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某基地:體系磨礪鑄空中精銳

2020年12月01日10:59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空軍某基地:體系磨礪鑄空中精銳

拂曉出擊。陳慶順 攝

一條妙計的兩種“寫法”,讓空軍某基地一場體系對抗演練漸入佳境。

負責“起筆”的,是一名身著空軍迷彩作訓服的中校﹔出手“改寫”的,卻是一名身著火箭軍迷彩作訓服的少校。跨越軍種的“推敲”之后,更臻完善的妙計在暗夜中演化為空地聯合戰斗的壯闊圖景:

戰機編隊沿著山脊進襲,敲掉“敵方”雷達陣地﹔導彈戰車潛入峽谷穿梭,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某山口,“彎弓”對准重要目標……

沙場點兵。基地作戰指揮中心裡看似不尋常的一幕,在參謀們眼中已是尋常事。

在這個基地,每月一次體系集成訓練、每季一次體系對抗演練,“雷打不動”。所屬兵種、機型悉數上陣,即使疫情防控期間也未中斷。

每一場“戰斗”,都能看到不同軍種官兵的身影。陸軍防空兵、航空兵,火箭軍甚至國防動員系統的參謀們相繼走上該基地“中軍帳”戰位,貢獻他們的妙計與良策。

視角轉換、觀念交鋒、目標融合,猶如熔爐中迸射的鋼花。這個熔爐,就是體系!

“我們必須一步一個腳印探索,發揮新體制優勢,向創新組訓方式要效益,不斷提高打贏能力,用實際行動回報習主席的深情厚愛和殷切囑托。”談起做好“體系作戰”這篇大文章的初衷,基地司令員文俊飛難忘那令人激動的一天——

2019年8月22日,習主席視察該基地,就在這個作戰指揮中心,實地察看值班席位,聽取有關介紹,詳細了解戰備值班和訓練情況。

“我們基地是改革強軍大潮中應運而生的新單位、新機構,習主席寄予厚望,作出重要指示。我們倍感責任重大、使命艱巨,也更加堅定一個信心:向體系要戰斗力!”

牢記主席囑托,練兵時不我待。

2020年第一個飛行日,該基地就展開體系對抗演練和實彈實投訓練。開訓即實戰,所有升空戰機均挂載不同型號武器設備。對抗雙方打破套路,飛出邊界數據,“戰況”持續膠著。

基地今年第三季度體系對抗演練,籌劃方案十易其稿,課題想定難上加難。戰斗在拂曉打響,數十個來自不同軍兵種的作戰單元,以沙漠、戈壁、高原為舞台,上演攻防大戲。

一位軍事家曾說:“在這個戰爭樣式迅速變動的時代,誰敢走新路,誰就能取得新戰爭手段帶來的無可估量的利益。”

那一天,警報響起,大漠高空來了位“稀客”。這個航跡飄忽不定的目標,檢驗著基地空防體系綜合反應水平。

如何應對?地面多型雷達攜手組網,敏銳捕捉、穩定跟蹤、實時回傳﹔空中多型飛機梯次升空,有的負責查証識別、有的早已搭箭在弦。

精准用裝、精准用人、精准用彈……諸多戰位精准配合,一舉突破戰機性能、武器使用極限。基地副司令員湯應坤如此總結:“這,就是體系的力量!”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越發現體系的力量,越能明白自身的短板,基地官兵對實戰化也有了新的思考。

在他們眼中,不以擊落“敵機”數量論成敗——對抗訓練中,“敵機”在射程外挑舋,防衛戰機沖上前去咬住“敵機”並成功擊落,但由於追擊距離過遠,另一隊“敵機”乘虛而入、偷襲要地。負責評判的某旅參謀長楊帆一針見血地指出:飛行員既要錘煉空戰本領,更要強化全局意識,時刻保持清醒。

在他們眼中,參謀團隊勝過王牌參謀——基地演訓任務,“中軍帳”裡沒有不換的主角,所有參謀輪流上陣。剛調進機關的年輕參謀也要拋開稿子、對著地圖,現場陳述作戰構想。基地作戰指揮中心主任李福瀚說,從最開始時的汗水涔涔,到如今的鎮定自若,參謀們越練越有底氣。

在他們眼中,戰場上擊敗你的不一定是同行,有可能是跨界對手——重大演習現場,面對無人機群,往日“唱配角”的電子對抗分隊率先出手,成功制“敵”。基地某處處長楊晨感慨萬千:指揮員的頭腦首先要跨界,隻會用自己本專業、本領域的力量打仗,注定無法決勝未來戰場。

