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錨定高質量,民營經濟千帆競發逐浪行

2020年11月29日08:45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山東:錨定高質量,民營經濟千帆競發逐浪行

錨定高質量,民營經濟千帆競發逐浪行——山東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民營經濟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

由日照鋼鐵投資興建的寶華新材料項目,作為當地推進鋼鐵產業轉型升級重點項目,有力提升了產業市場競爭力。(□丁兆霞 供圖)

“我國民營經濟隻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注民營經濟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進入新時代,民營經濟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

山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嚴格落實中央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決策部署,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大力培育高成長企業,建立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省民營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2020年,中國民企500強出爐,山東52家企業入圍﹔截至9月底,山東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發展到1128.7萬戶,年均增加100多萬戶,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數量佔全部市場主體的98%以上﹔根據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0年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報告》,山東入選全國營商環境最好省份前十名……山東民營經濟起筆不凡,政企同心協力,交出一份高質量發展的亮眼成績單。

傳統與新興產業交織共贏,“大而強”“小而美”企業相輔相成、和諧共生——

產業結構優化,新舊動能轉換顯成效

川流不息的車輛、忙碌的發貨場景、充滿喜悅的笑臉……“雙11”過后的臨沂市蘭山區順和直播小鎮裡,商戶們正忙著打包快遞。

“我們之前開了一家小商店,一天有兩三千元的營業額。今年7月,我們成立了直播帶貨公司,享受到政府在供應鏈選品、直播培訓、快遞價格優惠等方面一系列貼心服務,擁有10多名固定員工、20多個簽約主播,每天營業額數十萬元,多的時候上百萬元,比兩年前增加了上百倍。”森億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生存介紹。

五年來,山東始終為民營企業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創造有利條件,造就成千上萬像森億商貿這樣的企業。從汽車維修服務部、拉面面館、水產經銷處、家居廣場、健身中心的個體工商戶,到機械制造、電子科技、醫療器械、網絡信息等中小微企業,再到魏橋創業、東明石化、日照鋼鐵、華泰集團等“大塊頭”企業,民營經濟主體的奮發有為集聚起推動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十三五”期間,我省市場主體成長快、活力強、業態新、支撐面廣,已成為當前經濟穩增長、應對外部沖擊的重要著力點。截至今年9月,全省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發展到1128.7萬戶,年均增加100多萬戶,中小企業數量達到346萬戶,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累計安置就業3700多萬人,已成為吸納就業最重要的渠道。

2019年,青島民間投資增長20.9%,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21.5%,全市民營經濟吸納就業60.96萬人。今年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青島1-8月民間投資仍同比增長18%,全市新登記民營市場主體16.16萬戶。

疫情防控中,大到醫用急救呼吸機、負壓救護車、移動CT檢查車,小到口罩、護目鏡、醫用防護服、核酸試劑、紅外體溫檢測儀、醫用手套等,山東全都能生產,被網友稱為“齊魯號超級工廠”。這是我省各類市場主體活躍、產業鏈條完備的一個縮影。

五年來,我省民營企業下好產業布局的先手棋,勇於創新,擁抱變革,產業結構得到優化,新舊動能轉換顯成效。2020年山東民營百強企業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企業數量從12家減少到7家,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企業數量從7家減少到3家,有72家企業參與制定了國際、國家或行業標准,技術標准話語權進一步增強。

改造舊的,還要培育新的。山東優寶特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四足機器人進行園區快捷配送,解決了配送“最后一公裡”的問題﹔山東超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研發工業雲平台,解決企業數據安全問題,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提升……在濟南高新區,這些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征的“四新”經濟企業,在無接觸配送、在線辦公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新”經濟企業正在齊魯大地破土而出,加速成長。“十三五”期間,我省“四新”經濟增加值佔比由2017年的21.7%提高到2019年的28%,今年佔比將超過30%﹔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三年翻了一番多,達到1.1萬家。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6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3家,數量均居全國首位﹔累計培育“獨角獸”企業8家、“瞪羚”企業337家。

