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素稱沂蒙,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沂蒙精神的主要發源地。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恰逢中央部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們更應該感悟沂蒙黨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沂蒙精神,從中汲取奮進力量。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
沂蒙黨史是一部永聽黨話、永跟黨走的忠誠史,新時代我們更要堅定踐行“兩個維護”。沂蒙是全國黨的活動開展比較早的地區之一,1927年4月成立了沂蒙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沂水支部。當時黨組織的力量還不強大,但廣大黨員依然義無反顧干革命,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沂蒙早期黨員劉曉浦、劉一夢叔侄是大地主“燕翼堂”的后代,所在家族是魯南一帶聞名的大戶,有良田5800畝、山林千畝。1929年二人因叛徒出賣被捕入獄,面對敵人的軟硬兼施,他們始終堅貞不屈、守口如瓶。后來,家人變賣13頃良田設法營救,但劉曉浦告訴家人,“我隻有自首才能出獄,那是永遠辦不到的”。1931年4月叔侄二人在濟南就義,劉曉浦28歲、劉一夢26歲。像這樣的例子,在沂蒙大地上舉不勝舉。沂蒙黨員如此,沂蒙群眾也是如此。解放戰爭時期,魯南區遭到國民黨“還鄉團”的反攻倒算,90%的村庄被洗劫,14萬干部、群眾被殺害,即便這樣也沒有動搖人民群眾跟黨走的決心意志。誕生在烽火沂蒙的歌曲《跟著共產黨走》,歌詞寫道,“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我們永遠跟著你走,人類一定解放”,這就是沂蒙人民“永遠跟黨干革命,砍下腦袋也不叛黨”的真實寫照。
忠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質和政治要求。新時代最根本政治任務就是做到“兩個維護”。工作中,要增強“兩個維護”的思想認同,從內心深處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增強“兩個維護”的行動自覺﹔增強“兩個維護”的工作成效,體現到謀劃工作、制定政策、部署任務的具體實踐中,落實到做好各自本職工作的實效上,確保中央決策部署在沂蒙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沂蒙黨史是一部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為民史,新時代我們更要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沂蒙精神產生的背景是黨愛民、軍愛民,黨首先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人民求解放謀幸福,然后才有了人民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無私奉獻,才有了“最后一口糧當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這樣感天動地的革命事跡。在軍事上,為了保護群眾“甘以我血換民生”。1941年11月,八路軍115師留田突圍后,已經跳出了日寇“掃蕩”的包圍圈,但部隊首長研究認為,不能置中心區老百姓於不顧,決定率軍返回開展反“掃蕩”斗爭。在經濟上,打土豪、分田地,徹底廢除封建土地制度,滿足了老百姓幾千年來“耕者有其田”的願望,1947年到1949年,沂蒙遭遇嚴重自然災害,華東局號召“不荒掉一畝地、不餓死一口人”,擠出救濟糧4500萬公斤,給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在政治上,頒布《人權保障條例》,實行“豆選”,讓勞苦大眾翻身做主人。1941年前后山東根據地有統計的71個縣政府中,民選縣長佔94%、鄉長佔70%,真正讓群眾揚眉吐氣、挺直腰杆做人。在文化上,舉辦各種形式的冬學、夜校、庄戶學、識字班,前一小時教村民學認字,后一小時講抗戰的道理。通過這些,沂蒙人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共產黨是人民的黨、八路軍是自己的隊伍,更加堅定地和我們黨站在一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贏得人民信任、得到群眾支持,我們就能克服任何困難,就能無往而不勝,這是被沂蒙老區革命實踐檢驗了的。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群眾期待什麼、想要什麼,我們就干什麼﹔人民群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堅決防范和糾正什麼。工作中,我們將著力抓好信訪化解,把信訪作為送上門的群眾工作,開展領導干部“結案連心”,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真心實意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著力抓好民生實事,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開展聯系群眾“大走訪”、民生難題“大排查”、服務群眾“大提升”,排查梳理問題,逐一研究解決,確保辦一件成一件﹔著力抓好營商環境,以群眾、企業滿意為目標,定期開展測評,倒逼效能提升,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當好人民的“勤務員”。
