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灘素有“天下第一灘”和“中國最美海岸線”之稱,以天然潮汐湖為鄰,美景盡收眼底﹔一方水土,自帶十足貴氣,感染一方人兒,這裡是乳山銀灘,一座宜居之城,養生之都,也是最適合全民旅游、度假、休閑、養生、避暑聖地。
老年大學,老年人康樂養老的幸福驛站
在這座適合宜居的城市,老年人的比重相對大一些,城市在建設方面也更注重老年養老問題。近年來,銀灘利用現有的房產規模優質和存量資源,轉型發展健康養生養老產業,濱海新區老年大學是經乳山市委組織部批准新成立的一所由民辦性質升級為民辦公助性質的老年大學,“這裡的業主來自五湖四海,特長愛好各有不同,通過咱們老年大學,讓業主們聚集在一起,開展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讓廣大老同志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乳山市濱海新區老年大學負責人說道。
據悉,山東申菱養老集團服務公司自2019年7月初開始到8月末,歷時兩個月、投資4000萬元對原有校區校舍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造升級更新教學設備,共改造校舍面積4200多平米,新的校舍可以容納100個班級、3000人以上規模的學員在校學習使用。經過現代化的改造提升,極大地改善了老年大學的教學環境,促進了老師的教學方法和備課模式的轉變,提高了教學質量,也大大地調動了銀灘老年人的入學積極性,入校老年人數量明顯增加。
社區貼心服務,以百姓心為心
近年來,隨著銀灘常住居民逐年增加,居民們對文化的需求也逐漸增強。為滿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大慶社區組建了銀灘夢藝術團,其中包括楓葉舞蹈隊、齊揚器樂隊、東方模特隊團體組織等,激活文化氛圍的同時,增進社區居民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同時突顯銀灘人在銀灘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乳山銀灘頤和社區將“黨建引領 紅色物業”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將紅色物業黨建與社區黨員、群眾的業余文化活動相融合﹔疫情期間,社區對退役軍人、獨居、孤寡老人等困難家庭進行上門走訪慰問,詳細了解疫情期間老人的身體狀況及生活情況,並送去食用油、牛奶、水果及蔬菜等生活用品。為居民辦實事,進一步推進“精致小區”建設。
城市道路改造,讓居民生活既有“面子”又有“裡子”
近年來,按照精致城市建設要求,乳山市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配套,今年以來,乳山市濱海新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區內道路進行改造提升。
濱海新區按照工作計劃將實施太湖路拓寬及北延、福安路拓寬及東西延、湘江路、竹海路等道路建設工程,新建裡程2050米,改造裡程1000米。截止目前,福安路已完成施工,湘江路橋涵樁基施工基本完成,竹海路正在進行土石方施工,湘江路正在進行人行道鋪裝,太湖路北段已進場施工。據了解,湘江路此次鋪設的人行道磚為面包磚,具有透水、透氣、保水性、保持地表水循環的多項功能,兼顧實用性與環保性。
搬遷+安置,打造靚麗海岸線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威海乳山,牡蠣養殖業是海洋水產業的支柱之一。但在前幾年,由於缺乏管理,牡蠣養殖戶在沿海地區的分布比較零散,在加工期間產生的一些牡蠣殼、養殖垃圾和生活污水等破壞了海洋生態。近年來,為了修復海岸線,保護海洋生態,乳山市開展沿海養殖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以前在銀灘老安置區,有些設施技術已經跟不上現代的發展,現在市裡專業化統一打造綜合產業區,也包括碼頭現代化。現在為了整合產業,把零散外圍搬到新建安置區,目前,部分搬遷安置已經整合完畢,下一步陸續將會規劃完善,全力打造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的新銀灘。”牡蠣安置區負責人說道。據了解,濱海新區大拇指廣場以東共有牡蠣養殖戶56家,其中安置區內36家,其他零散養殖戶20家,計劃在新安置區建成后將現有安置區及零散養殖戶全部搬遷。
精致城市首先是生態城市,人能夠隨時親近大自然,能夠與自然和諧共生,才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威海乳山銀灘供稿)
山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聽取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黨組,省紀委監委,省法院、省檢察院黨組工作情況匯報﹔聽取省委常委和各黨組書記關於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情況匯報 1月7日下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詳細】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