強化政策集成,深化“放管服”改革,叫響“一次辦好”品牌,以優質軟環境助推民企“加速跑”——

厚植營商環境“土壤”,讓企業家獲得感滿滿

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營商環境至關重要。深入優化營商環境就是對民營經濟最有效率的支持。五年來,山東發揮政策先導作用,以“放管服”和“一次辦好”改革為突破口,發起優化法治環境攻堅行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全力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讓企業家心無旁騖攻主業。

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10條、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45條、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35條、優化營商環境18條……精准對接民營經濟發展需求,山東密集推出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通過強化政策集成,增強政策供給的系統性和協同性,並在操作上細化實化,給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以前不少要送到省裡或市裡的項目,現在不用出章丘就能辦完,審批周期大幅縮短。”作為建設項目手續辦理負責人,濟南聖泉集團項目發展部經理牛玉波,感受著審批權下放帶來的便捷,為行政審批工作人員的周到服務點贊,“無論是注冊新企業還是開發新項目,進入大廳后就有工作人員對接,很多事不用企業操心。”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山東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按照“應放盡放、減無可減、放無可放”的原則,山東將省級行政權力事項(除涉及國家安全等重大敏感事項外),全部下放給各設區市實施。目前,660項省級行政權力事項下放到市級行使,市、縣兩級行政審批服務局全部挂牌運行。

“因為‘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我們項目開工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了3個多月!”說起辦理建設項目開工手續的過程,北大新世紀言鼎(青島)醫療產業園項目總經理劉元柱記憶猶新。聚焦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的“堵點”,將原涉及項目審批多個部門事項融合到一個窗口辦理,“拿地即開工”模式已經在山東全面推開,這也是山東開展“一次辦好”改革的生動寫照。

升級“放管服”改革,山東叫響“一次辦好”品牌,先后出台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的指導意見及12個配套實施方案,加快流程再造,讓企業辦事人員“少跑腿”。目前,全省各級各部門(單位)全部向社會公布“一次辦好”事項清單,省市縣三級“一次辦好”事項實現全覆蓋。

營造公平、透明、法治的發展環境,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山東制定了投資項目管理負面清單,讓各類所有制企業在准入、資金、用地、手續辦理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在備受矚目的新舊動能轉換基金運營管理上,首期募集資金50億元的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高端化工產業母基金,由山東民營聯合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操盤”,這家公司是14家民營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

法治既是改善營商環境的重要手段,也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期間,山東堅決打好優化法治環境攻堅戰。在積極推動出台《山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山東省社會信用條例》的同時,針對影響法治環境的突出違法犯罪行為和執法司法問題,著力開展“三打”(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惡意逃廢金融債務、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三治”(治理虛假訴訟、涉企案件執行難、法律服務行業)、“三清”(清理涉企涉法涉訴信訪案件、清理久拖不決久辦未果積案、清理先行開放政策不符的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專項整治行動。其間,檢察機關共批捕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案件2061件3093人,提起公訟2555件4942人,對78起涉及羈押民營企業家的案件,逐人逐案進行了必要性審查。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離不開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山東專門出台《關於加強各級領導干部聯系服務非公有制經濟企業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意見》,由省委常委帶頭,每名省領導至少聯系1個重大項目、幫包1個重點企業,一級帶一級,設身處地為企業排憂解難。同時,探索建立政商關系“親”和“清”的機制,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鼓勵干部大膽服務企業、與企業家正常交往,理清干部與企業交往的模糊地帶。