沂蒙黨史是一部不畏艱險、敢於勝利的斗爭史,新時代我們更要始終保持一往無前的斗爭精神。回顧沂蒙黨史,無論面對何種艱難險阻,沂蒙人民都是“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革命戰爭時期,沂蒙人民跟日本侵略者、跟國民黨反動派斗爭,先后發生大小戰斗4000多場,當時沂蒙根據地420萬人,有120萬人擁軍支前、21.4萬人參軍參戰、10.5萬名烈士血洒疆場。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沂蒙人民跟惡劣的自然環境斗爭、跟落后的生產條件斗爭,戰天斗地、整山治水。為解決沂河、沭河水患,我們黨帶領人民興修水庫、導沭整沂。1949年至1953年先后組織6個專區37個縣的干部、技術人員4500余人,調動民工114萬人,進行了10期導沭、3期整沂工程,把沂蒙大地變成了北國江南。改革開放以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沂蒙人民又在多個領域開展艱苦奮斗,比如從舟車不通的四塞之崮到物流天下的市場名城。我們堅持“要想富、先修路”,國道、省道、高速、鐵路、高鐵梯次推進,目前全市公路通車裡程3萬公裡、高速687公裡,2019年魯南高鐵開通,圓了老區人民的高鐵夢。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進入各類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面臨的斗爭不會少,而且會越來越復雜。作為黨員干部,我們必須保持政治敏銳性,善於用政治眼光看問題,有草搖葉響知鹿過、鬆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見微知著能力,科學預判潛在風險,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保持斗爭緊迫性,凡事提前考慮,把該做的做在前面、做細致、做扎實,最大限度減少問題發生﹔保持方式靈活性,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在策略問題上靈活機動,既敢於斗爭、又善於斗爭,在斗爭中謀求共贏。
沂蒙黨史是一部無怨無悔、感天動地的奉獻史,新時代我們更要以實際行動創造無愧於時代的業績。講奉獻是共產黨人的鮮明政治底色,我們黨把“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寫進入黨誓詞。具體到沂蒙也是如此,沂蒙人民鐵心向黨、不求回報,當時的沂蒙戶戶忙支前、村村有烈士、鄉鄉有紅嫂,比如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寧願餓死自己的親骨肉也要撫育革命后代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無數沂蒙群眾用人間大愛書寫了革命老區的奉獻精神。沂蒙人民傾其所有、破家支前,從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到解放戰爭勝利的12年間,沂蒙人民做軍鞋315萬雙,做軍衣122萬件,碾米磨面近1.2億斤,救護傷員5.9萬人,掩護革命同志9.4萬人。僅孟良崮戰役期間,隨軍民兵、民工就達90萬人。沂蒙人民顧全大局、支援國家,從1959年開始我國進入三年困難時期,沂蒙人民勒緊褲腰帶,累計向國家上繳糧食超過12億公斤,比正常年份繳得還多,“最好的糧食繳公糧”成為沂蒙人民的普遍共識,用大義詮釋了沂蒙人民的無私奉獻。
奉獻的實質,是把黨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當黨和人民需要時,能夠義無反顧、舍小家顧大家,為黨的事業奉獻一切。當前,臨沂正處在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弘揚優良傳統,圍繞中心大局作貢獻,主動站位大局、圍繞大局、融入大局、服務大局,把該擔的擔子擔起來、該負的責任負起來﹔立足崗位職責作貢獻,愛崗敬業、履職盡責,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各自崗位上施展才華、干事創業、當好表率﹔堅持求真務實作貢獻,樹立正確政績觀,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潛績工作,以無數小我的奉獻、以扎扎實實的成效,不斷開創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
大青山勝利突圍紀念碑
沂蒙黨史是一部挺身而出、沖鋒在前的擔當史,新時代我們更要倡樹“六個敢於”的工作作風。在沂蒙大地上,有不怕犧牲的革命擔當。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大青山突圍戰中,我抗大一分校及中共山東分局、山東省戰工會、八路軍115師師部、省級各群團組織等近6000人誤入“包圍圈”,絕大部分是非戰斗人員,在千鈞一發之際,最有戰斗力、最容易撤退的幾百名抗大學員,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擔當、選擇了掩護、選擇了犧牲,用自己的“死”換來他人的“生”。有帶民致富的使命擔當。蘭陵代村黨委書記王傳喜,帶領群眾將一個村集體負債380多萬元、上任之初就收到126張法院傳票的“臟亂差窮”的落后村,發展成集體經濟強、村民生活富的先進村,並發揮鄉村振興的領頭雁作用,帶動其他村走上致富路,被授予“時代楷模”等榮譽稱號。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把價值600萬元的企業無償捐給村集體的王廷江、帶領群眾致富的九間棚村黨支部書記劉嘉坤等等,他們以實際行動展現了共產黨員的為民擔當。有與時俱進的時代擔當。2016年以來,我市先后選派8275名機關干部到貧困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擔任第一書記,5.7萬名幫扶干部開展結對幫扶。經過5年努力,全市1275個貧困村順利摘帽,村集體收入翻了一番還多,45.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人均純收入增長186%,絕對貧困徹底成為歷史。
