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齡超70歲,這群退休老人用音樂傳遞愛和希望

2021年05月28日21:12  
 

前段時間,平均年齡超過74歲的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藝術團刷爆了全網。其實,在濟南市槐蔭區也有一個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藝術團——丁字山社區“金鳳凰民樂團”,它是一個由退休職工組建的民族樂器演奏樂團。

退休物理老師變“團長”

16年換了5個訓練場地

25日上午9點,婉轉悠揚的音樂從丁字山社區群眾文化活動室傳出,一群精神矍鑠的老人們正在演奏歌曲。二胡、揚琴、嗩吶、中阮……老人們手中拿著各種各樣的樂器,活動室變成了一個小型音樂廳。

這個藝術團是金鳳凰民樂團,目前一共有28人,年齡最大82歲,年齡最小的58歲,他們全部都是退休職工,每到周二、周四,都會聚在一起演奏排練。劉廣寶是“金鳳凰民樂團”的團長,今年已經80歲了。純白色t恤,黑色西裝褲,運動鞋,是他的“標配”。

劉廣寶是一名退休物理老師,從小就對民族樂器特別感興趣,二胡是他的專長。“我們那時候沒有專業教二胡的老師,隻能是自己鑽研自己學習,實在不會的再去找老師。”就這樣出於單純的熱愛,劉廣寶在退休后,去老年大學進修,在那裡碰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王春蘭就是其中之一,“金鳳凰民樂團”就是他們二人聯手創辦的。

“我們藝術團是2004年成立的,這些年來光訓練場地就換了5個。”劉廣寶介紹,因以前在濟南傳媒學校任職,退休后學校同意借給他一間教室。但因教學需要,不久便將其收回﹔2005年,在王春蘭和丁字山社區領導的支持下,排練場地搬到了丁字山社區。劉廣寶說道,“那時候丁字山社區是棚戶區,活動條件有限,但大家已經很滿足了”。2016年,丁字山社區拆遷,民樂團搬到了槐蔭區老年大學,2年后丁字山社區建好回遷后,重新回到了丁字山社區。劉廣寶回憶了這一路走來的過程,感慨實屬不易。

“孩子看不見,

我們把樂器遞到手裡”

金鳳凰藝術團一直和濟南市殘聯有共建合作關系,積極響應參加殘聯組織的各種活動。“有一次,我們去仲宮殘疾人兒童醫院。很多腿腳不便的孩子,顫顫巍巍地來聽我們的演奏。有些孩子看不見,我們就把樂器遞到他們手裡,讓他們試著彈奏。”劉廣寶介紹,藝術團剛成立的時候,是想讓大家老有所樂,沒想到搬到丁字山社區后,做到了老有所為。這段時間,劉廣寶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從最開始單純對音樂的熱愛已經演變成了一種責任與使命。劉廣寶說道,“每次看到孩子們的笑臉,就感覺自己為社會盡了一份力。社會給了我們這麼多,我們應該有一顆感恩之心,懂得回饋社會”。

民樂團給孩子們帶來了樂趣。去年,“金鳳凰藝術團”走進了德興街小學,樂團的老師們不僅給孩子們介紹了每個樂器的名字,還讓每位學生和自己喜歡的樂器來了一次近距離接觸。劉廣寶說,“孩子們平時很難接觸到民族樂器,大多數對這些樂器都不了解,這次看到他們對民族樂器這麼感興趣,很開心,也很欣慰”。

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責編:鄭浦麗、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