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機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程志強

2020年12月24日09: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抓住機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建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錯綜復雜,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從國內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在大變局中掌握戰略主動,在應對挑戰中用好戰略機遇,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此,需要著力抓好改革、開放、創新三件大事。

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以高質量供給滿足日益升級的國內市場需求。一是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補齊公路、鐵路、機場等傳統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大型區域性物流聯運基地,打造全國統一物流大數據平台﹔推進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二是促進城鄉統籌和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優化區域分工、深化區域合作,促進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共同發展﹔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三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為重點,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以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推進中心城市和周邊城市一體化發展,實現產業發展協同協作、生態環境聯保聯治和公共服務互惠互利。四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破除制約市場主體參與競爭的各類障礙和隱性壁壘,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開放是促進發展的必然選擇。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一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依托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商品和資源要素,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推動企業、產品、技術、標准、品牌、裝備和服務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二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聚焦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推動沿線地區聯動發展﹔加強邊境貿易,打造富有特色的邊境貿易口岸﹔積極推動各國清潔能源開發和電網跨國互聯,構建區域和全球能源互聯網。三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堅定奉行多邊主義,鞏固完善多邊合作機制和組織建設,推動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培育國際化人才隊伍,構筑國際合作新平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好關鍵技術攻堅戰,積極開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一是加強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完善共性基礎技術供給體系﹔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在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領域集中力量聯合攻關,努力突破“卡脖子”技術問題。二是打造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一批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研發平台、技術轉移平台和新型研發機構,加強應用研究﹔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三是著力推進產業創新。推動傳統制造業向數字制造、智能制造轉型,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推動“互聯網+”更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四是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打造更多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團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有利於催生重大科學發現的良好氛圍。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24日 第 09 版)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