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油旋的不了情”——記山東省油旋惟一非遺傳人盧利華

2020年09月29日10:38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當地人過段時間就得買幾個過過嘴癮﹔是外地來客必須打卡的第一餐﹔魯菜系裡它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百年來名揚海內外,它就是濟南名吃——油旋。油旋惟一的山東省非遺傳人名叫盧利華,她在“濟南美食匯”寬厚裡內街開了一家弘春美齋油旋店。近日,記者採訪了盧利華,聽她暢聊她和油旋近40年的特殊情緣。

3歲時就喜歡上油旋

“我媽媽在聚豐德上班,3歲時她帶我到店裡玩,一位叔叔給我一個油旋,我至今難忘!黃黃的,脆脆的,吃起來噴噴香……”盧利華從此愛上油旋。

“油旋最初入濟南,是清朝的徐氏三兄弟去南方闖蕩時在南京學來的。油旋在南京時是甜口,徐氏三兄弟根據北方人的口味將其改成了鮮咸。”聊起油旋的前世今生,盧利華娓娓道來,“光緒二十年開業的濟南‘文升園’飯庄把油旋經營到聞名遐邇,我的師祖耿長銀就是文升園的一員。后來文升園沒落,師祖就在濟南開了一家叫‘弘春美齋’的油旋店,也是我們現在店名的由來。新中國成立后,師祖加入了聚豐德飯店,把這門手藝傳給了我師傅蘇將林老師,最后又傳到了我這裡。”

猶記得那是1982年,盧利華到聚豐德工作,“這個小姑娘就交給你帶了啊!”第一天上班領導對蘇師傅這樣說。

“早上和面、擦案板、拔爐子、打水,收工時還要封爐子,然后倒煤渣、取煤灰……那枯燥、那臟累啊,陸續走了十幾位師哥師姐!我當時15歲,也是城裡娃,從小哪吃過這苦頭啊,多次也想走,但還是咬牙堅持下來,最后就剩我一個……”

一個動作每天重復幾百次,非常無聊。盧利華從小愛唱歌,為了打發這枯燥的學徒生活,就跟著山東藝術學院的一位教授學半年聲樂,后因種種原因而忍痛放棄。

但生活中不能沒有歌聲。那時她早上5點就上班了,一個人在工作間大聲唱,聲情並茂。就這樣邊做油旋邊唱歌,一路艱辛地走下來,是音樂給了她力量和支撐。

一人掙來“中華名小吃”稱號

除了唱歌,還有濟南油旋的好名聲,都幫助盧利華堅持幾十年痴心不改。1958年,毛主席來濟南,吃的就是盧利華的師祖和師傅親手做的油旋﹔西哈努克親王也多次來濟,每次都點油旋品嘗,總是贊不絕口﹔季羨林對油旋情有獨鐘﹔許多國內外政要、名人都愛吃油旋,盧利華印象最深的是歌唱家郭頌來聚豐德,領導安排她端上油旋的,郭頌還給大家傾情演唱了《新貨郎》。

2000年9月,第二屆“中華名小吃”評比活動在銀川舉辦,盧利華代表聚豐德參賽。“當時我33歲,無知無畏,帶著油、面就出發,坐了30個小時的火車才到達。”盧利華記憶猶新。別人都是團隊,她獨自一人。到了后顧不得休息,她到處找適合做油旋的設備,半夜起來到廚房裡試用。比賽當天2點就起床准備,她對自己說:“我代表全濟南市的名優小吃,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要通過我的手展現出來,我必須、一定要做好!”她第一批上場,自信滿滿,和面作劑,擀開﹔再入油成劑,擀開……10個油旋她一氣呵成,半小時出爐,油亮亮金燦燦的,驚艷了全場。

為了不耽誤工作,當天下午她就返濟了。3天后,她從收音機“新聞和報紙摘要”裡,聽到濟南油旋入選第二屆中華名小吃的消息,高興得跳了起來……這是她職業生涯裡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對聚豐德乃至對濟南市、山東省都意義非凡。

 

歷經坎坷經營弘春美齋

2003年,盧利華離開了工作20多年面臨國企改制的聚豐德。為了鐘愛的油旋,她決定自己開店。於是,第一家弘春美齋店在七裡山開業,2個月后她參加在大觀園舉辦的濟南名優小吃展銷會,攤位前人山人海。不久她加入了大觀園美食街,成為最早入駐的業戶。因為盧利華做的油旋口味正宗,由此受到多家媒體的關注,2007年,台灣東森電視台專門做了一期油旋記錄片,跟拍她整整兩天……

正當事業如火如荼之際,她卻受到一連串的打擊,有人冒用她的店名,有人因和房東發生經濟糾紛而怪罪於她,種種商業上的欺詐、刁難,讓她不得不在5年裡搬了4次家,經營慘淡。

 

“今年受疫情影響,寬厚裡內街商戶幾乎都走空了,我們甚至連房租都交不起……”盧利華嘆息聲聲,“非遺美食靠一個人的力量支撐,真是太微弱了!沒有經濟效益,那就發展社會效益吧,反正不能在我手裡把這個牌子給砸了,油旋必須活下去!”

為此,盧利華多次參加公益活動,利用一切機會宣傳油旋文化,給小學生講解、上“央視頻”直播等。近日,她又參加中國國際文旅會,在百花洲現場做油旋5天,免費讓游客品嘗﹔10月11日,將在臨沂舉辦第二屆齊魯糧油花樣面點大賽,她是受邀請的四位非遺傳承人之一。

“為了油旋的傳承,我也是拼了!隻為給它找一個最適合生長的土壤。這就是我、一個做了近40年油旋的手藝人的最大心願!”盧利華堅定地表示。(周琳華)

(責編:邢曼華、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