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化工步履鏗鏘逐高端—山東高端化工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紀實

2020年12月22日09:37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山東化工步履鏗鏘逐高端—山東高端化工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紀實

煙台萬華全景圖

京博石化廠區

山東省高端石化產業技術研究院

東營港化工園區智慧平台

編者按: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山東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把培育壯大“十強”產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著力點,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五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游、現代金融服務五大優勢產業,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今天,本報推出“十強”產業之一的高端化工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專題報道,全面展示3年來新舊動能轉換的階段性成果。

化工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是技術創新和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重要源泉。全省新舊動能轉換3年多來,省高端化工產業專班切實落實“三個堅決”要求,圍繞化工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以布局優化、發展集約、高端高質為導向,不斷增強保障體系,集聚要素資源向產業靠攏,推動項目建設,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2019年規模以上化工企業總產值2.08萬億元,利潤601億元,分別佔全國的17%和9%,繼續保持全國首位。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化工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34萬億元。

推動科技研發創新 培育壯大領航型企業

推進技術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山東持續推動與中科院、浙江大學等技術交流對接,與中科院沈陽分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組織舉辦專場產學研對接活動,調度征集企業130余項關鍵技術需求,發布成果782項,達成70余項合作意向,推動一批科技創新成果落地。玲瓏集團建設的中亞輪胎試驗場填補國內空白,大幅縮短輪胎生產技術研發周期,加快了邁入世界一流輪胎生產企業進程。目前,山東擁有化工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1家,國家工程實驗室5家,延續了良好的創新發展傳統。

產品創新是高端發展的不竭動力。山東以打造全系列高端產業鏈條為導向,著眼國際尖端前沿產品,積極推進企業技術升級、產品更新換代,化工產品高端化、精細化、高附加值水平明顯提升。如煙台道恩集團、威海拓展纖維等一批研發能力強、產品質量優的企業,逐步發展成為化工新材料、特種化學品等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和小巨人。2020年11月18日,東岳集團質子交換膜生產線一期工程投產,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標志著我國氫燃料電池核心材料質子交換膜在技術和裝置生產規模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以海灣化學、聖泉集團為代表的企業在全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作出了重要貢獻,山東省11個單位21名個人被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評為全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稱號。

人才智力是產業高端發展的主要支撐。山東編制了化工產業人才開發路線圖(2019—2023年),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引進培育高端化工產業創新型領軍人才、復合型管理人才和應用型技術人才,為高端化工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如煙台萬華集團大力實施“招才引智”戰略,形成擁有50名海內外博士、300余名碩士,近百名高級職稱技術人才的專業隊伍,攻克多項高端產品世界級難題。

煙台萬華、東明石化、利華益、魯西化工、華魯恆升、東岳集團等逐步發展成為全國行業領軍企業,一批細分行業單項冠軍和眾多規模以上企業在領航型企業引領和示范帶動下不斷發展,逐步形成梯次發展的新格局。

推動產業優化升級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山東在落實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上,圍繞產業轉型,打造完備的推進體系,營造良好產業生態,多措並舉,搶佔高質量發展制高點。

山東組建高端化工產業專班,負責全省高端化工產業發展的組織實施和統籌協調,成立省高端化工產業發展促進會,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研究、技術支撐和信息服務。從省內外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遴選21名權威專家,成立山東省化工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有效發揮智庫作用。組織協調金融投資機構,設立“魯民投”“中化綠色”“清源舜星”等5支高端化工產業基金,為化工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3年來,通過舉辦山東儒商大會高端化工論壇、院士懇談會綠色化工分論壇、全省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大會等活動,邀請國內外化工領域知名專家和企業代表研討高端化工發展,搭建政府、企業、科研機構交流平台,集中推介一批化工園區和高端化工項目。

出台規劃實現高端引領。制定實施《山東省高端化工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明確了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推進措施,打造以魯北高端石化產業基地為主體,以半島東部化工新材料、魯中高端鹽化工、魯南現代煤化工三大產業集聚區為支撐,以魯西北化工企業轉型示范區、黃海臨港石化原料集散區為補充的“1+3+2”的高端化工產業發展格局,謀劃了百萬噸級乙烯、對二甲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熱塑性彈性體、含氟高聚物等多領域深加工發展的重點產品。同時,引導化工園區提升規劃水平,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管理運營等措施,為園區規范發展提供了指導依據,解決了以往“先建設、后規劃”的問題,推動園區和產業發展走向法治化、科學化良性軌道。濟寧新材料產業園,為企業提供統一的穩定的電力供應、危化品監測與處理、污水處理等服務,實現產業發展與安全環保一體化管理,連續多年進入中國化工園區20強。

