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聖珍:在十四五規劃指引下率先走在前列

2020年11月24日15:27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原標題:劉聖珍:在十四五規劃指引下率先走在前列

青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劉聖珍

  人民網青島11月24日電 百年交匯,謀篇布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研究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描繪了國家未來發展藍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好全會精神,切實統一思想和行動,對於明確工會工作的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實現青島工會高質量發展、率先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義。

  擘畫藍圖,謀定而動。“十三五”期間,青島市總工會堅持“率先走在前列”目標定位,多項工作受到全總、省委、省總主要領導肯定批示,整體工作始終位居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為青島工會事業在“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下一步,我們要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穿到工會工作的全過程,廣泛深入組織宣傳宣講,引導激勵全市職工和工會干部凝聚力量、奮發作為,牢記工會政治責任,全面加強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

  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牢牢把握工人運動時代主題,持續開展聚焦中心鑄魂行動。強化職工思想政治引領,每年選樹30家職工思想教育實踐基地,依托勞模工匠展示館、青島工運紀念館等大力弘揚“三種精神”,開展全市性、群眾性主題鮮明、寓教於樂的職工文化教育活動。圍繞“六穩”“六保”工作,廣泛開展60項以上“十強產業”、重點項目和技能競賽,組織職工奮力推進全市15個攻勢。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實施全員創新,深化六項機制建設,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知識更新工程、技能提升活動、助學園夢行動,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每年培育各級工匠500名、勞模工匠和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30家,打造青島“工匠之城”。

  要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新發展格局中,青島既是國內國外雙循環的“雙節點”,又是國內東西南北大循環的“雙節點”,更是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我們要積極組織職工助力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平台建設,發揮工會資源優勢,開展企業家勞模論壇、上合組織國家工匠研修學堂等活動,促進“雙招雙引”和投資增長。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做好職工消費提振需求工作。大力開展“十百千萬”就業帶動創業,迅速壯大工友創業聯盟,聯盟企業達1000家以上,組織職工創新創意創造大賽,搭建網上招聘平台、援企穩崗平台、惠工消費平台。精准開展困難職工送溫暖、金秋助學、生活救助等品牌活動,普惠做好免費職工體檢療休養、醫療互助保障、心理健康服務、戶外勞動者驛站、愛心托管驛站等品牌工作。深入實施青島工會助力鄉村振興十大舉措。積極推動膠東經濟圈工會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推進勞動力要素和工會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增強循環動力。

  要主動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平台化,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和聯系引領的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落實以廠務公開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開展“真情協商·和諧共贏”品牌服務行動,發揮“4+6+X”民主協商和“1+3”集體協商機制作用,保障職工民主權益。開展“八大領域”“八大群體”建會入會集中行動,積極吸納農民工入會,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讓基層工會組織建起來、轉起來、活起來。深化職工法律維權體系建設,打造青島“智慧工會”升級版,構建多功能“網上職工之家”。發揮400余名工會社會化工作者和萬名工會志願者隊伍作用,發揚積極參戰疫情防控的經驗精神,推動基層工會工作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大力開展工會聯系引領勞動領域社會組織工作,建立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平台和流程,採取自己建、聯合建、引導好、打楔子等方式,使廣大社會組織成為工會組織的毛細血管,延伸到社會治理的各個領域。(圖/文 山東省總工會)

(責編:公雪、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