署落實實施、協同推進,才能發揮聚合效應,共同完成既定目標和任務。其他的板塊也是同理。”

“東強”方案中的三大新亮點板塊

智能智造走廊、樞紐新城、生態風貌廊道

記者注意到,方案公布的八大重點板塊中,對已具雛形、處於建設完善中的“CBD奧體中心區”板塊,進一步提升了定位,要打造城市新中心區﹔對已在推進中的“齊魯科創大走廊”板塊,進一步梳理了空間,明確了重點格局﹔對“萊蕪—鋼城”板塊進行了整合提升,要打造先進制造業中心﹔對交通和市政兩個基礎設施板塊,提出了要補足補齊的重點作為支撐保障。

邵莉表示,另外三大重點板塊則是此次“東強”方案中的新亮點。

方案提出“實施工業強市,規劃打造智能智造走廊”。邵莉告訴記者,這一設想最初是去年5月她在區縣發展戰略座談會上提出的,得到了相關區和部門的認可,之后逐步成熟,已被納入到濟南“十四五”規劃中。方案明確以世紀大道為發展軸,串聯濟南高新東區、明水經濟開發區和濟東智造新城,以膠濟鐵路與經十東路之間為主體區域,依托兩側區域產業基礎,打造集聚智能制造產業的大走廊,與齊魯科創大走廊平行銜接,雙廊聯動,科創與產業互動。這裡將是科創、智造濟南的主陣地,也是對接淄博協同發展的主載體。

“強化“四港三區”聯動,策劃打造樞紐新城”這一板塊設想也是於去年提出的,邵莉介紹,這次策劃明確了方案,被認為是新亮點,將成為“東強”重要的新增長極。方案提出要充分發揮“空、鐵、公、水”客貨港集聚優勢,統籌董家鐵路貨運樞紐地區、東客站—濟鋼片區、臨空經濟區發展,優化產業、功能、配套布局,實施“四港三區”聯動,重點發展樞紐型產業和外向型經濟,集聚打造國際陸海樞紐港核心區,建設樞紐新城,推進樞紐、產業、城市互促聯動發展,構建內陸沿海雙向開放樞紐、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

“策劃打造‘黃河—小清河—繡江河—繡源河’生態風貌廊道”是在研究地區藍綠生態本底時提出的。“東強”區域也要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基礎上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構建藍綠交織、青山入城、水城共融的生態格局。”邵莉說。策劃依托小清河、繡江河、繡源河景觀帶,以綠道綠廊串聯黃河、華山湖、白泉濕地、東湖水庫、白雲湖濕地等生態資源,挖掘整合沿線歷史人文資源,打造鏈接“南山北水”的東部生態文旅走廊。

“東強”方案歷經6次市級專題研究、審議

非傳統意義的空間規劃

2020年7月23日,中共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上,濟南明確提出了“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藍圖剛一繪就,行動指南的制定便隨之開始。

邵莉坦言,這是一個“很費心力”的過程。據介紹,去年8月,為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濟南市按照聚焦近期市級統籌推進重點和“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的工作思路,組建了專門團隊,開展近期重點打造片區和項目策劃,為“十字”城市發展新格局戰略落地實施提供行動指南。

團隊首先對“十字”城市發展新格局進行了初步統籌研究,從全域協同發展的角度,初步劃定5個方向的區域范圍,建立了初步認識和判斷,然后按照計劃部署依序、分步、壓茬開展“中優”、“東強”、“西興”、“南美”、“北起”區域的策劃,明確各區域目標定位、推進方向、近期重點打造片區和項目,最終形成行動方案。

邵莉告訴記者,每個方向區域策劃開始時,都要開展基礎調研,梳理相關既有規劃,了解區縣發展訴求,研判優勢和問題等等,濟南市委主要領導每次都會帶隊深入現場調研和座談。策劃方案拿出后,濟南市委、市政府會組織專題研究,會征求相關區縣、部門、平台的意見建議,然后要經過市政府常務會審議、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最后形成行動方案印發、發布,由市級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推進實施。

“這種高規格、全流程充分體現了這一系列工作的全局性和重要性。”邵莉說。

在5個方向區域中,“中優”方案最先出爐,“東強”方案隨后在今年2月初完成並發布,目前都在緊鑼密鼓推進實施中。邵莉透露,團隊目前正在“西興”策劃中,方案已基本完成。每個區域的方案策劃過程大概是3個多月。

邵莉告訴記者,這一系列工作不是傳統的、常規的空間規劃,而是以空間為載體統籌全要素的行動規劃和項目策劃。“綜合性強,關系全局,要求很高,實際上調動了我多年、多方面的積累和思考,不是單靠幾個月就能做好的,所謂厚積薄發吧。”邵莉說。

據了解,“東強”方案的出爐經歷了6次市級層面的專題研究、審議。邵莉告訴記者,每次專題研究、審議后,都要經過更高標准、更高要求的修改、提升、完善。“我們對這套策劃成果的要求是強化系統統籌,不要虛話、套話、廢話,不堆砌,每一句都要精准、有價值、富含信息量,把國家、省、市戰略落實到每一項行動中,把要倡導的思想理念貫穿在每一個項目中,而且每個項目、每個行動都具有可行性。”邵莉說。

來源:天下泉城客戶端

(責編:公雪、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