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庫門到天安門

首博特展講述中國共產黨偉大征程

本報記者 鄒雅婷 

2021年03月23日10: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共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模型 本報記者 賀勇攝

1872年德文版《共產黨宣言》 張天一閣攝

《〈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 本報記者 鄒雅婷攝

近日,“偉大征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圖片、照片和實物展品約280件(組),凝煉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到建立新中國的偉大征程。

走進展覽序廳,地面上一塊塊金色的年份牌格外醒目,從1921到1949,標注了中國共產黨7次全國代表大會及新中國成立的時間。

展覽策展人、首都博物館國際合作與歷史文化研究部副研究館員黃小鈺介紹,此次展覽由首都博物館聯合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河北博物院、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西柏坡紀念館共同主辦,北京魯迅博物館(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平津戰役紀念館、北京市檔案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中共四大紀念館協辦,集結了各館的研究成果和文物藏品。展覽分為四個部分,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土地革命、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四個歷史時期為時間線索,用史料和文物還原重大歷史事件,以點帶面,再現了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革命歷程。

在展覽第一部分,觀眾可以看到《新青年》《少年中國》《每周評論》等新文化運動時期的重要報刊,還能一睹1872年德文版、1888年英文版《共產黨宣言》的真容。十月革命勝利后,馬克思主義吸引了中國進步知識分子的關注。1920年8月,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為探索救國的革命先驅們點燃了信仰之光。

穿過仿上海石庫門建筑的門洞,一艘古朴的木質紅船映入眼帘。“這是仿照中共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紀念紅船制作的木船,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成立這個開天辟地的大事件。”黃小鈺說。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開幕,最后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舉行。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選舉產生中央局,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這艘小小的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駛入歷史的波濤壯闊中,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

紅軍在井岡山時期挑糧的扁擔、“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公告、灰布制作的紅四軍軍裝……一件件展品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的艱苦奮斗歷程。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進入土地革命時期。黨創建發展了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逐步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星星之火,在華夏大地上漸成燎原之勢。

一面展牆上,懸挂著一雙雙富有年代感的草鞋,下方一幅農家婦女打草鞋的畫像引人注目。畫中的女子名叫陳發姑,江西瑞金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后,她送丈夫朱吉薰參加紅軍。1934年,朱吉薰所在的部隊奉命北上長征,從此杳無音訊。但陳發姑始終堅信紅軍和丈夫一定會回來,每年為丈夫打一雙草鞋,即使雙目失明也不間斷。直至2008年去世前,陳發姑共為丈夫打了75雙草鞋。她痴情守望的故事令人動容,被譽為“共和國第一軍嫂”。

“這是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繳獲敵人的子彈盒、擊落日軍飛機做的鋁碗,這是懷涿縣戰斗英雄獎旗,它們均為首都博物館的藏品。”黃小鈺介紹說。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由此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共產黨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

泛黃的牆面,朴素的桌椅,牆上挂著一幅《平津戰役示意圖》——展廳裡復原的西柏坡中央軍委作戰室,帶領觀眾回到那段崢嶸歲月。在西柏坡期間,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取得了解放戰爭的關鍵勝利。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四個決議案》《華北人民政府關於國都定於北平、北平改為北京及紀年方法、國旗、國歌問題的通報》……展櫃裡陳列的這些文件記錄了新中國的誕生,在今天讀來,依然能感到字字千鈞的分量和朝日初升的希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大屏幕上播放著開國大典的影像資料,這句擲地有聲的宣告,時隔70多年,仍讓人心潮激蕩、熱血沸騰。從石庫門到天安門,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信仰,不忘初心。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我們推出這個展覽,希望它成為黨員、群眾開展黨史學習的重要園地,希望大家在參觀展覽中深化對黨史的認識,汲取奮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首都博物館黨委書記白杰說。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3月23日 第 08 版)

(責編:鄭浦麗、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