初心激勵擔當、使命呼喚擔當。作為受沂蒙精神滋養的老區干部,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想擔當”的勁頭,強化“敢擔當”的勇氣,增強“能擔當”的本領,努力做到“六個敢於”:即敢於牽頭善於配合,樹牢系統觀念、統籌理念,凝聚形成工作合力﹔敢於新官理舊賬,想方設法解決好發展遺留問題﹔敢於觸碰敏感問題,把握方式方法,依法依規處置難點、堵點、熱點﹔敢於為事業得罪人,較真碰硬、真督實導,不達目的不罷休﹔敢於在別人的議論甚至非議中開展工作,用工作成效贏得理解、支持和尊重﹔敢於抓班子帶隊伍,營造想干會干干好的干事創業氛圍。
沂蒙黨史是一部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創新史,新時代我們更要做奮發進取的拓荒牛。新中國成立之初,臨沂生產總值僅1.7億元、財政收入僅2362萬元、糧食總產量僅115.7萬噸、工業產值不足1000萬元。2020年分別達到4805億元、349億元、416萬噸、4943億元,實現了幾何級增長。這得益於黨的領導,得益於黨的好政策,也離不開沂蒙人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探索。比如農業領域,曾有茶葉專家稱“山東的南茶北引沒有成功的希望”。上世紀70年代沂蒙人民打破傳統思維,實施“南茶北引”,開創了沂蒙種植茶葉的先河,將我國茶樹分布的最北線成功進行北移,使茶產業成為群眾致富增收的重要行業。比如,新中國成立時臨沂隻有10多處手工作坊,改革開放前也僅有大中型企業11家。國家宣布解禁工商業后,沂蒙人民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目前全市市場主體超過100萬家,創造了全市70%以上的投資、60%以上的GDP和80%以上的稅收。再如商貿物流,從1979年前后出現地攤經濟開始,歷經“大棚底”“專業批發市場”“現代商貿物流城”“國際化商城”,現在到了電商時代,“南有義烏、北有臨沂”響徹大江南北。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持續推進理念思路創新,敢於打破慣性思維,努力求新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持續推進方式方法創新,遇到矛盾和問題,善於打破條條框框,找到解決辦法﹔持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主動作為,搞服務、搭平台、出政策、抓引導,做到企業需要時“無處不在”、不需要時“無聲無息”,市場放開放活,調配資源、激發動力、搶佔份額、做大做強,讓政府這隻“有形的手”、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各就其位、相互補位、共同發力。
沂蒙黨史是一部同心同德、協作配合的團結史,新時代我們更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翻看黨史,我們的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始終都是團結一致、以大局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必要時以犧牲小我來保全大局。發生在沂蒙的孟良崮戰役就很有代表性。國民黨74師企圖中心開花、實施反包圍,妄圖一舉殲滅華東野戰軍主力,然而國民黨增援部隊各打各的算盤,要麼行動遲緩,要麼被我軍阻截﹔我軍各主力部隊相互配合,圍點的圍點、打援的打援,地方武裝、民兵在敵后襲擾、牽制、打擊敵人,整個戰役期間幾十萬民工前運糧彈、后送傷員,為孟良崮戰役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現在的孟良崮戰役紀念碑是“三把刺刀”造型,代表著華東野戰軍、地方部隊和民兵部隊,中間底座代表著廣大群眾,象征著軍民團結一心。
實踐証明,團結才有力量。無論情況有多復雜、任務有多繁重、矛盾有多棘手,隻要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更要堅持公心處事,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胸懷坦蕩、以誠相待,真正形成團結和諧的干事環境﹔堅持團結共事,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局部與全局的關系,既講原則、講規矩,又講大局、講團結,以和共事、以和謀事、以和成事﹔堅持合力干事,凡事以大局為重、事業為重,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形成步調一致、協調聯動的強大合力。
沂蒙黨史是一部嚴於律己、永葆本色的廉政史,新時代我們更要營造風清氣正心齊的良好政治生態。黨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很重要的就是不搞特殊、嚴於律己、永葆本色。1939年5月,著名學者梁漱溟到國民黨山東省政府駐地東裡店考察鄉村建設,他記述了當時招待的情景:“我趕到東裡店的一天,大小官員聚會一處,雍容雅談,晚七時歡宴,酒菜奢侈,竟有從青島運來的啤酒汽水”。6月,他到了沂水縣虎岩庄八路軍某部,隨部隊在村外山溝裡休息吃飯,飯是紅薯加豆粟煮的粥,沒有菜。他感慨良多,從國民黨的奢侈享受與共產黨的艱苦朴素中,看到了兩黨的本質區別。之后,中共山東省委又相繼出台了《關於嚴禁賄賂的決定》《山東省懲治貪污公糧暫行條例》等文件,通過嚴格紀律、懲治腐敗,進一步純潔了組織,樹立了良好形象,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擁護。
歷史証明,我們黨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關鍵在於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更要扛起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時刻繃緊黨風廉政建設這根弦,克服與己無關、麻痺僥幸、盲目攀比等錯誤思想,管好自己、管住家人,抓好班子、管好隊伍,堅決守住底線,保持政治本色,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作者系山東省臨沂市委書記)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