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泉溝鎮黨委:黨員干部立足崗位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2021年05月27日09:27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新泰市泉溝鎮區域面積92.5平方公裡,轄33個村,4.7萬人,有基層黨組織66個,黨員1784人,是集山區、礦區、景區、部隊營區於一體的鄉鎮。近年來,面對資源枯竭、煤礦關停、稅收銳減的困境,泉溝鎮黨委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咬定生態富美泉溝建設目標不放鬆,聚焦地質勘探、休閑農業、康養旅游三大特色產業,攻難關、破難題,敢擔當、促發展,奮力繪就新時代鄉村振興、加速崛起的燦爛畫卷,先后被授予全國文明鎮、山東省森林鄉鎮、山東省特色產業鎮、山東勘探之鄉等稱號。

敢攻堅,破難題,啃下轉型發展硬骨頭

泉溝過去是煤炭大鎮,隨著資源枯竭,6家小煤礦陸續關停。面對嚴峻形勢,鎮黨委正視困難,主動破局。“形勢倒逼著我們去想辦法,找出路。必須立足泉溝實際,聚焦地質勘探、康養旅游、休閑農業三大特色亮點,持續發力,久久為功,蹚出轉型新路子”,鎮黨委會議達成了一致發展共識。

堅持問題導向,推動小鑽機鑽出大產業。圍繞做大勘探企業,成立協會黨總支,規劃建設勘探小鎮,實施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培育年產值過億元企業2家﹔圍繞補鏈強鏈,引導2家龍頭企業申辦高級資質,發展鑽機制造項目﹔圍繞人才培養,成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學校,培訓勘探工人400余人。成功舉辦了山東省首屆勘探高峰論壇,行業稅收連續兩年突破4000萬元,成為國內最大的勘探產業集群。

項目建設是發展的“生命線”。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態,該鎮積極踐行“兩山”理念,推進康養旅游產業發展,如意谷農場、月山綜合體、十裡荷塘等鄉村旅游項目迅速崛起。堅持以高質量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得知上海寰宇乾堃航天科技公司有意在山東落地發展后,該鎮迅速跟進,書記帶隊到上海洽談十余次,組建專班跟蹤服務,成功引進投資6億元的火箭發動機綜合試驗中心及低溫貯箱生產線項目。憑著克難攻堅的韌勁,兩年來共引進了巧媳婦醬園食品、極地海洋世界、溫氏生態養殖等“大塊頭”項目16個。

近年來,該鎮相繼建設了135MW的農光互補項目,佔地7500畝,建成后的農業大棚種什麼、怎麼種問題亟待解決。為此,該鎮黨委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出台優惠政策,完善水、路、電基礎設施配套,吸引大戶發展特色種植業。康源野菜的焦聖貴經理原來是公務員,辭職后到泉溝創業,發展野菜種植,目前他的光伏種植基地育有138種野菜、38種野生水果,是國內最大的野菜野果種源基地。該鎮現已建成眾誠優康、泰鑫牡丹、奎鳳農業等“八大農庄”,成為鄉村振興的璀璨明珠。

勇擔當,能奉獻,蹚出鄉村振興新路

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泉溝鎮黨委充分發揮村黨支部“領頭雁”作用,致力建設美麗宜居新鄉村。東劉村在實施整村搬遷過程中,依托3個黨小組,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尊重民意,建設全市鄉村首家花園式電梯樓房社區,無一例引發矛盾糾紛。引導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14家,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目前該鎮33個村集體收入全部過5萬元,其中過10萬元30個。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泉溝鎮致力讓群眾記得住鄉愁,策劃建設高崖頭村鄉愁一條街,打造高崖流水、紫藤長廊、農家小院等農家景觀,讓鄉村記憶成為美好現實。策劃建設“徐家書屋”,讓鄉村再現“詩書繼世”的傳統氛圍。牽頭成立“蓮花山社會助學基金”,每年增值部分全額用於獎勵優秀教師、優秀學子。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該鎮立足實際,策劃實施了車間進農村、光伏上屋頂、旅游全域化三大產業扶貧工程,制定優惠政策,先后建起了6大類、25處產業扶貧基地,392戶、67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針對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道路建設為切入點,多方籌資1.2億元,新修柏油路、水泥路60多公裡,自來水管網87公裡,污水管網22公裡, 一條條嶄新寬闊的農村公路,成為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

善作為,有章法,錘煉敢打能勝的過硬隊伍

泉溝鎮黨委堅持從自身抓起,時時處處敢擔當、做表率,打造“有章法、有真事、有正氣”的過硬領導團隊。

議事講章法。注重用制度管根本、管長遠,出台加強黨委班子建設六項制度,對“三重一大”事項嚴格按程序集體研究。在研究“四好”農村路建設時,班子成員在是否擴大工程范圍上反復論証、研討,最后一致同意將建設裡程提高到16.2公裡,受益村庄由7個擴大到16個。

求真抓落實。建立條塊結合、各負其責的責任機制,鎮黨委擔當總指揮,以4個管理區為戰區,班子成員聯系包保,實行周調度、月通報、季觀摩的推進機制,狠抓工作落實。在全長3.6公裡的濱河西路建設過程中,黨委一班人分片負責,領著黨員干部白天量地,早晚入戶,不到20天完成了土地征收、地上附屬物清理工作,沿線群眾紛紛點贊。

“管”“愛”樹正氣。堅持嚴管與厚愛並重,黨委成員率先垂范,帶頭踐行一線工作法,出台農村干部坐班制、末位淘汰等16項規章。抓好保障激勵這一導向,建立完善村干部“基本報酬+績效報酬+創收獎勵”的激勵機制,拿出當年新增集體收入的10%作為村干部獎勵,激活內生動力,擔當實干、“馬上就辦”在全鎮蔚然成風。(吉喆)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