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十三五”濟南農業開新篇

2020年12月29日13:28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濟南12月29日電(逄鑫珊)29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輝煌“十三五”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二場,介紹“十三五”時期濟南鄉村振興和“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情況。記者獲悉,“十三五”時期,濟南市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遞增8.1%,提前兩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四年下降2.2個百分點,城鄉差距不斷縮小。

濟南市農業部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補齊“三農”領域短板,推動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發展。

農業強

農業綜合產能穩步提高。“十三五”時期,濟南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470萬畝,糧食綜合產能56億斤以上。2020年,總產超58億斤,連續十七年豐產豐收。2019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360.5億元。

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崛起。實施十大農業特色產業振興工程,以平陰玫瑰、章丘大蔥、歷城草莓等優勢農產品為單元,發展核心種養基地50萬畝、產值超170億元。省級以上知名農業品牌達到44個,基本構建形成“1+10+N”農業品牌傘狀矩陣。

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終端型、體驗型、循環性、智慧型、園區型、服務型等“六型”業態。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等區塊化示范載體50余個,推進建設14個市級以上田園綜合體,各類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達到1500余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277家,2020年前11月營收同比增長7%。

構建現代農業支撐體系。“十三五”期間,濟南共培育1.1萬名高素質農民,累計實施100余個農業科技成果與重大成果轉化應用項目。種業創新成為農業進步新引擎,建成國家級農作物展示示范中心2個,蔬菜集約化育苗能力位居國內首位。濟南市主要農作物、畜禽良種化率分別達到99%、90%。

濟南市還納入山東省三大智慧農業試驗區建設,啟動互聯網+農業“十大平台”建設工程,建成益農信息社4824個,形成服務2800家主體、46萬居民的農村信息化網絡。

農村美

“十三五”時期,濟南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建成10個綠色農業示范區,累計推廣水肥一體化面積56萬畝,發展生態循環農業139萬畝。

資源化利用農業廢棄物,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9%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

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創建省級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7個,“三品一標”有效用標總量達1580個。

推進動植物疫病常態化防控機制建設,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1843平方公裡,高標准推進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實現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全覆蓋,農作物病虫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堅決打贏了小麥條鏽病、草地貪夜蛾、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戰。

推進優良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完成耕地環境質量類別劃分,累計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1237萬個,“放魚養水”覆蓋濟南市公共水域70%以上。

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農村垃圾治理、廁所革命、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累計投入資金近100億元,高質量完成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

農民富

“十三五”時期,濟南市完成了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証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兩大任務,確認家庭承包土地權益472.4萬畝,讓99.5萬農戶吃上了“定心丸”,5828個村居全部完成集體資產清產核資,5825個村居完成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958個村居進行了集體收益分配。

培育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1900余家,集體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基本“清零”。創新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實現形式,建立兼具活躍交易與活化資本雙重功能的農村要素有形市場,累計成交產權交易項目906個、土地面積22.7萬畝、金額22.4億元,土地流轉率和規模化經營率分別達到38.3%、67.3%。

強化財政金融聯動,在山東省率先成立政府全資的市級農擔機構和風險資金池,累計發放擔保貸款10.6億元﹔農業保險參保率居山東省首位。

目前,濟南已發展市級以上農民合作示范社1092家、家庭農場示范場360家、社會化服務示范組織51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80家,建設市級蔬菜標准園120家,漁業標准園83家,規模養殖場達到1001個,8家企業入選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合作社入選中國農民合作社500強,有力推動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高標准打造示范標杆,“十三五”時期,建成105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284個市級以上美麗鄉村示范村、20條美麗鄉村示范線路和16個鄉村振興示范區,聚焦跑好全面小康“最后一公裡”。

“十四五”時期,濟南將在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抓好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高質量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打造宜居宜業富美鄉村﹔提高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完善鄉村振興系統推進機制等方面下力氣。 

(責編:公雪、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