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好“老大難”服務到“家門口”打通了“腸梗阻”

山東:教育整頓齊聚警心 辦好實事溫暖民心

2021年04月29日18:36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濟南4月29日電 有的推出“司法為民辦實事”便民舉措,把“等群眾上門”變為“送服務上門”﹔有的開展大走訪大調研,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有的推進“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讓群眾辦事更便捷﹔有的打造“智慧法院”“公益訴訟”“無人警亭”“智慧司法”等一體化的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優化流程、提高效率……山東部署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以來,全省各級政法機關將教育整頓與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等緊密結合,強化履職盡責,勇於擔當作為,創新了一系列立足實際、服務群眾的有力舉措,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有力地推動了全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走深走實。

據山東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全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第一副組長、教育整頓辦公室主任林峰海介紹,全省政法系統深入開展教育整頓,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堅持執法司法為民,努力解決群眾關心的愁難急盼問題,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

靶向施策 注重解決好“老大難”

“自2003年起,應當按照泰安市在崗職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資的75%計算支付其傷殘撫恤金。”泰安市民劉某主張當地鎮政府應按照法院調解書裁定的執行,但問題一直遲遲得不到解決,於是向省派指導組反映情況。在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第九指導組的督辦下,新泰市人民法院積極協調,當地鎮政府同意按調解書意見(即劉某主張標准)給予支付,支付金從原來每月818.44元,增加到1318元,上漲了61%,每年增加收入近6000元,困擾當事人近20年的“老大難”問題得以解決。

據了解,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第九指導組駐點指導督導以來,狠抓問題線索辦理,採取直接督辦,廣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當地群眾有效地解決了一批愁難急盼的具體問題。截至目前,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第九指導組線索組共接聽群眾電話 562個,收到群眾來信305封。工作中發現收集的問題線索70%是涉法涉訴問題,有的並不復雜但遲遲得不到解決,成為了“老大難”。針對這一情況,指導組決定將推動涉法涉訴案事件解決,納入實踐活動,納入頑瘴痼疾整治,全力推動涉法涉訴問題的徹底解決。

靶向施策,精准發力,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全省政法機關聚焦群眾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問題,在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分層次分系統召開座談會,逐項逐條分析,制定針對性措施,切實解決困擾群眾多年的“老大難”問題。

青島市委政法委牽頭在全市開展“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積極構建以民主協商重構社會秩序、以互動話題增進社會和諧、以解決實際問題廣泛聯系群眾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體系,“三我”活動已經成了青島市域社會治理的“新名片”。日照市政法系統推出為民辦實事項目94項,梳理首批20項為民辦實事清單,並向全社會作出公開承諾。濱州市公安機關實施“全民反詐工程”,利用“96110”預警專線,每日實施精確預警勸阻600多人次,3月份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66起,“一對一”精准守護老百姓的“錢袋子”。

貼近民生 注重服務到“家門口”

“往年受考試報名地限制,在外地考試的考生需在考試地領証,今年法考首次實現了全部考生資格申請、領証‘跨省通辦’,考生可在居住地、戶籍地或工作地申請授予法律職業資格,我們將服務延伸到考生‘家門口’。”濟南市司法局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處長傅娟介紹。

4月19日至25日,濟南市司法局在市政務服務大廳司法行政分廳,為1604名通過2020年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社會考生(法考通過的2021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待取得畢業証后另行申請)集中頒發法律職業資格証書,其中為193名在外地考試的考生頒發法律職業資格証書,幫助考生解決愁難急盼問題,彰顯司法行政便民利民新溫度。

服務到“家門口”讓老百姓感受家的溫情,更感受到家人的溫暖。

在濰坊市公安局,以“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為載體,同樣將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先后推出“保障民生,小案偵防”“爭做服務標兵”“金鐘罩”防詐APP小程序、提供預約延時服務等便民利民惠民微服務、小措施100余項,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具體化。濟寧市委政法委開展深化民意“5”來聽行動,政法干警每月逢5日、15日、25日下沉村居、企業,查民情、聽民意、解民憂。全市政法干警累計走訪群眾4500多戶,及時解決物業管理、社區環境、停車不便等各類群眾訴求567件。

“我們威海創新建立了‘三官進漁港’工作機制,以全市31處母港為核心,組織政法各單位篩選185名警官、法官、檢察官進駐,常態化為漁港和停靠漁船、上岸漁民提供政法服務。”威海市委政法委工作人員劉波介紹。司法行政系統還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台賬,具體落實“圍繞十條優勢產業鏈,組織百所法律服務機構,服務千家企業”的“十百千”工程、村居法律顧問整改活動等15項舉措。

破解難題 注重打通“腸梗阻”

老百姓愁難急盼的具體問題往往不是從一開始就難辦,而是在關鍵環節,出現了“腸梗阻”。必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這是山東政法系統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給人民群眾的承諾。

近日,《一年可為2000人節約資金96萬元 東營人可以在本市參加大車科目三考試了!》引發網友熱議,“火”遍了東營人的“朋友圈”。因東營市地理環境特殊,無山區道路、隧道等地形,之前大型機動車科目三考試需前往濰坊青州。駕考學員異地考試需多次往返,考試成本高。為此,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第五指導組進駐東營后,協調公安部交管局、省公安廳破解法規政策難題,突破山區、臨水臨崖等瓶頸,指導東營市公安車管部門數次調整優化方案,確保考試道路符合相關規定要求,最終確定以海州路-黃河路-東八路-德州路約30公裡封閉路段為考試路線,有效滿足駕考需求,順利通過上級驗收,並於近日正式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完成考試371人次。

“以往在東營考大車科目三,學員都要到青州參加考試,往返300多裡,僅就餐、住宿就得花400元。現在好了,大車科目三考場的啟用,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們考試周期長、往返距離遠、出行成本高的難題。”參加大型機動車科目三考試的王先生說。

全省各政法單位結合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務質效等工作,創新推出了1300多項符合工作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便民措施,並注重形成長效機制。

淄博市政法系統深入推進“無証明城市”建設,全面梳理“無証明”事項,嚴格實行証明事項清單式管理,大力推進“減証便民”,努力實現“法無規定一律取消”和“法有規定無需提交”的“無証明城市”建設目標。聊城市教育整頓辦融合基層治理和公共服務資源,制發《關於推進縣鄉兩級綜治中心實體化建設暨“最多跑一次”的若干措施》,將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衛生健康等部門全部統籌進駐中心。菏澤市交警部門堅持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結合全市“兩會一節”交通安保工作,推出優化營商環境五項措施,讓交通管理更有溫度。

“為群眾辦實事,效果要‘實’。要把結果導向作為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制度、工作標准,真正使認真負責幫群眾解難題、真抓實干求實效作為廣大政法干警的行動自覺。”山東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全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副組長孫成良表示,各級政法機關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全過程,切實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全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張照利 孫海東 李同文)

(責編:公雪、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