談起過去體系訓練與現在體系訓練的不同,文俊飛說,關鍵在於樹立體系作戰思維。

比如標准——同一時間裡,多支兵種分隊從外區抽組而來,在基地指揮下參加聯合演習﹔而基地的多支兵種分隊也被抽組到外區,參加戰訓任務。“沙場點兵不再點‘建制力量’,而是點‘模塊組合’,呼喚著能力標准的體系化、模塊化。不同要素、不同戰位能夠隨機組合、即插即用,才能成為制勝鏈條上的一環。”文俊飛說。

再比如規則——“千軍萬馬匯聚體系戰場,如果沒有協同規則,好比沒有交警和交規,必然打亂仗。”文俊飛認為,這個協同不僅是紙面上的協同計劃,更是腦路的協同、准星的協同、彈道的協同。為此,基地組織骨干下工夫梳理出一套多軍兵種協同規則,“雖然隻能算是1.0版本,但是邁開了關鍵的第一步。”

“推進體系訓練,我們有優勢,更有難處,甚至是風險,但再難再險也要按打仗要求練。”基地訓練處處長趙曉春打了一個比方——這好比轉動“飛輪”,啟動時,克服阻力很費勁,轉得很慢,漸漸地就會不斷加速。

採訪中,記者聽到幾個官兵“沒想到”的故事——

一次比武競賽,某雷達旅二級軍士長楊君,沒想到自己的對手居然是某電子對抗團下士彭頂。不管雙方如何優秀,這次考核一定要“PK”掉一個。這種考核很殘酷,但必須這樣考,才能打破兵種藩籬。

一次業務集訓,某旅飛行員李鵬,沒想到自己會走進雷達操作方艙,甚至還去了相關科研機構,從原理到操作學了個遍。學成歸來,他豁然開朗:“用對手的眼睛看自己,才知道軟肋在哪裡!制勝招數往往就藏在交流的細節裡。”

“想不到,是因為體系訓練打開了戰斗力建設的大格局。”基地參謀長劉巍有自己的感悟。

一次警報響起,顯示屏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敵情”態勢:不明對手的多架偵察機、殲擊機在預警機支援下,兵分多路扑來。官兵們一下子繃緊了弦:哪來的強敵?

原來,轉場經此、駐訓在此的外區兄弟部隊,被基地“借來”練兵,把“過路的客人”和“暫住的鄰居”變成了兼職藍軍。在該基地參謀部的一份《體系練兵安排表》上,今年類似的安排還有好幾項。

數年前,體系、聯合還是靜靜躺在方案、教案裡的名詞。如今,體系訓練猶如翻卷的“后浪”,沖刷著備戰打仗的模式,改變著訓練模式,也改變著訓練場上的每一個人。

作戰控制參謀王生鼎談到,過去“中軍帳”裡大多是作訓參謀,如今伴隨新體制新使命而生的新戰位、新職務比比皆是。任務規劃參謀、氣象保障參謀……頭銜名稱之變折射的不僅是能力之變、標准之變,更是一種專業化、體系化趨勢。

王生鼎還發現,“中軍帳”裡的“方言”也在悄然變化,作戰的術語多了、精確的用詞多了,俗稱俚語和概略描述大大減少,下達戰斗口令、傳遞作戰信息力求專業精准。新的“言傳”催化新的“意會”,指揮協同更加高效。

體系化、實戰化改變著戰位能力觀,也改變著戰位價值觀。

基地政委張雲德的話擲地有聲:“新體制高效運轉,需要每個戰位鑄牢打仗之魂、強化打仗之責、提高打仗之能。基地黨委要做的,就是激發每個戰位練打仗、謀打贏的昂揚狀態。”

一年來,基地有109名干部因備戰打仗實績突出被提升使用。立功受獎指標向戰訓一線人員傾斜,比率達到90%。曾在戰位上向習主席報告空防戰備情況的基地某處處長蔣方申,去年率隊參加空軍比武奪得團隊第一,被優先提升。

讓一切戰斗力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源泉充分涌流。今天,中國軍隊用練兵備戰的“加速度”,回報新時代的饋贈。

天高雲淡,又是一個飛行日。基地所屬航空兵某旅10余名改裝新員,迎來他們成為三代機戰斗員的“畢業大考”。考題,正是體系作戰中的難題:近地支援精確打擊。

令人意外的是,此次課目並非模擬,而是嵌入空降兵某部實兵演練中,由特戰隊員實地引導打擊!

“像這樣的實兵協同,過去隻有在大項任務中才趕得上,就是老飛行員也一戰難求。”該旅旅長曹龍說,如今得益於體系訓練的新機制、新模式,雛鷹們更早地進入實戰化節奏,乘風而起,換羽高飛。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當最后一架戰機在茫茫暮靄中劃出航跡,緩緩滑向停機坪時,已是一片燈火闌珊。

夜風中飄來年輕飛行員的激昂歌聲:“風雨來臨,一飛沖天。決勝千裡,捍衛祖國的空天……”(劉明學 魏兵 李建文)

(責編:鄭浦麗、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