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青田石

本報記者 朱悅華 賈平凡

2021年04月06日09: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風雅青田石

倪東方的石雕作品《花好月圓》。

波光裡,高樓倒映,仿佛晶瑩繽紛的青田印河。在浙江省青田縣,兩年一度的青田石雕文化節,將隱藏於靈山秀水的美石故事層層打開。山川景物、人間百態,以巧奪天工之精妙,盡現青田一石。

厚重的文化底蘊是青田石雕枝繁葉茂的根脈。侏羅紀晚期,青田一帶火山爆發,凝結成天然瑰寶青田石。青田石屬葉蠟石,細膩潤澤,以青色為基調,有紅、黃、藍、白、黑等,五彩斑斕,花紋奇特。有燦如燈輝的燈光凍、色如幽蘭的蘭花青、純正清雅的封門青、黃色艷麗的黃金耀等,據青田石專家統計約有10大類108種。

封門青,產自青田縣山口鎮封門礦區,猶如春天萌發的嫩葉,微透如燈光凍,潤澤細膩,質地極純,故曰“清”,不堅不燥,篆刻印章,盡得筆意。封門青以清雅見長,隱逸淡泊,被稱作“石中君子。”

從崧澤文化時期古拙簡練的青田石璜、六朝形態洗練的石雕握豬,至唐五代生動精細的圓雕宗教藝術,青田石雕與時俱進,以實用為主。南宋時期,青田石雕發展較快,以石章、筆筒、水盂等文人雅具及首飾、香爐、佛像等標志著這個時代的精神氣質。

明中葉,篆刻家文彭偶遇青田燈光凍,操刀治印,風行印壇。文彭后,文人雅士自篆自刻,所取印材盡用青田燈光凍。清朝青田石雕從實用轉向賞玩,器皿、仿古物、人物、動物等品類豐富,藝術趨成熟。清末民初,青田石雕銷路大開。山裡人家家都會石雕。1915年,山口石雕藝人周芝山的梅鶴大屏、瓜盒、牡丹瓶等12件作品獲美國巴拿馬博覽會銀質獎章。

青田石,中國印,中華文明長卷上一方精美的印章。

第八屆青田石雕節上,型如古瓶、繁復精致的清代石雕珍品《四季平安》,格外引人注目。瓶蓋巧用封門金玉凍俏色雕成孔雀、牡丹,兩肩圓環上立鸚鵡,外層精刻四季花卉,3隻和平鴿以承瓶身,整件作品富麗堂皇。這是青田籍華僑、深圳東方國石館管愛軍先生從比利時拍賣會上買回來的,他笑稱自己是“撿漏”。《四季平安》代表著青田石雕高超的傳統技藝。

青田石雕講究“審石”,因材施藝,依色取俏,層次豐富,細膩精巧,大氣奔放,形神兼備,自成流派。有圓雕、鏤雕、浮雕、線刻等手法,分相石、開坯、粗雕、細雕、封蠟、潤色等工序。青田石雕的雕刻技巧、風格塑造和情趣意境都達到了傳統工藝精品相當高的程度。

1957年,青田石雕藝人張仕寬、林如奎、朱正普、吳如乾參加了全國第一次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張仕寬《葡萄山》開創“尖刀戳石”“坑洞密布”“暗刀明脈”新雕法,使葡萄葉脈絡凸顯,更加生動逼真。林如奎《高粱》開創農作物進入石雕新天地,幾株紅透壯實的高粱沉甸甸低垂著,淡綠葉子像輕盈飄帶擁抱住累累果粒,籽粒青中泛黃、黃裡透紅,間有金黃小米、嬌艷山花,散發著田野的芳香氣息。自此,高粱、稻谷、小米、毛芋、南瓜、辣椒、扁豆、白菜、茄子等農作物登上大雅之堂。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青田石雕百花齊放,誕生了周百琦《春》、倪東方《花好月圓》、張愛廷《豐收》等國寶級作品。倪東方的代表作《花好月圓》,薄薄一片燈光凍打磨成一輪滿月,純潔到極致,兩旁綴以花鳥,牡丹正艷,雙鸝啁啾,枯藤老樹底座。構圖、造型、雕工、色彩,無一不令人拍案叫絕。

