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集萃:深度融合 一體發展

——2020(第五屆)全國黨媒網站高峰論壇發言摘編

2020年12月29日10: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觀點集萃:深度融合 一體發展

圖為2020(第五屆)全國黨媒網站高峰論壇現場。人民網研究院供圖

牢記使命 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

江西省融媒體中心常務副主任李晚成:媒體融合,內容、技術、機制要融為一體,通過全媒聯動,彰顯新聞力量。江西以省融媒體中心為調度樞紐,著力完善省市縣三級聯動指揮體系,實現全省重大主題報道統一策劃、統一制作、統一分發,推動內容、技術、平台、機制等共融互通,構建全省一體化媒體融合新格局。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周成華:加快媒體深度融合的關鍵,在於體制機制創新。近年來,廣州日報堅持“移動優先、精品黨報”一體化發展,重構策採編發流程,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已初步建立了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媒體融合傳播力明顯提升。

深圳市鹽田區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中心(區融媒體中心)副主任牟曉偉:鹽田區融媒體中心始終堅持內容為本,從精品意識、融合傳播、深度連接入手提升內容魅力,推動內容生態鏈融合,不斷擴大優質內容產能,並以此激發中心的生產力、創造力、影響力。以生產能力提升傳播能力,鹽田城區形象更加豐滿。

中青在線副總編輯唐軼:媒體融合要重塑策採編發流程,堅持移動優先、專業主導、先做“減法”再做“乘法”的思路。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就是要把媒體最優質的資源、頂級的記者、最資深的編輯、最有執行力的人才都推進到主陣地,建立全媒體統一協調機制,實現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人才融合、內容整合。

界面新聞編委、執行主編許悅:媒體管理者要樹立全媒體思維。用戶是誰,他們在哪裡,喜歡看什麼內容,通過哪些渠道獲取資訊,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媒體融合是有機融合,而非簡單疊加。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需要優化知識結構,時刻保持認知更新,提升全媒體傳播能力。

山西呂梁廣播電視台總編輯郭月秀:呂梁廣播電視台立足立體化、開放式融合傳播之路,做好向上融、向外融、向內融、向下融,探索建立“四向”融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面臨新的媒體生態,不能單兵作戰,要和上下左右這些主力軍融通、打通,從而形成一個新的主力軍,打通新聞宣傳和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華龍網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總監康延芳:媒體深度融合,要回歸內容本身。隨著媒體融合發展,媒體紛紛致力於新媒體內容的生產,H5、短視頻、AR、VR、MR……各種形式精彩紛呈。形式創新固然重要,但最終還得回歸到內容本身。媒體要生產群眾更喜愛的內容,強化媒體與受眾的連接。

華中科技大學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研究院院長石長順:新型媒體集團強調傳媒的集群化,而現代(全媒體)傳播體系則強調傳媒的一體化整合。現代(全媒體)傳播體系體現了4個屬性:現代性、全媒性、主體性和融合性,顯示新型主流媒體及話語傳播力的特征。

奮力戰疫 提升引導服務能力

大江網(中國江西網)、信息日報社總編輯王宣海:引導輿論是媒體的使命。大江網(信息日報)遵循網報融合的傳播規律,將“快速”“策劃”“服務”三招並用,大小屏聯動,唱響了主旋律,用精品策劃做網絡正能量的傳播者。

中安在線總編輯王根喜:在疫情防控中,媒體發揮了通達信息、引導輿論、鼓舞斗志的作用。相比於紙媒、電視等,網絡媒介顯示出了特殊作用。如慢直播,吸引了網民全過程參與,為全民抗疫凝心聚力。

長江網主編龔平:長江網依托“武漢城市留言板”,緊急開發上線“在線問診”“在線傾訴”公益平台,征集了全國1602位醫生及心理咨詢師志願者,在線為5萬余名患者提供了7萬余次診療服務。長江網運用互聯網思維,搭建互聯網平台,凝聚互聯網力量奮力戰疫,在服務群眾中展現黨媒網站創新實踐。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網絡部政治委員吳定雄:戰疫期間,黨媒必須肩負起主流媒體的使命擔當,發揮好輿論引導的主力軍作用﹔必須更加注重統籌輿論引導﹔必須更加注重深入、融入一線,主動發聲,以快制勝﹔必須更加注重前后方聯動,各媒體合作、多力量協同。