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按照“補短板、鍛長板”原則,在地煉、橡膠、煤化工、氯鹼等行業開展產業鏈條補鏈、強鏈、擴鏈工程,精准對接服務,借助現有平台和信息化手段,從產、需兩方面入手組織重點企業實施上下游產銷對接,推進產業向高端化、精細化方向發展,提高化工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支持培育重點地區、產業聚集區和領航企業發展,加快推進和重點扶持一批關鍵性支撐項目建設,煙台萬華百萬噸乙烯、東營威聯化學200萬噸PX項目一期、青島海灣化學40萬噸/年聚氯乙烯、齊翔騰達20萬噸/年MMA項目一期等項目接連投產,打通了產業鏈“斷點”“堵點”,打造良好的產業生態,實現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重點項目的培育落地。高端發展離不開項目支撐,山東出台《山東省化工投資項目管理規定》,建立高端化工項目庫,實施動態管理,入庫項目340個,總投資5932億元,目前已經建成投產53個,在建238個。2020年前三季度,完成年度投資647.7億元,裕龍島2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天辰齊翔尼龍新材料項目、京博中聚溴化丁基橡膠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有力帶動了產業鏈條高端化發展。

山東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組織對話山東—中日精細化工對接交流會、新舊動能基金需求對接會化工專場等活動,重點推介優質項目32個。建立化工產業重大項目省級集中推進運行機制,2020年度專班重大支撐性項目前三季度累計完成投資101.3億元。培育壯大“雁陣形”產業集群和集群領軍企業,煙台、淄博、菏澤東明、臨沂臨沭4個產業集群納入全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庫,為產業發展起到良好的引領作用。

目前,山東形成了煉化、化肥、無機化工、有機化工、橡膠加工、精細化工、合成材料“七大板塊”的產業體系,氟硅材料、聚氨酯材料等高附加值產品已形成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

強抓園區管理提升 打造一流產業集群

山東省化工專項行動辦認真落實國家、省有關政策措施,扎實開展園區認定工作,在全國率先出台《山東省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和《山東省專業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制定認定標准,規范認定申報程序,為園區認定提供了有效依據。經過嚴格評審,全省化工園區、專業化工園區總量分別壓減至74個、10個,較認定前的199個化工園區、集聚區,總量減少58%。化工園區為化工投資項目落地提供承接的載體和服務的主體,全省化工產業布局更加合理,企業更加集中配套、集約增效。

開展重點監控點認定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山東制定出台《山東省化工重點監控點認定管理辦法》,共認定公布125家重點監控點化工企業。

基礎設施提升為園區發展插上翅膀。指導園區加大投資建設力度,全面加強供水供電、物料管道、道路車場、通信網絡、物流運輸等基礎設施,產業基礎支撐和配套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利津濱海新區化工產業園投資1.34億元,建設總長度32.21公裡的道路,形成“七橫六縱”的交通框架。東營港化工產業園建設55個碼頭泊位、1000萬方配套庫區以及42公裡公共管廊,構建了“引橋延伸、雙堤環抱、突堤相間”的物流網絡。濱州濱城、魯北等化工園區實施封閉化管理,規范園區內人員和道路車輛,進一步提升化工園區安全保障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也密切了園區內企業的聯系。齊翔騰達是齊魯化工園內企業,目前通過管輸與20余家企業形成合作關系,實現上下游一體化,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

實施化工園區優化提升工程行動計劃。進一步規范園區管理,優化產業布局,完善配套設施,加快創新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化工園區的產業發展承載能力,推動化工園區高端化、差異化、綠色化、一體化發展。開展全省標杆示范園區培育工作,建設一批主業突出、鏈條完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化工園區。完善園區考核督導機制。為加強化工園區管理,山東還出台《山東省化工園區管理辦法(試行)》,完善園區考核指標體系,按照化工園區三年一考核、專業化工園區兩年一考核的辦法,督促園區按照考核標准逐步完善優化。

