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直招士官的“成長密碼”

2020年12月01日11:00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探尋直招士官的“成長密碼”

某旅直招士官張一陽(右二)向教練員請教裝備操作原理。王浩宇 攝

某旅直招士官孫崇惠(左一)帶隊進行刺殺訓練。郭華輝 攝

近年來,在中央軍委和各級領導機關精心籌劃和大力推動下,直招士官成長的道路正不斷延伸。伴隨著強軍興軍的鏗鏘步伐,一批批直招士官走出了一條從莘莘學子到精武先鋒的跨越之路,匯聚成一首首動聽的戰斗力建設交響樂。

前不久,記者走進第78集團軍直招士官集訓現場,聆聽他們成長成才的心路歷程,探尋直招士官的“成長密碼”。

入伍動機越明確,越需要懷揣一顆平常心——

莫把閱歷當資本,腳踏實地走得穩

“與新兵相比,直招士官入伍動機更加明確,做人做事也相對成熟。”在第78集團軍新入營直招士官集訓隊,新訓班長們的看法比較一致。

作為新訓班長,某旅下士高成告訴記者,他自己就是一名直招士官。大學畢業后,他先到地方公司應聘干了一段時間,對發展前景不太滿意,於是報名直招入伍。相對豐富的社會閱歷,讓高成很快融入了集體。尤其讓戰友們信服的,是他刻苦訓練的勁頭和令人羨慕的成績。

“直招士官普遍受過高等教育,有的還踏入社會受過歷練,年齡和閱歷上的優勢,決定了他們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集訓隊負責人、某旅副政委張忠博介紹說,從今年剛入營直招士官的現實思想看,想考學、提干、轉士官長期干的佔多數,同時他們又對能否適應部隊緊張的節奏表示擔心,說到底就是總愛拿過去在地方上學、工作的感受與部隊作比較,一旦感到在部隊有落差,就容易產生思想波動。

張豪祺是某旅無人機連航電檢測技師兼副班長,也是一名直招士官。回首3年軍旅生活,他坦言,入伍時主要是因為社會就業壓力大,聽說部隊待遇不錯就來了。得知所在的無人機連剛組建,許多戰友都是跨專業選調過來的,張豪祺更覺得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

這種優越感,來自他的閱歷和學識,因為他在大學學過有關無人機的知識。起初,身邊戰友並不“買賬”。直到他率先成為無人機飛行訓練的組訓骨干,身邊戰友漸漸認可了他。

與張豪祺的“一炮走紅”相比,某旅修理連直招士官、四級軍士長項岩這些年是穩扎穩打。2008年,他滿懷憧憬來到部隊。結果,分配的崗位與他所學專業不對口,這無疑給他澆了一盆冷水。可他很快調整心態,在車輛維修專業一干就是12年。

日復一日的點滴積累,使項岩成長為旅裡的“大腕”。去年5月,全旅組織車輛維修專業比武競賽,項岩發揮穩健,最終以優異成績獲得第一名。

“我曾經也有一個軍官夢,夢想沒有實現時也想過離開,但思來想去還是舍不得走。現在看,這個抉擇是正確的。”走下領獎台,項岩說,對於直招士官來說,社會閱歷是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直面挫折、激發斗志,用不好則會患得患失、瞻前顧后。

項岩的切身感悟,得到了許多戰友的贊同。去年夏天,某旅特戰三連中士張德昊從山東體育學院畢業后直招入伍。他本想憑借出色的身體素質在部隊大展身手,沒想到身邊戰友都是特戰隊員,而且普遍比自己年輕。

第一次5公裡武裝越野,他拼盡全力才跑到全連中游水平,這讓他倍感失落。如今,思想轉過彎來的他,既刻苦訓練提高體能素質,又把更多精力放在改進訓練方法上。

“直招士官大都有一技之長,到部隊后都想發揮優長,在短時間內脫穎而出。”該集團軍人力資源處副處長趙蓬說,直招士官想在部隊証明自身價值的初衷是好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順風順水,應避免急功近利思想,否則一旦遇到困難挫折,就容易失去信心,甚至一蹶不振。

