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信息、驗身份、簽合同……一鍵操作,遠程簽約,家裡的3畝地,在手機上就承包給了合作社。”紀恩超回想十幾天前,遠在千裡之外的湖南,即可用手機完成自家土地經營權流轉,那簡便快捷的過程,歷歷在目。
紀恩超,武城縣武城鎮肖邢王庄村村民,全家常年在外務工,自家的3畝地一直由親戚代為耕種。3月1日,由武城縣相關部門開發的“掌上農經”手機軟件上線后,紀恩超第一時間提交了土地流轉信息並成功交易,成為山東首筆通過手機端簽約的農村土地流轉業務。
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可解決農民外出務工后“誰來種地”的問題,但信息不暢、辦理麻煩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流轉效率。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武城縣農村耕地流轉總面積為33萬畝,佔耕地面積的一半左右,其中,農戶間自發流轉佔比28%,流轉雙方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糾紛時常發生,不利於規模經營和規范管理。
“掌上農經”軟件的上線,可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該軟件是依托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息管理平台匯聚的“三農”數據資源而搭建的一款電子簽章公共服務移動終端,設有“土地流轉”“我要轉出”“我要承包”和“抵押貸款”等服務,可發布土地供求信息、在線簽訂合同,可實現全流程不見面的土地流轉和經營權抵(質)押。
早在2017年,肖邢王庄村便成立了武城縣第一個村黨支部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共有101戶的384畝耕地入社。“當時村廣播通知農戶到村委會簽合同,一式五份文本簽完后,還要去鎮農經所蓋章,之后再到縣裡備案。因為是本縣第一個,還需要部分入社農戶來縣裡當面確認,好一番折騰。”村黨支部書記高振河說。如今有了“掌上農經”軟件,土地流轉效率和農戶流轉土地積極性大大提高,像紀恩超一樣在外務工的不少村裡人最近都進行了簽約。
“目前軟件正在全縣推廣。”武城縣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副主任趙淑莉說。從2014年12月武城縣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成立,到2015年底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確權登記頒証,並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確權信息庫,再到2017年9月開發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息管理平台,武城一直在探索實踐農村土地改革發展。
“當前,我省土地流轉量逐年增加,對土地流轉管理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手機軟件交易,方便了流轉雙方辦理相關業務,緩解了流轉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促進了土地流轉規范進場交易。”省農業農村廳政策與改革處一級主任科員張珂表示,“全流程不見面土地流轉”的實現,有利於進一步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張雙雙)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