智慧園區建設賦能園區發展,是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出台《山東省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指南》,加快智慧園區建設步伐。以智慧工廠和智慧園區建設為載體,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加強數據採集和共享,積極實施全生命周期數據監控,有效提高園區管理運營水平。聊城化工產業園打造以魯西集團為龍頭的集聚區,大力開展智慧化工園區建設,依托智慧感知網絡,建立融合生產、安全、環保、節能等管理的一體化信息平台,入選中國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走出了依靠先進技術和智能管理提升園區效益的發展道路。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投資2億多元,綜合運用物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全國首家實現對裝置和罐區1—4級重大危險源進行智能監控的園區,解決安全環保等監管兩大難題。

山東還推動“智能工廠”“數字車間”建設。推廣企業轉型案例和智慧操作系統應用,為企業轉型提供智慧動能。東營海科公司應用DCS黑屏技術智慧操作系統讓生產裝置完全自控,每天的操作次數減少90%,安全和環保風險極大降低。全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共接入重大危險源企業1312家、重大危險源4259處,重大危險源企業接入率、儲存裝置接入率、視頻監控接入率均為100%,實現全省重大危險源企業全覆蓋。

目前,山東依托化工園區和重點監控點,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積極發展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已形成一批產業集群和產業集聚區——

石油煉化形成魯北高端石化產業基地,在環渤海南岸的煙台、濰坊、東營、濱州等市構建了“一基地四區十園”空間布局﹔

煤化工形成以棗庄、濟寧、菏澤、臨沂、泰安等市為主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集聚區﹔

鹽化工形成淄博、東營、濰坊等市為主的魯中高端鹽化工產業集聚區﹔

橡膠行業形成以青島、煙台、威海為主的半島輪胎產業集群和以東營、濰坊為中心的魯北輪胎產業集群﹔

新材料領域形成煙台、威海為主的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全球新材料產業集聚的橋頭堡。

通過3年的努力,山東產值過百億元的化工園區達到27個。化工企業入園率得到顯著提升,由2017年的不足20%提高到34%,園區產值佔行業產值比重達到70%以上。齊魯化學工業區、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濟寧新材料產業園區、中國化工新材料(聊城)產業園、煙台化工園區等5個園區入圍2020中國化工園區30強。

開展評級評價行動 實施“三個一批”計劃

為調整優化存量,增強企業安全環保水平,加快產業升級,自2017年12月起,省化工專項行動辦總牽頭,在全省化工生產企業中開展了以安全、環保、節能、質量“四個評級”和轉型升級“綜合評價”為重點的新一輪評級評價行動,取得良好效果。

新一輪評級評價行動,是對山東化工生產企業進行的一次無縫隙、拉網式“診療”,找出問題,靶向治療。省化工專項行動辦切實加強對各市評級評價工作的監督指導,保障了評級評價工作高質量開展。全省共完成化工生產企業新一輪評級評價6094家,其中,評級為優、中、差的企業分別為1000家、2740家、2354家,為推動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筑牢堅實基礎。

摸清了家底,開始精准實施“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即關閉淘汰一批:對評級評價中安全、環保評級為“差”或存在重大隱患的,列出清單,有序關停。改造升級一批:對符合產業政策、發展前景好的企業,通過加強新技術、新工藝研發,加強技術改造,推動兼並重組,提升技術、工藝、裝備水平。發展壯大一批:公布企業名單,集聚優勢資源,培育壯大骨干優勢企業。

該行動計劃是實施高端化工產業規劃的核心內容之一,主旨是抓兩頭帶中間,以扶持“發展壯大一批”企業高質量發展和“關閉淘汰一批”企業的減量退出為重點,分類施策,促進和推動化工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和轉型升級。目前,首批1334家企業已經完成關閉退出,第二批1034家化工生產企業關閉退出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對於扶持“發展壯大一批”和“改造升級一批”企業,主要是提質增效。省化工專項行動辦印發《山東省化工生產企業“發展壯大一批”和“改造升級一批”實施意見》,將規模大、稅收貢獻高、產品發展前景好的企業納入“發展壯大一批”名單,通過對納入“發展壯大一批”和“改造升級一批”的企業精准施策,進一步提高化工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推動全省化工產業安全綠色、集約集聚、高端高效發展。