某旅機動通信營直招士官、中士陳少恆告訴記者,直招士官什麼時候能成功,不僅取決於腳踏實地的努力和堅持不懈的付出,還要有一顆平常心。

“任何一個群體,有主角就有配角。我們要做的,就是讓直招士官這個群體中更多的人成為主角。”該集團軍領導介紹,今年的直招士官集訓,他們不僅指定各旅領導登台授課,還選派優秀直招士官介紹成長歷程,就是讓大家擺正心態,以一顆平常心直面挫折,成長成才。

新入營的直招士官馬瓏瑞坦言,與部隊領導和戰友們推心置腹的交流,讓他漸漸明白一個道理:部隊裡更沒有走向成功的捷徑,隻有放平心態、腳踏實地,才能真正圓夢軍旅。

成長道路越坎坷,越需要保持一顆進取心——

莫讓專業成羈絆,勇於挑戰路更寬

前不久,某旅一場迫榴炮專業比武落下帷幕,合成二營火力連直招士官、中士孟志成帶領所在班組一舉拿下多個獎項,成為最大的“黑馬”。

走下比武場,孟志成的師傅、中士熊武寧這樣評價:“短短兩年時間就能成為專業能手,這與孟志成超出常人的刻苦努力是分不開的。”

孟志成在校學的是汽修專業,分到連隊后面對的崗位是裝甲裝備維修。雖說都是維修,但輪式車輛和裝甲車輛構造差別較大,基本上是“從零起步”。兩年來,孟志成不僅拜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熊武寧為師,還多次在大項任務中主動請纓錘煉,自身業務能力直線上升。

“雖然直招士官的崗位大都能按專業分配,但他們在地方所學專業與部隊相應專業並非毫無差別。”某旅副參謀長宋恆哲說,能否按專業對口分配,是直招士官很關心的一個話題。原因主要有3條:一是擔心所學知識荒廢,一旦重新踏入社會將增加就業難度﹔二是擔心自己在部隊的優勢消失,沒有一技傍身很難走得更遠﹔三是擔心會延長在部隊的適應期,適應崗位需求勢必會面臨更多困難。

宋恆哲的話,道出了許多直招士官的心聲。某旅四級軍士長柳忠男入伍前學的是電氣工程專業,分到連隊后面對的崗位是某新型坦克的電氣設備。后來,部隊編制體制調整,柳忠男又隨連隊轉隸至某旅,雖說干的都是與電氣專業有關的活兒,但業務上與當初在校學習的專業已相去甚遠。

兩度面臨改專業,柳忠男面對的困難和挑戰可想而知,但他從未駐足觀望。身邊的戰友都說,柳忠男工作起來有股拼命三郎的勁頭,休息日也時常捧著專業書看。正因如此,無論是在裝甲部隊還是在陸航部隊,他都是全連的“標杆”。

“每名直招士官都希望專業對口,但地方學到的知識和部隊列裝的裝備不可能完全契合,所以不能總糾結專業是否對口,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適應崗位需求上。”談起對改專業的看法,柳忠男說。

“直招士官普遍年齡偏大,要想在部隊站穩腳跟,就要付出更多汗水。”某旅本科畢業的直招士官何樹冰說,他在校學習的是印刷電路技術專業,可下連后卻要操作電子干擾設備,專業與崗位相差甚遠。一邊從零起步學習新專業,一邊面臨荒廢老專業,他一度坐立不安,心緒難平。

“靜下心來好好想想,部隊為什麼要招直招士官?”面對連隊干部的提醒,何樹冰陷入了深思。漸漸地,他從連隊其他老兵身上找到了答案。“看重直招士官有一技之長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還是學習能力強,很多專業一點就通。”經過半個月悉心觀察后,何樹冰想通了。