環球網執行總編輯石丁:當今,新媒體技術發展不斷迭代,媒體融合要有能夠保証團隊敏感洞察變化並及時決策的機制,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戰疫報道成功,關鍵在於媒體充分融合。環球網通過前后方聯動、跨部門跨平台融合,向全球讀者傳遞真實信息。

東方網政務管理中心主編姚莉莉:地方主流媒體在戰疫期間,積極利用新傳播技術疊加區域播、視、報、網、端、微等傳播渠道,與基層社會傳播網絡深度融合,通過調度區域資源,提供本地化信息、政務、生活等多功能服務,與用戶形成廣泛、深入的連接,打造社會治理與溝通的樞紐。

揚州報業傳媒集團黨委委員、揚州日報副總編輯拾景炎:媒體不僅是記錄者,更應是連接器、服務員。黨媒也應注重讓“一個人變成一支隊伍”,提筆能寫,舉手能拍。媒體融合應堅持守正創新,要看得准,抓得牢。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數字媒體研究室主任黃楚新:各黨媒網站採用多種表現形式呈現戰疫一線,結合前沿技術,用可視化的形式極大滿足了群眾對於疫情信息的需求。創新形式、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的融媒體報道,提高了傳播效果,有效提升了引導服務能力。

擁抱技術 引領驅動融合發展

廣西新聞網總編輯、總經理宋春風:進入5G時代,新技術賦能新媒體新的生產力,豐富的內容、海量連接和沉浸式用戶體驗,給傳媒變革帶來了3個層次的全新機遇:一是單一媒體內部全新的媒體生產方式、全新的媒體形態﹔二是媒體間全新的組織、聯系方式﹔三是媒體融入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產生全新發展業態。

廈門廣電集團新聞中心副主任鄭紅:5G時代技術賦能,通過融媒體平台建設、新技術應用,地方台可以使短視頻生產成為創新移動端傳播的主戰場,並通過採編流程再造,加速廣播電視和新媒體的深度融合。通過一大批爆款短視頻的發布,精品內容的呈現,獲取流量、點擊量,從而搶佔互聯網傳播主陣地。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執行主任、人民在線總經理董盟君:在探索媒體融合發展這條道路上,我們與業界達成3個共識。第一,前沿技術將成為內容生產的支撐點﹔第二,通過版權賦能內容增值,將信息影響力轉換為媒體影響力﹔第三,融媒體中心要提升自身經營能力,實現自我造血、良性發展。

群眾新聞網副總編輯任虎鵬:新技術首先改變的是用戶的信息接收和再傳播習慣,移動互聯網語境下用戶即群眾,媒體融合的出發點應該是用戶。新技術為媒體賦能的同時,也帶來了技術壁壘問題。地方媒體投入能力有限,新技術意味著更大的發展差距。破解壁壘需要建設基於共享的融合平台。

北青網總編輯劉林:5G、人工智能等技術無疑為融媒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提供了更為多元的實現路徑、展現了更為廣闊的前景。融媒發展要以先進技術為支撐,更要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媒體價值的重要體現就是回歸初心,去生產更多的優質內容。

深圳特區報編委藍岸:媒體要敢於並善於用好技術賦能,建好新媒體分發平台,頭部提供權威、可靠、可信的新聞信息,中部吸引區域MCN(多頻道網絡)機構進駐分發內容,底部提供生活服務,讓平台變成權威新聞的來源地、生活資訊的交流地、民生實事的解決地,真正做強新媒體輿論場。

杭州網副總編輯吳幼祥:5G引領的先進技術為媒體融合發展賦能,使媒體業界生態發生根本性改變,加劇了媒體邊界的消融。深耕“新聞+服務”,在新業態下做強主流媒體“四力”的同時,做強自身的服務力。

(責編:聶俊穹、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