危化品倉儲經營、交通運輸企業也是危化品全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對危化品倉儲經營企業開展評級,全省共參評危化品倉儲、經營企業849家,通過分類處置,出清落后產能,實現減量優化。

在全省實施運輸車輛“本質挂靠經營”整治行動,首創“五統一”標准,即統一產權關系、統一建立勞動關系、統一運輸生產組織、統一財務管理、統一管理責任,清理本質挂靠經營的危化品道路運輸企業、車輛,累計處置本質挂靠車輛3.6萬輛,累計開展聯合執法3061次,清除了危化品運輸領域多年的頑疾,夯實了危化品運輸安全基礎。

堅決淘汰落后動能

推動產業安全

綠色發展

山東在堅決淘汰落后動能上力度空前,推動煉化、焦化等高耗能行業產能置換和結構調整,為新興產業發展騰出了寶貴的空間。組織煉化產能整合轉移2790萬噸,為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提供產能條件。對現有焦化項目實行清單管理並落實“以煤定產”措施,確保今年全省焦炭產量不超過3200萬噸。細化分解落實各市合成氨產能退出任務,累計停用和淘汰263台固定床氣化爐等主要生產裝置,壓減合成氨產能98萬噸。從產能、能耗、環保、質量、畝均稅收等方面,加強對斜交胎企業的現場評價,“一企一策”壓減低端產能。開展企業能耗審核,引導企業改造提升,加快淘汰能耗不達標電解槽,13家氯鹼企業噸鹼能耗達到國家先進值標准。

推動綠色循環發展和綜合利用。積極落實節能降耗工作,鼓勵建設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產品,推動產業循環發展。泰安阿斯德公司以石橫特鋼煉鋼余氣為“源頭”,通過管道輸送至廠區,用作制備甲酸原料氣,建成全國首個“鋼化聯產”項目,煤耗、成本大幅降低,同時甲酸還為園區企業制備醫藥中間體、藥品級纖維素醚提供上游原料,真正形成了互為兩端、兩相促進的產業鏈格局,實現綜合利用和降本增效。

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督導。山東自2017年6月至年底,在全省部署開展化工產業安全隱患大排查快整治嚴執法緊急行動,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原則,對化工生產和危化品儲存、運輸、經營、使用、廢棄處置等開展全產業鏈整理整頓,以超常措施、超常力度,堅決取締非法違規項目,出台“八條斷然措施”,有力推動了行動開展。全省共排查整治安全隱患15.7萬項,停產整頓化工生產企業2216家,促進了化工產業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出台加強全省化工園區安全管理措施的意見,開展園區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有效扭轉了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被動局面,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逐年下降,2019年同比分別下降41.7%和50%。2020年1至10月,同比分別下降50%和43.8%,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為化工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安全保障。

企業入園,化解人口密集區安全風險。為根治人口密集區危化隱患,省化工專項行動辦出台山東省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實施方案,推動不符合安全衛生防護距離的58家化工企業搬遷改造。協調省直相關部門研究解決土地、環保等難題,落實財政獎補資金3520萬元。目前,全省已完成44家企業的搬遷改造任務,2020年底前將全面完成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中小企業搬遷改造任務。企業通過進區入園,也對原來的生產方式進行了改造升級。

建設園區實訓基地,提高職工技能素質。以員工技能培訓為抓手,大力加強化工園區實訓基地建設,全面提高企業員工技能素質,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全省已正式挂牌14家化工園區實訓基地,可為48個化工園區提供實訓服務。積極推進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組織全省化工園區應急救援隊伍技術競賽,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水平。針對競賽中發現問題,部署各市開展常態化應急演練,積極推動消防基礎設施建設。

實踐証明,化工產業轉型發展之路是一條安全綠色、集約集聚、高質高效的新發展道路。新舊動能轉換永遠在路上。下一步,山東將緊抓新舊動能轉換不放鬆,在“三年初見成效”基礎上,瞄准“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總體目標,以更高標准、更嚴要求、更大力度,持續攻堅推進,做優做強高端化工產業。

(責編:聶俊穹、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