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巡禮 | 乳山:全學段優質均衡初步形成 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

2021年03月04日13:14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是乳山市綜合實力躍升明顯、轉型發展成效突出、人民生活改善顯著的時期,在乳山市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五年以來,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乳山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迎難而上、攻堅突破,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謀劃融入新發展格局,經濟保持平穩運行,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市各領域各方面呈現出一系列趨勢性、關鍵性變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全學段優質均衡新格局

初步形成

“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投入約12億元,在新建改擴建學校及建設城區公辦幼兒園、校舍設施提升和信息化等方面,逐步補齊全市教育硬件短板,全面提升辦學水平。

先后實施了光明街小學、綜合實踐基地等10個新建改擴建項目,4所學校的校舍加固提升,18所學校的運動場地塑膠化,12所農村學校的校園消防和學校食暖改造、儀器設施升級、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精致校園建設等,徹底解決了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全面提升了全市中小學辦學條件。

2020年10月,投資4.3億建設的國內縣市級一流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全面投入使用﹔投資1.5億建設的高標准競技體育運動學校將於明年投入使用。

學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不斷提升,進一步強化學前教育公益普惠屬性,投資2.1億新建鬆山路、光明街、西環路、海峰街4所城區公辦園,回收東方明珠、紫錦嘉園等小區配套園,共可新增100余個教學班、3000余個學位,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由“十三五”末的30%提升到目前的88.2%,高出國標8.2個百分點。

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突破發展,引進了中職“3+2”連讀,提升了全市職業教育的檔次和水平,目前正在推動威海市高級機械技工學校創建技師學院﹔協調完成了山東外事翻譯學院專升本,結束了乳山無本科教育的歷史。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探索構建了基於情境、問題的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體驗式教學模式﹔引入極課大數據系統,提高了高中教學的精准度。

落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優師”項目,推進了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變革,促進了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組建了33個名師工作坊和12支優秀教科研團隊,成功立項國家、省市課題400余個,獲得威海市及以上優秀教學成果獎6項,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網絡教研創新研究實驗區。

高考連創佳績,五年間共有7000余人考入本科院校,佔入考學生總數的82.4%,教育質量的持續攀升也贏得了廣大群眾和社會的充分認可,2018、2019兩年連續蟬聯威海市民生專項調查第一名。

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

為群眾撐起健康傘

“十三五”期間,乳山醫療衛生支出佔財政平均支出比重約為8%,醫療衛生支出平均年增長率約為3%。全市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為4.26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為2.18人,每萬名人口擁有全科醫生數為2.23人,基本達到“十三五”規劃目標。

全市設置4所民營醫院,其中2所一級綜合醫院、2所眼科醫院,社會辦醫療機構床位數實現零的突破。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加強,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共建立居民健康檔案442847份,全市家庭醫生共簽約居民151093人,重點人群簽約率穩定在65%以上,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均達到60%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穩定在70%以上。

持續強化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2017年12月通過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復審,爭創了省級健康城市試點,海陽所鎮和海陽所村列為健康鎮村試點﹔2017年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2018年海陽所鎮順利創建國家衛生鄉鎮,先后創建8個省級衛生鎮,240余個省級衛生村﹔2019年創建了42家健康機關,13家健康醫院,13家健康學校,100個健康家庭,4家健康企業,189個健康社區(村),並成功創建第三批省級健康促進市。

全力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引導公立醫院參與分級診療,加強牽頭醫院重點學科和基層醫院特色專科建設。目前,乳山市人民醫院已經建成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婦產科、麻醉科4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2020年12月18日省衛健委公布市醫院神經內科為縣域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完成國家級胸痛中心、省級卒中防治中心、省級癌症規范化診療病房、市級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市級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縣級創傷中心“六大中心”建設,市中醫院建成婦科和內分泌科2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中風病科、肝病科2個市級中醫重點專科,全市累計上轉患者272人,下轉康復患者52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分級診療的就醫運行機制運行良好。(圖/文 乳山發布)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