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為徹底擺脫洪水侵擾,2017年以來,山東上下齊心、合力攻堅,黃河灘正變為幸福灘,60多萬灘區群眾闊步走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圖為遷建后的鄄城縣舊城鎮六合社區(三合村村台)。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民生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重大關切。“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視察山東並發表重要講話,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對山東發展寄予厚望,對山東人民飽含深情。
牢記總書記囑托,山東堅持人民立場,踐行初心使命,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回應人民新期盼,滿足民生新需求。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面前,山東緊抓民生不鬆勁,去年民生支出佔比仍保持在80%左右,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增進民生福祉,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3月2日上午,在“智慧社區”服務平台下單20分鐘后,青島市李滄區世園街道上流佳苑社區居民李國強在家中收到了小孫女想要的毛絨玩具。“想買啥都有,既方便又快捷,還免去我們老兩口奔波,這個平台讓日子更舒心了。”李國強連連稱贊。
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上流佳苑社區,提出“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豐富多彩”。對於當時的場景,上流佳苑社區黨委書記李存業至今難忘:“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囑托,繼續努力,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去年,上流佳苑社區不僅完成老舊小區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徹底解決了老舊小區老人上下樓難題,還打造了“智慧社區”服務平台,讓居民動一動手指,就能完成購物、報事、報修等事項。“社區老年居民不少,智慧平台可以第一時間反饋他們的需求,讓我們更好提供服務。”李存業說。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過程。上流佳苑社區居民不斷提升的幸福感,正是山東人民生活水平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
“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雖然我得了病,但有信心把日子好好過下去!”2月28日,在醫院做完常規化療回家后,臨清市康庄鎮寧店村村民孫海霞說。去年5月,40歲的孫海霞被確診為白血病,基本喪失勞動能力,雖然不屬於貧困戶,但存在因病致貧風險。當地政府得知后,將孫海霞納入即時幫扶范圍,並為其購買了“扶貧特惠保”,將個人醫療負擔降到了10%以下。
做民生工作,首要的是有為民情懷。2018年底,山東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隨后把防止返貧和新致貧擺在重要位置,並在全國率先建立即時發現即時幫扶機制。去年疫情防控吃勁階段,山東把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突出位置,強化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加大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貧困戶等的動態監測。像孫海霞一樣,去年山東有1.49萬戶3.46萬人被納入即時幫扶范圍,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3月1日下午,8歲的殘疾兒童涵涵准時來到山東省康復研究中心(山東省康復醫院)。由於患先天性腦部疾病,涵涵有吞咽障礙、全身痙攣等症狀,需要定期進行康復治療。“來康復中心前,我們給她報過一對一的康復課,一節課就要一百多元,壓力很大。”涵涵的父親說,如今在康復中心,一年有2萬元的康復訓練補助,還可以享受最高3萬元的居民醫保報銷,可以覆蓋孩子全年診療費用,極大減輕了家庭負擔。
對特殊群體的關愛,體現著一個地方的民生溫度。山東大力推進殘疾人的康復救助工作,把殘疾兒童康復訓練補助標准提高至每年1.5萬元,還將殘疾兒童康復項目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並參照門診慢性病種管理。同時,完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收治工作,將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納入醫保門診范圍,取消門診起付線。
民生關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好民生工作,重在做實做細。自2019年新春伊始,山東省委、省政府每年專門出台文件,部署20項重點民生實事。從特殊群體關愛、異地就醫到農村“七改”,每項實事既有“路線圖”,又有“時間表”,同時明確各相關副省長是分工民生領域第一責任人。
用好民生“指南針”,讓發展成色更足
民生是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指南針”,抓民生就是抓發展。山東把辦好民生實事與推動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通過持續發展不斷改善民生、有效解決群眾后顧之憂,通過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創造更多有效需求。
