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詩馳騁雲端,但根植濟南。”
——赫赫揚揚
每一名詩人都眷戀著一方水土。詩人赫赫揚揚深沉愛戀的,是濟南的一草一木和山山水水。在他的詩作《性情集》中,就有許多書寫濟南風光的詩作。不過在赫赫揚揚的詩作中,詩歌的主角始終是人,這些生活在濟南無限風光中的人們,抒發著或悵惋或愜意的情愫。這是赫赫揚揚對這座城市深沉厚重的愛,也是他對人間的美好祝福。
詩人赫赫揚揚
愛上濟南始於黑虎泉畔
“濟南給了我永不枯竭的創作靈感。”
——赫赫揚揚
時光已經輾轉流連了40年,但是當年黑虎泉畔那如畫般的美好畫面,依然存留在赫赫揚揚的腦海中。
1980年,初冬的濟南清寒料峭。剛剛參加工作心情不太朗闊的赫赫揚揚對濟南還沒有太深的感情。一天下班后的黃昏,帶著些許的鄉愁,他獨自一人走上了黑虎泉畔的解放閣。忽然,一幅美麗絕倫的畫卷展現在他的眼前:清澈見底的護城河對岸,一群年輕的女子正在浣洗衣服,身上那黃、紅、綠的毛衣,映襯著水裡雪白的小腿和臂膊,一簇簇棉花糖般的肥皂泡沫順水漂浮,宛如故鄉小河邊的場景。那一刻,鄉愁漸漸遠去,一股暖意從心底升騰而起。“也是從那時起,從黑虎泉畔,我開始愛上了濟南。”赫赫揚揚說,以后他在很多博物館看過很多世界名畫,卻沒有一幅比得上他腦海中黑虎泉畔的這幅畫面。
“也在月上柳梢頭,半是嬌嗔半是羞。流螢乍落花叢靜,蟬鳴輕起竹林幽。橋空易尋少年恨,水淺難載平生愁。至今怯過黑虎泉,依舊一步一回首。”這是赫赫揚揚選入其詩集《性情集》中的一首《無題》,纏綿悱惻的詩句裡,黑虎泉呈現了另一番清幽可人的迷人風光。赫赫揚揚說,他愛這座城市,愛這座城市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愛這座城市的人和這座城市上空的氣息。“哪座城市有你的牽挂,哪座城市就是你心中最美的風景。濟南承載了我心中所有的牽挂,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街角都印有我的身影和腳印,我的魂已經和這座城市的魂深深地融合在了一起。”
在多年的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中,赫赫揚揚接待過很多異鄉的朋友。每逢有外地朋友來濟,他必帶他們去的地方就是黑虎泉。“從南門橋那邊幾級台階走下,沿著護城河,經過琵琶橋,享受來自泉水的清涼和柔情,這才是真正的濟南。”赫赫揚揚說,每逢遇到導游姑娘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濟南人”,他必定會糾正說,應該說是“水生水長的濟南人”。因為我們濟南有這麼多的泉水,有黃河,有小清河,這是一座被水浸潤的城市,連這裡的姑娘也格外的水靈和健美,“水生水長”更名副其實。
每名詩人都有魂牽夢繞的鄉愁,赫赫揚揚的鄉愁就是濟南。“不管我走到哪裡,每到傍晚時分,我就會想念濟南。此生對濟南的眷戀,割舍不斷,這裡有無窮的靈感。”
筆下的濟南風光無限
“濟南讓我的詩心變得柔軟和溫暖。”
——赫赫揚揚
《性情集》是近期赫赫揚揚整理的輯錄了自己302首詩作的詩集,這部詩集中的詩歌以愛情詩和情懷詩為主。不過作為在濟南生活了40年並且對這座城市深沉愛戀的作者來說,詩集中自然少不了描寫濟南的詩作。這其中有直接書寫濟南景點的詩作,也有沒有明確創作地點但實際上是以濟南為背景的詩作。
歷代文人都愛吟詠大明湖,《性情集》中也有直接和間接寫大明湖的詩作。“十年尋覓十年情,朱顏未改鴛鴦亭。遠望山寺霧乍起,近聽湖水浪不驚。飄飄洒洒黃昏雨,斷斷續續夜半風。嘗盡酸楚為一諾,千古痴心是書生。”這是選入《性情集》的一首《題大明湖鴛鴦亭》,也是一首纏綿悱惻的愛情詩。“鴛鴦亭”本身就是一個浪漫的地方,赫赫揚揚的這首題鴛鴦亭的舊體詩,續寫了一段令人嘆息的美好愛情。除了這首之外,《性情集》中還收錄了《無題二首》《放鯉明湖》《明湖夕照》等數首寫大明湖的詩作。
《黃河》是赫赫揚揚構思了多年才完成的一首詩。“舍得冰魂雪玉身,為了前緣入紅塵。仙闕曾有除業願,凡間不敢種孽因。縱言污濁千般色,猶記清白一片心。但等險灘窮盡后,海水洗面向世人。”多年來他一直想寫黃河,卻始終沒有找到恰當的切入點。赫赫揚揚多次在黃河邊上凝神靜思,最終完成了這首構思精巧的詩作。“世人都說黃河是渾濁的,實際上黃河源頭和盡頭都是清澈的。”赫赫揚揚說,黃河本是清流,是清流就不會迷失自己。