如今93歲的倪東方,聲音洪亮,身體結實。他15歲隨母學藝,以鋸石工身份加入石刻合作社。白天鋸石,晚上習藝。當他把雕好的煙灰缸、和平鴿拿到廠裡,眾人皆驚。

金玉凍“睡美人”很好詮釋了倪東方雕與不雕、大璞不雕的藝術哲學。這塊金玉凍上有2.5厘米厚黃金耀,下面是5厘米厚封門青,上似黃金,下似白玉,純淨、細膩、溫潤。倪東方繞石數天,決定不雕,隻用水砂紙打磨、拋光、上蠟后擺在陳列室,邊上放了3個字“睡美人”。“睡美人”巧在不雕,薄薄輕紗,若隱若現美麗。

82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張愛廷,須發皆白,笑臉圓潤,像他刻刀下那些慈眉善目的老壽星。科班出身、帶徒無數的他,最喜歡童子題材創作。他說,孩童是世間最美的景色,是“柔軟的力量”。發掘人性深處的純真與善良,將至柔至軟的美帶給人們,是他的追求。

青田石雕,人才輩出。小鎮山口是青田石雕藝術起源地,常住人口1萬人,走出11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現在的青田石雕藝人大多十幾歲拜師學藝,后到高等院校深造。徐永麗是青田石雕界省級大師中唯一的女性。1966年出生的她,端庄優雅,很難相信這是一位整天與石頭粉塵打交道的石雕女匠人。難怪師傅張愛廷疼惜她,“女孩子搞石雕太不容易了。拉來一車石頭,爬上車,拿不動,眼睜睜看著好石頭被別人買走。”

火車站旁,是馬兵、徐永麗夫婦的點石藝坊。30年前,北京小伙馬兵第一次遇到青田石雕就被迷住了,魂牽夢縈,最終他留在了青田。寬大展廳陳列著老人、婦女、兒童系列等幾百件作品。徐永麗作品以人物神韻見長,《何處是綠洲》通體土黃色,造型飽滿,石頭表面原有紋理稍加修飾,恰到好處表現出風吹頭巾的動感與思緒﹔《春的氣息》簡約現代,舍棄傳統的繁復鏤雕,隻有長發紛垂的少女,雙眼微合,風中沉浸。馬兵追求意境理趣,《知魚之樂》將遠古哲學思辨場景凝於石上,兩位智者嘴角上揚,眼神狡黠﹔《梅妻鶴子》《鐘馗嫁妹》《竹林七賢》,圓雕、半圓雕、淺浮雕、高浮雕、鏤雕相結合,虛實相間,意境悠遠,粗獷大氣。

走進陳小甫石藝館,他與意大利雕刻家奇羅交談正歡。身后是持青龍偃月刀、騎棗紅馬的紅臉關公,長長披肩、美髯飄舞、馬蹄飛踏,千裡雄風,氣勢恢宏。茄子、楊梅、靈芝、紫山藥、地瓜栩栩如生,說明牌上寫著:“從小生活在山區,農作物並不高產,唯有地瓜最豐富,是填飽肚子的大功臣。”陳小甫把對土地的深情與敬畏刻進了小小地瓜裡。

“風雅之道,粲然可觀。”一生精粹鐫刻於方寸之間,大江大河奔騰於股掌之上。以自然之道承接文化使命,是青田藝術家的文化自覺。從鐵皮桶裡放上茶葉、茶葉中間放上石雕、跨出國門闖天下,到“世界玉石,青田成器”完整產業鏈﹔從“外交使者”《花瓶》《小象》《群馬》、上海世博會192個肖像組章、APEC峰會21方青田篆刻到武漢抗疫天使之痕……世界友好、國家大事都被藝術家巧妙雕刻成璀璨之作,匯入青田石歷史長河。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03日 第 08 版)

(責編:鄭浦麗、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