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庄薛城區種庄村工會:“媽媽小屋”裡的“大服務”

2020年11月24日15:04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在山東省棗庄市薛城區陶庄鎮種庄村“媽媽小屋”,來自周邊企業的孕期和哺乳期女職工時常在“媽媽小屋”內邊哺乳邊交談,歡聲笑語不斷。這是薛城區陶庄鎮總工會關心關愛轄區女職工身心健康的一個生動實例。

近年來,在上級總工會指導下,陶庄鎮依托種庄工會聯合會,立足拓展服務內容、完善平台功能,打造升級版“媽媽小屋”,實現了女職工活動有場所、學習有載體、就業有平台、經費有保障。

全力營造“家”的氛圍

陶庄鎮黨委、政府及總工會對“媽媽小屋”建設和服務領域高度重視,將工會陣地建設納入議事日程。區、鎮領導多次深入種庄村,幫助參考小屋位置、策劃小屋設施布局,有力地推進“媽媽小屋”建設。2018年以來,先后投入資金20余萬元用於“媽媽小屋”建設,有力保障了“媽媽小屋”建設和服務的順利開展。在種庄村“媽媽小屋”,書畫交流室、圖書閱覽室、心理咨詢室、兒童游藝室、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講堂等功能室一應俱全,將“小屋”打造成既能保障女職工特殊權益,又能引導女職工增進友誼、增長知識、增強自信的關愛平台。該工會聯合會按照省級小屋創建標准,在媽媽小屋內均配備了嬰兒料理台、嬰兒床、沙發、休閑椅、小滑梯、海洋球、小音箱、等休息娛樂設施,為孕媽媽准備了飲水機、微波爐、小冰箱等生活用品及愛心媽咪禮包,同時配備了屏風、衣架、閱讀角、洗手角等,配備物品均符合國家安全衛生標准,讓媽媽們在小屋內感受到在家一樣的感覺,營造成溫馨舒適的驛站。

打造“小屋+”服務品牌

為了讓媽媽小屋最大程度發揮作用,真正讓工會成為職工的娘家人,該鎮探索打造了“小屋+”服務模式,受到了企業職工的一致好評。如“小屋+托管”:針對職工子女放學后無人接送及輔導的問題,在“媽媽小屋”開設“四點半課堂”,成立了由在校大學生志願者、小水滴義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等組成的12人服務隊伍,積極為學生提供學業輔導、才藝培養、安全指導、心理咨詢等服務,妥善解決了職工子女放學后無人看護照管的難題,實現了讓職工安心、企業得民心的目標﹔“小屋+課堂”:定期舉辦媽媽課堂,邀請母乳喂養專業機構和醫療專家為媽媽們提供專業指導定期舉辦心理講座,供媽媽們放鬆心情、調節情緒﹔“小屋+食堂”:為解決周邊企業職工就餐難問題,在媽媽小屋的一樓建設了“愛心食堂”,不僅為女職工、學生和老人、困難、殘疾人提供服務,附近職工憑借“愛心卡”也可到愛心食堂就餐,讓職工在企業門口就能吃到美味可口的放心餐﹔“小屋+紅色教育”:陶庄鎮紅色文化底蘊深厚,依托媽媽小屋建設了種庄村鄉村記憶展館,有發展展廳、私塾館、手工藝館、紅色記憶展館,成為家長和孩子們接受傳統教育和紅色教育的新陣地。

立體化打造創業就業平台

種庄村工會聯合會依托種庄村“媽媽小屋”,組織開展就業培訓班,培訓柳編、毛絨玩具制作等技能,幫助群眾解決就業難題。積極打造種庄創業園,運用整體規劃,分區域實施布局模式,扶持電商、來件加工、毛絨娃娃廠、藤編廠、水泥廠等18家企業,吸納農民工、農村轉移勞動力人數170人,帶動就業人數330人,幫助創業者實現成功創業。還在“媽媽小屋”開展法律知識專題講座,提高女職工依法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自種庄村“媽媽小屋”建成使用后,平均每天使用人次達35人次,“四點半課堂”每天有37名學齡兒童在此學習休息。“媽媽小屋”已成為周邊女職工的溫馨驛站。(石義寬 朱恆衛 牛立生)

(責編:宋歌、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