“我們要參加今年4月舉辦的第19屆上海家居展,目前正在梳理要參展的瓷器種類。”3月2日上午,在淄博義烏小商品城,從事陶瓷批發生意的商戶尹鐵兵忙得不亦樂乎。去年疫情暴發,尹鐵兵的店鋪整體銷售額下降了30%,資金流轉壓力陡然增大。后來通過“信用貸”,尹鐵兵拿到15萬元創業擔保貸款,且享受一次性貼息補貼,順利渡過難關。“今年我們接到了三個大訂單,如果人手不夠,還會再招人。”尹鐵兵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億萬市場主體是穩就業的“頂梁柱”,更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深諳於此,山東每年安排至少10億元專項資金,用於創業帶動就業。去年山東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力度,全省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6.29萬筆308.73億元,發放增量居全國第一,直接扶持創業和帶動就業54.82萬人,為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日照市嵐山區高興鎮東辛庄子村,3處清澈見底的汪塘成為村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片汪塘是川子河上游的一條支流,以前村裡很多村民搞養殖,污水直接排進去,臭氣熏天。經過治理后,汪塘變成了村民的后花園,每天晚飯后我就和老伴兒來這裡散散步。”77歲的村民鄭培言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從“盼溫飽”到“盼環保”,生態環境在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把握發展大勢,緊扣群眾需求,山東把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統籌起來、一體推進,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全省優良天數比例平均達到69.1%,省控以上地表水斷面年均水質達標率為100%,全省入河排污口形成“一張圖”“一張表”……去年山東生態環境交出亮眼成績單,齊魯大地的每一天都有日新月異的變化。
整潔的護理標間、齊全的娛樂設施,伴著悠揚的歌聲,老人們或愜意地練書法、看新聞、下象棋,或悠閑地學太極、打台球、養花種菜……在威高醫養結合中心,百余位老人怡然自樂,享受著養老、醫療、護理一體化的服務,呈現出一幅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和諧畫面。
截至2019年底,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325.21萬,為全國之最,這給山東帶來了不小的民生壓力﹔但龐大的健康養老需求,又給山東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作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之一,醫養健康產業全面起勢、蓬勃發展,產業增加值達到4600億元,醫養結合工作領先全國。去年,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確定重點項目147個,醫養健康產業基金認繳規模超230億元。“民生和發展在這裡精彩互動。”省衛生健康委主任襲燕說。
以改革創新破解難題,擦亮群眾幸福底色
多解民生之憂,需要創新方式方法。聚焦民生難點痛點堵點,山東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善借市場的力量,善走創新的路子,善用整合的辦法,著力破解民生難題。
芳草吐綠迎開學。3月2日下午,濟南市行知小學二年級4班,42名同學分坐6排,在寬敞的教室內上語文課。濟南市行知小學校長王艷鳳說,通過挖掘原有校舍資源,重新調配師資力量,學校全面消除了大班額問題。
教育是重要的民生事業,關系著千家萬戶。針對消除普通中小學大班額等熱點難點問題,山東充分整合各類資源,著力破除制約體制機制的障礙,提出“一縣一案、一校一策”予以規劃實施。目前,全省城鎮中小學56人及以上大班額全部消除,有效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
依靠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解決民生難點、堵點,山東一批改革硬招實招找准穴位、擊中要害。
76歲的李梅芳家住泰安市泰山區,因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需要常年吃藥。春節過后,她熟練地打開“健康泰安”微信公眾號,找到泰安市中心醫院徐忠醫生在線復診,開處方、選擇送藥上門、線上支付,全程不到10分鐘。“聚焦慢病患者就醫拿藥的痛點堵點,我們在線下建設慢病服務中心,線上打通互聯網醫院醫保支付,用經辦服務流程再造增強群眾的獲得感。”泰安市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肖和元說。
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國率先制定互聯網醫院醫保定點協議文本,山東在民生保障答卷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目前,濟南、泰安、德州、濰坊等市加快推動互聯網醫保大健康市級平台建設,形成了線下線上問診購藥和送藥上門一體化服務新模式,讓民生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優化。
改革改在問題根子上,改革改到群眾心坎兒裡。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最后一道防線。山東從體制機制創新入手,優化民生資源配置,在全國率先邁出關鍵一步,全面統籌社會救助體系,實現制度、能力、平台、資金和管理“五個統籌”。
按照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待遇,平原縣王杲鋪鎮胡庄村董曉卉姐弟倆從去年8月開始每月領取920元的生活補助。與以往不同的是,補助並不是姐弟倆自己申請的,而是他們在德州市社會大救助體系服務平台篩選告知下,才辦理了該項業務。由於整合了15個政府部門的多種救助資源,該服務平台能夠精准識別困難群眾可享受的救助政策,讓救助方式向主動救助、事中介入轉變,救助質量明顯提升。
2月18日,山東省2021年工作動員大會召開。大會明確提出:今年困難再大,也要確保民生投入隻增不減。這是溫暖人心的鏗鏘話語,也是鼓舞人心的庄嚴承諾。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新的征途上,山東將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聚力求突破見實效,用心用情用力把群眾關心的事情切實辦好,奮力書寫民生幸福新答卷!(齊靜 張依盟 宋亞魯 張曉帆 陳曉婉)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