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首銅像在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文殊亭展出。陳 曦攝
12月1日,北京圓明園正覺寺,“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在這裡舉行。當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為馬首銅像百年回歸之路畫上完滿句號。
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正如《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結語中所言:“輾轉走過的,是一條中國流失文物的漫漫歸途,一路見証的,是中華民族從屈辱顛沛到富強興盛的歷史腳步。”
百年夢圓終回故土
馬首銅像原為清代圓明園海晏堂外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主要構件之一。海晏堂是圓明園中最大的一處歐式園林景觀,為中西合璧風格建筑典型代表之一。海晏堂西側為十二辰水力鐘噴泉,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著十二辰人身獸頭銅像。按照時辰,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依次噴水,具有報時功能。“馬首”正是這十二辰獸首噴泉之一,且具有與眾不同的特殊地位——十二辰中,隻有午時馬首銅像噴水時,十二銅像會同時噴水,呈現出眾獸齊噴的壯觀景象。
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焚毀,馬首銅像與其他11尊獸首銅像流失海外。圓明園的百年滄桑、文物聚散,牽動著國人心弦,流失文物的下落和歸屬最為大眾矚目。
2007年8月,國家文物局獲悉馬首銅像即將在香港拍賣,第一時間表達了終止公開拍賣的堅定立場和促成文物回歸的良好意願,積極斡旋推動文物回歸。同年9月,港澳知名企業家、愛國人士何鴻燊先生得知相關情況后,慨然出資購得馬首銅像。此后,馬首銅像在香港、澳門進行展出。2019年11月,何鴻燊先生決定將馬首銅像正式捐贈國家文物局。2020年12月1日,國家文物局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馬首銅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終回故土,百年夢圓。
“馬首回歸之路,詮釋著‘民族弱則文物失,國運強則文化興’的深刻道理,樹立了新時代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成功范例。”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說。
工藝水准令人贊嘆
馬首銅像的長期展覽展示場地位於圓明園正覺寺,以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文殊亭為馬首展廳,這是國家文物局會同北京有關方面慎重論証的結果。
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文物返還辦公室主任鄧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圓明園是遺址公園,沒有博物館級別的安防條件,而正覺寺是整體圍合的建筑,對其實施了安防與展示提升工程后,建立了完整的、有縱深防護的安全保障體系。
12月1日在文殊亭迎來參觀者的馬首銅像融合了東西方藝術理念與設計風格,以精煉紅銅為材,色彩深沉厚重,歷百年風雨而不鏽蝕,神態栩栩如生,毫發畢現,是一件非凡的中國古代藝術品,其工藝水准令參觀者驚嘆。
為了解馬首的材質、鑄造工藝以及可能的用途等方面信息,根據國家文物局工作安排,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此前對馬首銅像利用便攜式X熒光光譜儀、X光照相、可塑材料翻模顯微照相、相機微距拍照觀察等方法進行了分析檢測。
X光照相結果顯示,馬首除了頸部前下方有數個鋦釘外,其他各個部位都無明顯的分鑄焊接痕跡。由此可見,馬首系渾鑄而成,其頸部、臉部以及眼睛、耳部、嘴和舌頭都應為一體鑄造,非常形象逼真。馬首頂部的鬃毛更是纖毫畢現,下部可見一明顯的銅梗將一部分鬃毛撐起,造成懸空效果。專家據此判斷,整個馬首都是使用精密鑄造的方法——失蠟法一次鑄造而成。
馬臉部為一空腔,該空腔直通馬嘴部,空腔后部有一不規則三角形,可與頸部聯通,此孔洞邊緣部位極不規整。專家推測,該孔洞可能是在鑄造完成時用工具臨時破開,以便水能從頸部流入嘴內。
昭示文物追索新方向
結束百年流離回歸圓明園的馬首銅像靜靜地訴說著那些歷史長河中的故事,也期待著和其他獸首銅像的重逢。據相關專家介紹,在國家文物局和社會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有包括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在內的6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的方式回歸祖國,分別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保利藝術博物館。
劉玉珠指出,馬首銅像歸園,樹立了文物回歸新典范,昭示文物追索新方向。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1970年公約”)框架下,中國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機制日益成熟,成果豐碩。對於在國際公約生效前,歷史上因戰爭劫掠、文化掠奪、非法貿易等原因流失的文物,如何開展追索返還,國際社會依然缺乏法律基礎和普遍共識。
流失之殤,感同身受。在世界舞台上,中國政府堅定支持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國,積極擴大文物追索返還“朋友圈”,加入相關國際公約,與23個國家簽署追索返還雙邊協議。
數據顯示,70余年來,在中國多部門聯動、全社會參與下,已有300余批次、15萬余件流失文物回歸祖國。
“中國政府堅定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願和國際社會一道,將促進歷史流失文物返還作為重點方向,推動文物流失國與文物流入國相向而行,共同探討妥善解決歷史問題的有效途徑,為構建更加公平正義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新秩序,繼續貢獻中國實踐、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劉玉珠說。
新聞鏈接
流失獸首銅像今安在
截至目前,圓明園12尊獸首銅像中已有7尊回歸中國,具體包括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和馬首。其余5尊下落不明。
2000年,牛首銅像出現在香港的拍賣會上,中國保利集團公司所屬保利藝術博物館將其購回。
2000年,猴首銅像出現在香港的拍賣會上,保利藝術博物館將其購回。
2000年,虎首銅像出現在香港的拍賣會上,保利藝術博物館將其購回。
2003年,何鴻燊先生出資從美國收藏家手中購回豬首銅像,並捐贈給保利藝術博物館。
2009年,鼠首銅像在法國佳士得拍賣會上現身。2013年,法國皮諾家族將鼠首銅像捐贈給中國。
2009年,兔首銅像在法國佳士得拍賣會上現身。2013年,法國皮諾家族將兔首銅像捐贈給中國。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2月07日 第 11 版)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