聚焦破解要素瓶頸,精准對接民企需求,主動出擊創新舉措,推動要素充分匯聚涌流——

強化要素支撐,注入強大發展動力

“錢緊、地少、人才缺”是民營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必須強化要素支撐。對此,山東謀實策、出實招,建立“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精准對接不同企業需求,主動出擊創新舉措,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融資難、融資貴,是長期困擾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老大難”問題。以往,一筆貸款到期,企業必須先還上,再貸出來。為了“過橋”,企業有時不得不去借“高利貸”,風險極大。為解決這個問題,山東積極落實中國銀監會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政策,明確對企業融資到期需要續貸且符合無還本續貸條件的,按無還本續貸政策辦理,無還本續貸情形不單獨作為下調貸款風險分類的因素。

今年疫情發生后,樂陵市功麒紡織有限公司面臨缺乏流動資金的難題,企業通過“銀稅互動”平台上的“小微易貸”服務辦理融資,100萬元貸款當天到賬。

銀行不敢貸,主要因為信息不對稱。山東省稅務局與銀行進行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把經授權企業的納稅數據、經營數據、納稅信用評級等100多個數據項開放給銀行,打造“銀稅互動”平台。銀行心裡“有數”,企業無抵押、無擔保、僅憑誠信納稅記錄,即可拿到最高300萬元額度的貸款。

針對中小微企業首次獲得貸款難問題,山東還發起“首貸培植行動”,重點培植有潛力、有市場但尚未獲得貸款的中小微企業,提高企業首貸獲得率。今年7月,東營中啟勞務有限公司首次從中國農業銀行東營市分行獲得了127萬元貸款,正得益於首貸銀企信息渠道的拓寬。

土地是發展之基,也是束縛民營企業發展的一道“緊箍”。為化解這一矛盾,山東在保障土地供應、創新土地供給方式上重點著墨,聚焦企業關切,開出不同“藥方”。

對技術領先、填補產業鏈條斷點和布局空白的大項目、好項目,山東統籌挖潛,優先支持,不讓企業發展因土地卡殼。正走上發展快車道的山東綠愛糖果股份有限公司,希望通過布局共享工廠加速轉型升級,但因缺少100畝的土地指標犯了難。臨沂市蘭山區充分利用存量建設用地和挖潛指標,對確需使用新增建設用地的,按項目實際用地需求和建設時序使用年度計劃逐步解決,幫企業解了燃眉之急。為降低用地門檻,山東還提出對工業用地採取租讓結合、先租后讓、長期租賃、彈性年期出讓等靈活的土地供應方式。

加快推進“標准地”出讓方式,讓企業更便捷地獲得發展用地,也是一個辦法。今年9月,中安芯界(青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拍得一塊“標准地”使用權,這意味著所有以往需要企業去辦的審批事項,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全部一攬子“打包”辦理了。“拿下這塊土地時,所有前期環節全部完成,省時省錢又省心。”公司總經理張林說。

人才是民營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助力民營企業引才用工,山東出台招才引智、平台搭建、本土人才培養等系列舉措,打好招引、培育、平台、服務“組合拳”。

在山東宸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副總”潘科峰正在介紹環保領域最新科研成果,而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山東理工大學在崗博士。為幫助民營企業對接高層次人才,淄博市與山東理工大學建立人才共引共用機制,山東理工大學在崗博士到民營企業挂職“科技副總”崗位,參與企業技術研發、經營管理等工作。

人才引進來,更要留得住。目前,山東各地都有為民營企業引進的碩士、博士等高學歷人才申報生活補助、人才公寓等優惠政策,落實各類高層次人才專項經費,徹底解決人才“后顧之憂”。“今年,我們僅人才方面就收到了100多萬元的配套資金扶持,而且考慮到企業人才競爭激烈,威海市環翠區政府還發布《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幫我們招攬人才,讓我們感受到政府支持企業招才用才的真心服務。”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化人力資源中心經理張峰說。

百舸爭流千帆競。展望“十四五”,山東發展勢頭正勁,面臨重大機遇。隻要錨定目標,厚植沃土,銳意創新,山東民營經濟一定邁上新台階、煥發新活力。(盧昱 齊靜)

(責編:邢曼華、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