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隊范: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2021年05月26日14:43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一直是陳隊范踐行的企業發展理念,不論是毛紡織傳統行業的品牌影響力、機器裝備制造技術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國家創新中心的協同戰斗力,都凝聚著他敢為人先、獨樹一幟的創新能力、擔當作為、謀劃全局的創新智慧和永不停歇、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

陳隊范(左二)與技術人員交流技術方案

1998年,陳隊范租賃瀕臨倒閉的泰安毛紡織廠創建康平納公司,經過他的科學果斷決策、銳意改革進取和科學管理運營,努力抓住市場機遇,盤活閑置資產,憑借產品優勢,實現當年扭虧為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力,成為當時民營資本成功運營國有資產的典范。

陳隊范(左一)為來訪國外同行介紹產品性能

創造把握機遇,助力企業做強做大

以“振興民族工業、建設紡織強國”為己任是陳隊范經常說的話。堅持創新企業發展思路,確定了“堅持名牌戰略作為企業生命線”的發展方向,立足以新技術開發生產高端產品贏得高端市場,引進意大利、德國、英國等國際先進設備和意大利哥倫布公司高檔毛紡面料設計生產工藝,引聘紡織技術及工藝專家,搭建起國內最高水平的毛粗紡軟硬件裝備平台,開發生產高檔毛粗紡面料,穩步佔領高端市場,自2008年起康平納毛紡連續被評為中國毛紡行業競爭力10強企業,成為穩居10強之列的唯一的毛粗紡企業。

創新驅動發展,引領行業技術進步

陳隊范堅持“工藝創新驅動裝備技術創新”理念,將機械行業的先進技術應用於紡織工業,實現跨界融合集成創新,努力建設成為集毛紡、智能裝備研究與制造、智能染色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通過10余年產學研合作,他帶領研發團隊研制的“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實現了我國紡織印染行業數字化、智能化制造的重大突破。積極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成果基礎上建設筒子紗智能染色工廠,通過進行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實現從原紗到色紗成品全流程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生產,努力建成年產2萬噸標准化、可復制、高效能、低排放的智能綠色印染示范工廠。

創新推廣模式,引導智能成果共享

陳隊范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印染行業“1+7”區域性共享工廠體系建設方案”,推動重大科技成果優先在山東省轉化推廣,積極創新科技成果推廣模式,為企業發展培養新動能。努力建設”1+7“區域性共享工廠體系,以點帶面,示范推廣,以本部智能染色工廠為試點,規劃利用行業領先優勢,在泰安新泰、棗庄、聊城等地區,建設7個分布式智能綠色印染園區,建成36個標准化智能染色工廠。全部達產后,年染色紗能力72萬噸,基本補齊山東省印染產能缺口,預計年新增銷售收入220億元,年可節約用水6800萬噸、減排6400萬噸,年實現節能量64萬噸標准煤,帶動全省紡織上下游產業增收1000億元以上。不僅能夠助力全省紡織產業結構及產能布局的優化升級,實現紡織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也為山東傳統優勢產業紡織行業新舊動能轉換貢獻力量。

創建國創中心,聚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要想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根本要靠科技創新,掌握關鍵核心技術”陳隊范始終堅信這一點。他積極整合行業內頂尖優勢資源,聯合15家印染工業產業鏈上的權威高校、龍頭企業及基金公司,採用”公司+專家委員會“、”強核心+大協作“的運作模式,集合行業頂尖專家,積極爭創國家先進印染技術中心。2020年6月3日,“國創中心”正式獲批,成為全國批准建設的17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之一,它是我國紡織印染行業國家創新平台的航空母艦,是吸引聚集國內行業專家院校、龍頭企業、高端人才等資源、孵化高技術企業的國家級大科學平台,也是全省首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必將為我省紡織印染走在全國乃至走向世界產生深遠意義。(吉喆)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