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惠:感恩新時代 做好村裡的“女管家”

劉穎婕

2021年03月05日12:58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張曉惠是山東省鄒平市好生街道喬家村的婦聯主席,從事基層婦聯工作七個年頭了。七年裡,她從父母的女兒變成了村裡512名老人的女兒,與村裡303名婦女親如姐妹,是村裡每家每戶情況如數家珍的女管家。

聽黨話跟黨走,以追夢人的擔當做村裡“女管家”

“從事婦女兒童工作,就是要傳播黨的好聲音,落實黨的好政策,把黨的方針理念在基層落地生根。”作為村裡的婦聯主席,張曉惠記得去年在宣傳“兩癌”免費篩查和女性安康工程時,村裡一個婦女始終堅持不去醫院做檢查。回去后她仔細學習了一些相關的醫務知識,繼續到她家做思想工作、拉家常,在拉家常的過程中給她普及了兩癌篩查的症狀,終於做通。一檢查,宮頸癌早期,確診一個月內就到濟南做完了手術。出院后張曉惠去看她,她一看到張曉惠,就激動的哭著說,“婦聯救了我,黨救了我”。

那一刻,張曉惠感覺在這位婦女的心目中婦聯就代表了黨,而自己也在那個時刻得到了工作價值的最高體現。

在村裡,經常會處理家庭鄰裡的小事,為了解救被家暴的婦女,張曉惠從醉漢手中奪過刀子﹔為了讓老人體面的走好最后一程,張曉惠為去世的老人穿過壽衣﹔為了讓孩子有個幸福的童年,張曉惠當起孤困兒童的“愛心媽媽”……用真心換民心,讓群眾幸福安康是張曉惠的承諾。

“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終踐行我的承諾,用心為群眾辦事,用愛為黨旗增輝,我常常覺得,作為一名婦女干部,能為老百姓服務,無論大事小事,我都會感到充實和幸福。”張曉惠說道。

堅定理想信念,以奮斗者的果敢做黨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

如何讓村裡的在家婦女腰包鼓起來實現共同致富,一直是張曉惠思考的問題。“我們村的喬家粉皮有著200多年的歷史,在以前,鄒平隻要提到粉皮,必會想到好生喬家,但后來種種原因這個手藝近乎失傳。”走訪中,張曉惠發現很多有手藝的婦女因為接送孩子閑暇在家,就想通過粉皮制作傳統手藝把大家整合起來,既傳承了手藝,增加了收入,又凝聚了人心。

但是傳統的粉皮,產品單一,利潤低,缺乏時長競爭力,如何進一步改進創新,將價格提上去是個難題。通過拜訪老手藝人、上網學習,張曉惠決定開拓水果、蔬菜彩色粉皮,在一次次地嘗試改進后,彩色粉皮終於研制成功,一經試銷供不應求。張曉惠又走訪了村裡的多數中老年人,大家參與的熱情也很高,下一步工作就是等社區建設全部完成以后,在村裡的惠斯特農觀園建立粉皮集體合作社,帶動發展線上線下粉皮生產經營以及體驗,群眾可以在空閑時間到農觀園打工,幫助村裡婦女或者勞動力比較弱的村民增加收入。

張曉惠認為,作為巾幗先鋒就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女性安康工程”不被認可,她就化身宣傳員,為婦女群眾詳細解讀﹔志願服務活動沒有資金,她就自掏腰包購買物資﹔婦女需要學技能,她開設了“幗姐學堂”,動用私人關系請老師給大家講課培訓,自己也不斷學習參加培訓,作為宣講員走上講台,走進田間地頭給群眾宣講……

張曉惠堅信隻要想干、肯干,辦法總比困難多。作為一名黨員,就要勇於擔當、沖鋒在前,隻有敢於啃硬骨頭、敢於向疑難問題開刀,才能把難點做成亮點,才能把人民心中的美好藍圖實現。

傳承紅色基因,以人民公仆的謙卑做溫暖娘家人

2018年,村子列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規劃,新村建設繞不過去的一個難點就是農戶搬遷,一旦處理不好就容易引發矛盾糾紛。“都說老百姓不聽你的話,群眾不好管,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主要是我們沒有耐下心來聽群眾的話,所以群眾才不會聽我們的話。”張曉惠介紹,在這過程中也發生了很多的故事,老人和兒女因為置換而產生了家庭矛盾,為了讓雙方都能打開心結,張曉惠分頭跟她們拉家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兩代人彼此之間互相考慮,通過一次次的勸解,最后雙方都同意寫對方的名字。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從事婦女工作的七年多來,張曉惠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的滿意作為最大的滿意。她常說:“作為黨員,我來自群眾,懂得群眾之憂﹔作為婦聯干部,我更願意回到群眾,帶領婦女群眾追求幸福生活。”

奮斗正當時 揚帆再出發。張曉惠自詡是村裡的女管家,每天六七十個的電話,幾十個的微信群大都處理的也都是別人眼中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她認為正是這一個個的電話微信、一聲聲的曉惠、一件件雞毛蒜皮的小事,串起了村裡535戶村民的民心。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