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苑 | 弘揚中國氣派的匾額文化,引領文化自信的藝術潮流

張仲亭

2021年01月15日10:23  來源:東岳客
 
原標題:藝術苑 | 弘揚中國氣派的匾額文化,引領文化自信的藝術潮流

匾額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孕育出的一種優秀文化,匾額文化的發展豐富了傳統文化的藝術內涵和歷史底蘊。然而,匾額應用和發展的長期停滯導致優秀文化日漸流失,匾額文化的無序恢復也可能有損其時代生命力。有鑒於此,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當下,我們應該重視弘揚中國氣派的匾額文化,以期引領文化自信的藝術潮流。

認清匾額文化的歷史意義、人文內涵和藝術價值

匾額書寫著歷史。匾額文化孕育於先秦,萌發於漢魏,成長於唐宋,盛行於明清。最早出現匾額的時間是漢高祖六年,蕭何題寫“蒼龍”“白虎”兩關之匾額。自是以后,匾額經歷漫長的歷史發展,從官方到民間,從政治、地理到經濟、文化,題匾挂匾形成了廣泛而深厚的社會基礎,民國文獻中就留有城鄉“無處不匾、無室不匾”的描述。有關匾額的歷史佳話更是廣為傳頌,清代紫禁城乾清宮正殿就高懸著順治皇帝御筆親書的“正大光明”匾。匾額文化並非局限於國內,而是影響著整個東亞文化圈,韓國、日本的許多名勝古跡上也不乏以漢字題寫的匾額,它們以特有的魅力展顯了華夏風採。匾額已經成為一種歷史符號,書寫著中華文化的歷史故事。

超然樓 歐陽中石題 圖片由荊向海提供

匾額訴說著道德。優秀匾額的文字內容凝聚了中華文化的人文要義,承載著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等優秀品德,持久散發著傳統文化價值觀念的正能量。中華美德、古訓名言通過匾文書寫的形式進入千家萬戶,深刻影響著國人的文化認知,時刻指導著國人的道德實踐。匾額文化還擔負著民間旌表的特殊使命,文獻中可以看到匾文表彰扶危濟困、樂善好施、急公好義的內容,有些匾額鑲於牌坊屹立於通衢達數百年之久,成為一方百姓引以為榮之物事,其精神嘉勉功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匾額內容是中華道德的具象載體,匾額文化承擔著傳續道德的重要作用。

黑虎嘯月 張國英題 圖片由張國英提供

匾額彰顯著藝術。匾額集書法、雕刻、漆藝與裝飾藝術於一體,各種藝術形式通過匾額得以融會貫通。匾額文化最為凸顯的就是書法藝術,富含人文意蘊的嘉言古訓通過正大氣象的書法展現出來,觀者在仰視之中體悟庄重,在書法藝術的熏陶之下被傳統美德所感染。不同內容的匾額通過不同風格的書法進行展現,觀賞匾額就是品讀書法,若匾額處處可見,則書法亦隨地可瞻。一塊匾額的制作,從選題到書寫,從雕刻到裝飾,參與者在創造藝術的同時也傳播著文化。在匾額揭幕的那一瞬間,它的歷史意義、人文內涵和藝術價值都將昭示於世、濡化於人。

正視匾額文化的傳承困境和創新難題

匾額文化的傳承弘揚刻不容緩。由於歷史原因,匾額文化的發展一度處於停滯狀態,現代人對於匾額文化的了解十分有限,對匾額文化所體現的精神價值也缺乏深層認同。不會讀匾、看不懂匾導致各種尷尬事件,面對這樣的文化之殤,世人怎能不為之痛心。缺少了匾額文化的歷史文化名城是不完整的或者說是名不符實的,到處充斥的電腦字體讓一個城市單調乏味,城市同質化、藝術低俗化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匾額文化的流失。面對日益消逝的匾額文化,有責任的文化學者應該勇於擔當,破解匾額文化的傳承困境,重新建立匾額文化的社會基礎。

老泉茶樓 李福增題 圖片由李福增提供

匾額文化的開拓創新亟待行動。匾額文化的傳承不是照搬歷史上的典故,而應該在歷史經驗的映照下尋求與新時代相融合的創新途徑。曾經,一些人也試圖對匾額文化加以傳承,但他們要麼完全局限於歷史上的思維定勢,要麼為了創新而不守規矩隨意創造。匾額文化的開拓創新就是為了讓其重新煥發生命力,讓其再次走進公眾、走向家庭。照搬歷史的做法隻能是保存匾額文化之形,而不能得其精神要義﹔不守規矩隨意創造的做法也會損害匾額文化本身的庄重性和純粹性。所以,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同時堅守傳統才是匾額文化復興的正途。

完善匾額文化的弘揚策略和踐行途徑

2014年,“歐陽中石書中華美德古訓展”先后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山東省美術館舉行。先生是書法大師,一直堅持不辦個人書展,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八十六歲高齡之際,舉辦了這個書法展。現在回想起來,先生此舉頗有深意,其用意正是想通過書法藝術展現傳統美德和古訓名言,就是想把傳統文化和書法藝術奉獻給社會、服務於群眾。中央多次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指示,國家也出台了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系列文件,在這樣的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有責任繼續前人的事業,做好匾額文化的傳承弘揚和開拓創新。弘揚匾額文化是一項社會性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應該探索完善匾額文化的弘揚策略和踐行途徑。在此,我謹提出以下倡議。

首先,增強各社會主體傳承匾額文化的責任意識。政府方面,文旅工商部門在城市建設、園林規劃、商業網絡設置時應該考慮到匾額的應用推廣,教育和宣傳部門在學校教育、社會宣傳時應該為匾額文化的普及提供條件。社會方面,工商企業在營造企業文化時要注重添加匾額因素,社區和家庭在進行文化建設時也可以嘗試應用匾額。隻要各方協調聯動,我們就可以通過匾額豐富我們的城市文化、企業文化、社區文化和家庭文化,進而打造出一張張靚麗的匾額名片。

文忠園 荊向海題 圖片由荊向海提供

其次,呼吁有一定水平和資質的書法家為社會為人民創作出雅俗共賞、正大氣象的書法作品,以適應匾額文化發展的需要。我們可以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一些適應匾額文化發展需要的書法創作和展演活動,把書法作品的創作、展出和銷售同匾額文化的傳承弘揚結合起來,使匾額文化得到書法藝術的堅實支撐。書法支撐著匾額,匾額美化了城市,人們通過匾額認識一座城市的同時也就能夠了解到它擁有的書法家,也就能夠了解到一座城市獨特的歷史底蘊和藝術水准。

臻鹿泉大舞台 張仲亭題 郭元金攝

最后,建立匾額文化傳承發展協會,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動匾額文化的有序發展。我們可以號召有關匾額文化的各方面學者和藝術家,圍繞匾額創作過程的一系列環節開展研討會和工作坊,挖掘匾額文化的歷史資源、開發匾額文化的現實價值、豐富匾額文化的成果形式。努力把匾額文化打造成為城市名片,讓匾額應用形成風尚,進而營造一個有關匾額的文化圈、藝術圈、產業圈,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雙重進路中尋求匾額文化的新生。

文化自信是社會進步的深層動力,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匾額文化不失為一種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藝術形式。從匾額文化做起,以書法藝術為支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將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一座城市的藝術氣質必將會煥然一新。

(張仲亭: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五、六屆理事、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濟南市書法家協會原主席)

(責編:鄭浦麗、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