此后,何樹冰臉上少了對“另起爐灶”的不悅,眉宇間多了非干出點成績的決心。兩年來,他經常一個人躲進學習室、操作間,學原理、識構造、背規程、記參數、練操作。如今,何樹冰已從“門外漢”成長為“內行人”。今年9月,何樹冰經過基層推薦和嚴格考核,順利考入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成為了一名軍校學員。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許多基層官兵眼裡,直招士官可謂特點鮮明:他們的優勢在於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劣勢在於年齡偏大,作風養成和身體素質不算出眾。能否在部隊干出一番事業,取決於他們是否始終保持一股拼勁兒和韌勁兒。

集訓隊模擬一連指導員趙廷深說,今年的直招士官集訓,他們格外注重加強作風養成、紀律意識和體能儲備,瞄准的都是直招士官的弱項。

地位作用越明顯,越需要懷揣一顆報國心——

莫因挫折甘平庸,千錘百煉當先鋒

前不久,該集團軍舉行了“2020比武競賽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聆聽戰友們的感人故事,某旅勤務保障營修理二連直招士官、中士姜濤陷入了回憶。

原來,姜濤雖然沒能作為參賽隊員登上賽場,可他以技師的身份參與了“坦克兩項”國際比武競賽的全程保障。“身處異國他鄉,才真正體會到為國出征是多麼榮耀!”回憶在莫斯科執行裝備維修保障任務的點點滴滴,姜濤激動不已。

與姜濤隨隊出征的榮耀相比,某旅地空導彈一營直招士官、中士張永昭則沒那麼幸運。入伍以來,張永昭各項訓練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去年,他奉命參加跨區演習,帶領班組圓滿完成導彈性能測試任務,他所在營隊也在實彈射擊中打出滿堂彩。雖然榮立了軍功,他卻與國慶閱兵擦肩而過。沒能站在閱兵隊伍中接受檢閱,成了他最大的遺憾。

“每名官兵心底都有一顆報國心,直招士官也不例外。這一顆顆拳拳報國之情,需要我們用心去點燃。”某旅領導感慨道,從走上戰位的那一天,直招士官就與犧牲奉獻緊密聯系在一起,帶兵人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引導他們把個人發展願望與部隊現實需求統一起來,為戰斗力建設貢獻力量。

在某旅,勤務保障營代理排長、四級軍士長趙俊龍一直被戰友們視為“傳奇人物”。直招入伍10多年來,趙俊龍不僅通過高級焊工和中級車工、鉗工等多項資質認証,還參加跨區機動演習、聯合演習等10余次重大任務,各類獎章挂滿胸前。隨著任務和榮譽逐漸增多,趙俊龍越發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

“都說直招士官思想比較成熟,這種成熟距離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要求還差多遠?”該集團軍直招士官集訓隊的教育課堂上,某旅通信尖兵、直招士官孫金澤提出的一個問題,令在場人員陷入沉思。

孫金澤坦言,入伍13年來,他在原沈陽軍區和集團軍組織的專業比武中拿過金牌,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二等獎,榮立過二等功。入伍前,他曾因工作不順心“破罐子破摔”過,也曾因處世不夠“成熟”心灰意冷過。入伍后,他“成熟”了,但兩種“成熟”截然不同。前者隻不過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本能防衛”,后者卻給了他敞開胸懷、矢志報國的激情人生。

“穿上這身軍裝,就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是戰斗員﹔走出國門,我們每個人都代表祖國!”

一個個身邊典型、一個個感人故事,再次將集團軍全體直招士官的心緊緊聚攏在一起。他們在交流心得中漸漸悟出一個道理:部隊不是躲避風雨的港灣,而是練兵備戰的校場。不論自己經歷過什麼,在部隊想實現什麼目標,都要時刻懷揣一顆報國心。這是因為,身為共和國軍人,理應肩負起使命責任,在千錘百煉中當先鋒、打頭陣。(劉建偉 牛輝)

(責編:鄭浦麗、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