濟南歷史上產生了眾多文化名人,在這些文化名人中赫赫揚揚最喜歡和欽佩的就是張養浩。“蟬低蛩高風正涼,月黑星白人彷徨。驪山四顧論輸贏,潼關回首說興亡。黃金帶裡豪氣短,紫蘿襕中憂患長。書生至此一把淚,不是情傷是心傷。”這是《性情集》中收錄的一首《題張公墳》。“連很多文化學者都忘記了張養浩是濟南人,但濟南人不應忘記。張養浩的作品寫盡5000年舊華夏歷史的真諦,他是活得極為通透的一個人。”赫赫揚揚說,正因為崇敬張養浩的為人,他在職業生涯中盡其所能為保護這條文脈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除此之外,濟南的其他景點如趵突泉、千佛山、五龍潭、護城河、琵笆橋、百花洲、華山、金象山、九如山、長清雙泉等有關的詩作也都納入到《性情集》中。
風光和情感交織的藝術特色
“濟南的城市胸懷讓我更懂得去愛人。”
——赫赫揚揚
從《性情集》中收錄的詩歌來看,赫赫揚揚的詩作中雖然有很多是寫風光的詩作,但是讀者可以明顯看出來,他的這些詩作並不僅僅是單純寫風光,詩歌的主角永遠是人,詩作中充滿了濃郁的人間煙火。
“憑高無端淚涔涔,佛山深處最斷魂。鬆柏不記當年事,弱枝也曾拽羅裙。”這是一首《無題》,詩中的“佛山”指的是濟南的千佛山。這首美麗的愛情詩歌的主角自然是一對青年戀人,他們顯然經歷了一段美好的情感之后沒能終成眷屬。詩歌的末句回憶了當年的情景,淒美哀婉。在赫赫揚揚看來,人是風光中最靈動的元素,因為有了人的加入,風光才變成了活靈活現。所以他的詩歌風光中一定要有人。
風光和情感交織的境界,是赫赫揚揚詩歌鮮明的藝術特色。他說,這並不是在多年的詩歌創作中逐漸摸索出來的,而是寫作之初就意識到了這一點,詩作中要有生命和情感。比如這首《題五龍潭》:“淡淡玉蘭淡淡開,絮絮泉水絮絮來。輕挪慢移花下雀,似有若無潭上靄。牆外恍惚聞洞簫,窗內隱約見裙釵。春雨也解人寂寞,紛紛揚揚到樓台。”這首詩作就是風光和情感交織的典型代表。“20年前的五龍潭非常靜謐秀美,那裡面還有濟南水質最好的泉。”赫赫揚揚說,淡淡的玉蘭花,汩汩流動的泉水,還有那鳴啾的雀兒和整理書畫的女子,一切都是那樣美好。然而末句又將讀者帶回了那淡淡的愁緒,就連春雨也知道人的寂寞。
“靈感是寫詩的第一要素。”赫赫揚揚說,在少有的閑暇時間他一直在思考,有時候可能不是思考某件具體的事情,而是對廣袤的歷史和人生進行哲學思考,無時無刻不想把一些事情想得更通透和明白。而這也讓他的詩作錘煉得更加考究。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黃河那首詩作,多年來他撕了又寫,寫了又撕,最終才呈現現在這首。另一首《題張公墳》也是反復思考了多遍才成稿。
“不攜舊愁登前路,傷痛一抔埋土中。”正如赫赫揚揚在《葬愁》中所言,人生有很多悵惋和遺憾,而詩人總能在無限風光中抒發各種情愫。
近兩年風格更加溫馨可親
“濟南讓我驛動的心逐漸安靜了下來。”
——赫赫揚揚
翻看這本厚厚的《性情集》不難發現,這本時間跨度長達45年的詩集中,從1975年-2020年,赫赫揚揚前期的作品多以詩歌為主,而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詞出現在他的作品中。與格律和對仗工整的詩歌相比,詞的結構更加靈活,表達的情感也更偏向委婉和柔情。從后期的詞作中發現,赫赫揚揚近兩年的作品體現出來的心態更加平和,但是詩歌的滄桑感依舊。
“向晚歸路長,新月如霜。一線思念過山岡。皇城依舊悄姿容,不及秋娘。他鄉望家鄉,離久成傷,夢中繡樓立斜陽。來日重逢說別緒,湖畔泉旁。”——《性情集·浪淘沙令》。
“秋千架外二月蘭,匆匆憶華年。薄酒一杯敬從前,歸來時、梨花滿山。風雨孤蓬,冰雪單騎,如今可笑談。昨夜茶殘夢青蓮,名利淡如煙。稚女溪畔放紙鳶,斜陽裡、絲綸釣竿。夏至鳴蛙,秋去寒蟬,芳心正悠然。”——《性情集·一叢花 題某君故園照》。
以上兩首詞就分別作於2019年和2020年,這也代表了近兩年赫赫揚揚的作品風格。從這幾首詞作中不難看出,赫赫揚揚的詞中鮮見了早期作品中那些張揚情緒化的句子,風格逐漸變得更加包容和柔和。另外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以前赫赫揚揚的詩作結尾往往是令人悵惋的,這幾年再寫作時,不管前面如何頹喪,他都會留出一個光明的空間來。比如《浪淘沙令》這首從北京寫到了濟南,最后含蓄表達了在濟南重逢的欣喜﹔另一首“芳心正悠然”則恬淡安寧,透露著淡淡愜意和淡泊。
“在不如意中留出一個如意的願景來,這是我對人間的深情祝福。”赫赫揚揚說。(徐敏)
來源:新時報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