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巡禮 | 乳山:構建文旅產業新格局 激發海洋經濟活力

2021年03月04日12:56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是乳山市綜合實力躍升明顯、轉型發展成效突出、人民生活改善顯著的時期,在乳山市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五年以來,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乳山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迎難而上、攻堅突破,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謀劃融入新發展格局,經濟保持平穩運行,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市各領域各方面呈現出一系列趨勢性、關鍵性變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搶抓全域旅游機遇

構建文旅產業新格局

“十三五”期間,乳山搶抓全域旅游發展機遇,積極促進文旅產業結構優化,轉變產業發展方式,構建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文旅產業各項經濟指標實現平穩增長,全市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370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81億元。A級旅游景區增長到12家,星級飯店增長到7家,旅行社增長到11家,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新增2個。

文旅新業態不斷豐富,多福山景區建設完成玻璃棧道和山東省首條玻璃滑道,小湯溫泉建成東夷文化園,后山於家十間房房車營地,華信休閑垂釣有限公司打造的海洋牧場平台,牡蠣文化園打造2000多平方米的乳山牡蠣文化博物館,還培育了一泊花港、白霧民宿、碧海山居民宿等20處精品旅游民宿,滿足了各類游客的體驗性消費需求。文旅產業在帶動經濟發展、增加就業人數等方面成效顯著,文旅產業地位顯著提升。

完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激發海洋經濟活力

“十三五”末,全市漁業總產值達到96億元,初步形成了產業類型比較齊全、結構比較合理、技術裝備水平較高的海洋產業體系。

全市擁有捕撈漁船770余艘、養殖漁船850余艘,海洋捕撈產量3.2萬噸,海產品養殖面積32萬畝,養殖產量45萬噸,海產品加工企業60家。海上增養殖業逐步做精做強,完成48萬畝海洋牧場本底調查和建設規劃,先期啟動完成了5000畝示范區建設,建成1座省級海洋牧場平台,發揮華信食品等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打造青辰、華信等2處省級田園型海洋牧場示范區,實現我市海洋牧場“零”的突破。

海洋二產實現轉型升級,通過促進現有企業與外開展資金、技術市場等領域合作,引進市場資本,加快技改進程,強化產學研合作,與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院等20余家海洋領域知名院所建立了合作聯系,實施了海洋生物蛋白飼料添加劑制備、海洋生物肽、滸苔資源綜合利用等海洋新興產業項目。

“乳山牡蠣”品牌影響力快速提升,謀劃了以“乳山牡蠣”為核心的海洋特色產品打造體系,連續舉辦了五屆乳山(國際)牡蠣文化節,2018年,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共同舉辦了首屆中國牡蠣產業國際高峰論壇,2019年又成功舉辦第八屆世界牡蠣大會乳山分會,推動中國牡蠣產業國際高峰論壇會址永久落戶乳山,以此為媒,聘請了8名國內外專家組成了咨詢委員會,成立了乳山牡蠣產業研究院,引領牡蠣產業健康發展,強化乳山牡蠣品牌培育。“乳山牡蠣”先后獲評“最具影響力水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9中華品牌商標博覽會金獎等殊榮,乳山市先后被授予“中國牡蠣之鄉”、山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榮譽稱號。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