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健身行業更“健康”(人民時評)

張佳瑩

2021年05月07日09: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促進健身行業更“健康”(人民時評)

健身行業隻有內強管理、外樹形象,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才能贏得客戶、贏得市場

近年來,全民健身蔚然成風,健身消費需求不斷升級。《2020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顯示,我國健身會員數已超過7000萬。

自2009年我國設立全民健身日、2014年全民健身成為國家戰略至今,群眾健身熱情高漲。如今,隨著公共健身設施的普及、體育科技的創新,居民健身方式日益多樣。在線上課堂,人氣教練授課方式靈活、受到歡迎﹔在社交平台,許多人自學健身方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運動體感游戲走入更多家庭……在這種背景下,健身行業隻有內強管理、外樹形象,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才能贏得客戶、贏得市場。

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比如,個別健身房強制消費、教練入行門檻低、防護措施令人擔憂、經營者攜款跑路……這些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已經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亟待加以規范和整治。

首先,預付費的經營模式容易生變數,繼而可能讓消費者權益受損。健身房運營成本高,對現金流的迫切需求,讓許多健身房選擇了預付費模式。從表面上看,消費者通過辦卡鎖定了低價,經營者獲得一定資金得以周轉。實際上,預付卡一經售出,健身房就背上了課時“負債”,需要為會員提供服務來償還。但是,健身房所能承載的客容量是有上限的,會員越多,“負債”也越多,容易影響服務質量﹔如果會員變少,現金流不足,經營則難以為繼。最終,利益受損的還是消費者。

忽視專業性和服務質量,是部分經營者存在的突出問題。人們選擇健身房,看重的是設施、環境和體驗,特別是有機會面對面接受專業指導。就此而言,教練水平是影響健身房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專業教練不僅擁有健身技能,還掌握運動康復、營養科學等知識,能為學員提供多方面指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健身房隻顧眼前利益,一味擴張規模,重營銷輕管理,不在專業水平上下功夫。長此以往,勢必不利於行業的良性發展。

對健身行業從業者來說,需要認真思考如何轉變經營理念和方式,提高自身競爭力。不少健身房作出有益嘗試:進行差異化競爭,在細分領域精耕細作﹔邀請退役運動員加盟,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注重線上線下相結合,增強用戶黏性﹔延長產業鏈,尋找健康食品等盈利增長點……事實証明,准確把握市場需求,積極開拓創新,促進服務提質升級,才能用高品質的服務贏得消費者,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發展下去。

同時,應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監管力度,增加違法成本,更好保障消費者權益。健身行業也需進一步明確行業規范,如更嚴格的准入門檻、更權威的資格認証、更嚴厲的黑名單制度等,自覺營造風清氣正的行業環境。北京、上海都推出體育健身行業服務合同示范文本,設置“7天冷靜期”, 為7天內未使用的健身卡設置退貨保障,不失為有益探索。

“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到2035年,全民健身更親民、更便利、更普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5%以上。作為服務群眾參與健身活動的重要主體,健身行業應當切實履行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更好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07日 第 05 版)

(責編:鄭浦麗、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