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濟南12月19日電(逄鑫珊)太公湖北岸,姜太公呂尚的雕塑南向屹立,目光所及,為齊國八百余年興盛之都,臨淄。
“齊跡”在哪裡?在歷史遺存中。
第一輛雙層客車、第一台多功能呼吸機、第一個地方証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作為創造了諸多“新中國第一”的老工業城市,昔日輝煌的淄博,在邁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遇到了瓶頸。
新的“齊跡”在哪裡?在黃河灘區的美麗新居、在五光十色的陶琉工坊、在自主創新的“中國膜谷”、在旋向世界的蹴鞠文化中……
這是12月15日至18日,記者於山東淄博發現“新齊跡”採訪活動中的見聞。
高青:千秋安居今夢圓
“離開灘區搬進新家已經一年了,我現在住120平米的大房子,上下通電梯,很舒適。”在高青縣常盛社區,41歲的居民吳玉霞向記者說道。
吳玉霞曾居住的開河村,是沿黃最近的村落之一,祖祖輩輩,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安居難等問題一直困擾當地村民。“過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洪水一來房就淹。”她說。
村民們的安居夢,源於2017年的常家鎮黃河灘區遷建安置項目的實施。
2017年10月,淄博市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啟動儀式在常家鎮舉行。高青縣常家鎮常盛社區是淄博市第一個完成整建制搬遷的社區。原開河村、五合庄村323戶1050名村民陸續搬到了這裡。
搬新居帶來的生活之便,也是吳玉霞想不到的,“之前隻有一周一次趕集時才能買到東西,現在出門就有社區超市,家裡兩個孩子上學比之前近了很多。”她說。
常盛社區“紅色驛站”中,社區居民正在打牌休閑(攝影 逄鑫珊)
為社區居民致富,常家鎮在進行土地流轉的同時,突出產業支撐,拓寬搬遷群眾就業渠道,優先為灘區群眾提供適宜就業崗位500個。
同時,還為外遷居民就業提供公益崗位、家政服務、擺攤經商等多門路,方式靈活的就業方式。既契合灘區村民對城鎮化生活的向往,又能最大限度增加搬遷群眾財產性收入。
博山:百年陶琉匯蝶變
“世界陶琉看中國、中國陶琉看博山”,隻有到了博山,才會知道博山人對陶琉的熱愛。街頭巷尾各異的陶琉店鋪鱗次櫛比,五光十色的陶琉展品讓人應接不暇……
悠久的饅頭窯、斑駁的匣缽牆、光滑的石板路、獨特的古民居、滄桑的老廠房……它們既是博山近千年陶琉產業的歷史記錄者,也是能工巧匠火裡求財的永久見証者。
作為山東三大古鎮之一,顏神古鎮早在百年前,就以散布其中的窯爐聞名於世。如今,依托當地13座古窯、老廠房和傳統歷史街區,這座陶琉古鎮得以重生,曾經古老的窯爐在時間的沖刷下,升華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度假及產業小鎮。
傳承中國琉璃,西冶工坊致力於傳統手造琉璃的挖掘、復原和創新開拓,不僅研制了傳統的雞油黃、雞肝石、鬆石綠等各種名貴材質的琉璃藝術品,還把瀕臨失傳的套料、攪料、抅料、垛料、撐制鼻煙壺重新發掘創作出來。
西冶工坊的工匠趕制“套料”作品(攝影 逄鑫珊)
大型陶琉作品《鳳凰涅槃》(攝影 逄鑫珊)
車間裡,電機轟鳴,爐火熊熊,金屬工具的碰撞聲悅耳動聽。在這幅煙火繚繞的圖畫裡,一件件精美的琉璃作品,正在通紅的火焰中完美現身……
桓台:數載氟硅科創路
一台氫燃料電池汽車,最核心的部位是氫能發動機,氫能發動機最核心的材料是氫燃料電池膜,高性能燃料電池質子膜被稱為燃料電池汽車發動機的“芯片”。東岳集團歷經16年科研攻關,掌握了這一核心材料的技術。全球有這一技術的企業不超過10家,所以這張膜被東岳人稱為“爭光膜”。
一個企業通過技術引領帶動整個區域高質量發展,是助力新舊動能轉換的“先手”所在。
25年的時間裡,淄博東岳經濟開發區已沿著科技、環保、國際化的發展方向,成長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產基地、中國氟硅行業龍頭企業、中國第一個氟硅材料產業園區。
近年來,東岳人在新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掌控了大量自主知識產權,在新型環保制冷劑、氟硅材料、氯鹼離子膜等方面打破了多項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國產化替代。
項目專注燃料電池膜及相關含氟化學品的研發與生產,經過數載的科創探索,逐步形成了從原料、中間體、單體、聚合物、到成膜技術、功能化技術等全產業鏈條。
2019年,東岳集團被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膜谷”稱號。“中國膜谷”——小小四個字,一邊蘊涵的是企業發展的創新夢,一邊蘊涵了區域發展的產業夢。
臨淄:一“蹴”而就齊爭先
沿著姜太公呂尚的雕塑往北不遠,便是齊文化博物館。
“兩件國家一級文物,‘犧尊’是我們的鎮館之寶,代表了戰國時代最高的手工業水平。”齊文化博物館館長馬國慶向記者介紹道,“‘郾王劍’,因脊鑄‘郾王職作武蹕旅劍’八個字”,直接見証了‘樂毅伐齊’和‘田單復國’的歷史”。
國家一級文物“犧尊”(攝影 逄鑫珊)
國家一級文物“郾王劍”(攝影 逄鑫珊)
展館中的“銀豆”可謂是中西合璧“混血兒”。馬國慶介紹道,“銀豆”的制作工藝,部分採用了當時來自西域更為先進的“錘揲法”,且該文物的時間比漢武帝時期張騫通西域還早,証實了我國在更早的歷史時期與西方國家展開過溝通交流。
“發掘歷史背后的真實,既要參考文獻,又要加強出土文物的保護和研究。”馬國慶說。
臨淄蹴鞠被稱為世界足球的起源。跨越了千年歷史,它仍是這座城市不倒的“文化招牌”,現正旋向世界,打造新“齊跡”。
“2004年,亞洲杯足球賽開幕式和中國第三屆國際足球博覽會在北京開幕。時任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在北京宣布:中國古代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足球起源於2300多年前的淄博臨淄……”馬國慶說,“這一點,可以從歷史記載、文物佐証等多方面証明。”
打響“齊國故都、足球故鄉”品牌,淄博還建起了世界足球博物館、蹴鞠小鎮,舉辦了“起源地杯”國際足球錦標賽等,旨在加強蹴鞠文化的傳承與發展。2016年10月23日,首屆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論壇在臨淄開幕。截至目前,已連續舉辦了四屆。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