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釋放發展新動能(人民時評)

——把握中國經濟新變化⑤

余建斌

2020年07月13日09: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智能化,釋放發展新動能(人民時評)

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才能進一步加速“制造”向“智造”的轉變

發揮智能科技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的“化學反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交匯,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當前,智能化浪潮由線上向線下奔涌,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和5G技術等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加快融合。從智能化改造,到搭建工業互聯網平台,再到建設數字化車間、無人工廠、智能工廠等,智能制造成為傳統制造行業轉型升級的破題之舉,不少地方已展開一系列的實際行動。

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是制造業升級的必然路徑,也是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的有效途徑。不久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強調,“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指出,“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這反映出,智能制造正日益成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重大趨勢和核心內容,對推動工業向中高端邁進具有重要作用。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才能進一步加速推動“制造”向“智造”的轉變。

當前,數字技術開始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延伸,正在重新定義生產鏈條,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新制造呼之欲出。在數字化車間,生產鏈條的各個環節進行積極的交互、協作與賦能,提高生產效率﹔在智能化生產線上,產業工人與工業機器人並肩工作,形成了人機協同的共生生態﹔而通過3D打印這一變革性技術,零部件可以按個性化定制的形狀打印出來……軟件更加智能,機器人更加靈巧,生產線更加“聰明”,網絡服務更加便捷,生產方式不斷優化,上下游資源加速整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交匯,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智能制造重在發揮智能科技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的“化學反應”。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可通過實現人、機、物的全面互聯,打通從研發到市場的全價值鏈。尤其是實現智能制造過程中,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入先進制造技術后,可實現從產品設計到生產調度、故障診斷等各個環節的智能化驅動,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時實現個性化、定制化的生產制造,從而提升產品的科技溢價。山東青島的一份調查顯示,智能化改造后,企業的平均生產效率提升20%以上、運營成本降低20%左右、產品研制周期縮短35%左右﹔江蘇常州的一項抽樣調查也顯示,當地企業智能化改造后,智能車間產值提高約70%,單位產值成本下降約20%。而智能化的全面深入,還會催生數字制造、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智能化的意義不僅在於優化生產和供給,更在於能夠借助大數據與算法成功實現供給與需求的精准對接,從而實現個性化定制和流水線生產的有機結合。一些老字號品牌通過消費端數據分析,制造出更適合年輕人偏好的產品,能讓老品牌獲得新生。一些制衣企業利用大數據技術,存儲了個性化定制西裝的所有信息,包括衣服每個部位的尺碼、選擇的材料、縫制時需要的工藝等,使得一條生產線上可以生產款式、面料、風格、尺寸等細節各不相同的西裝。通過大數據和雲計算分析,可以把線上消費端數據和線下生產端數據打通,運用消費端的大數據逆向優化生產端的產品制造,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路徑。

隨著新基建的加快推進,智能制造迎來了更好的發展良機。5G基站以每周1萬多個的數量增長,多家龍頭企業搭建的工業互聯網幫助中小企業加入智能化大軍……通過政府、企業等各方形成合力,持續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將會讓更多的制造企業受益,並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釋放更多新動能。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3日 第 05 版)

(責編:宋歌、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