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台市總筑牢維權防線當好農民工“四心人”

2020年11月18日15:20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煙台11月18日電 “在煙台,幾乎都知道有這樣一支全心全意為農民工普法、維權的法律服務隊伍。煙台市總工會用我名字命名了勞模創新工作室,這是全省唯一一個律師創新工作室。我們協調和追償農民工工資、工傷工亡賠償金和經濟損失近億元,惠及職工和農民工3萬多人次。”

11月9日,第七屆“全國維護職工權益杰出律師”表彰暨“尊法守法·攜手筑夢”服務農民工公益法律服務行動總結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煙台市總工會“尊法守法 攜手筑夢”服務農民工公益法律服務隊隊長楊希勇在做典型交流發言時如是說。

   
 

總結會現場

煙台市總工會“尊法守法 攜手筑夢”服務農民工公益法律服務隊成立於2017年,隊長由“全國優秀律師”、“全國維護職工權益杰出律師”、山東第一屆“十大法治人物”、山東三和德通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希勇擔任。服務隊成立以來,以“建功煙台·工會在行動”為載體,以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為目標,積極參與“尊法守法·攜手筑夢”服務農民工公益法律行動,有效維護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會議現場

強化源頭參與,做到維權心貼心,當好農民工的知心人。作為律師和煙台市人大代表,服務隊隊長楊希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為農民工權益“鼓與呼”。他先后提出《關於農民工工傷保險全覆蓋的建議》《關於完善“送水工”社會保障的建議》等20多件人大代表建議。提出的《規范政府採購勞務派遣中標價格的建議》《加強保護外賣員合法權益的建議》,被採納后解決了部分勞務派遣公司損害農民工權益和外賣員送餐交通安全的問題。提出的《關於統一建設農民工集體宿舍式住房的建議》,致力解決農民工工棚設施簡陋、安全無法保障的問題。

 
 

公益服務現場

強化多維宣傳,做到普法點對點,當好農民工的貼心人。四年來,服務隊深入到鎮街、社區、工地等農民工聚集場所,用“聽得懂”的語言,講解“用得到”的法律知識,共為農民工送上240多場“法治快餐”。他們還通過抖音、快閃、情景劇、農民工夜校等形式持續推出在線答疑、以案說法等活動,吸引農民工關注和參與,雲直播宣講《民法典》觀看人數達23.3萬人。新冠疫情發生后,服務隊自發捐款2.6萬元,甘當“逆行者”,從大年三十到3月上旬,擔任疫情卡點“站崗員”和“送菜員”,向農民工宣傳疫情知識,發放口罩、體溫計等用品。

   
 

兌現拖欠工資

強化服務創新,做到援助面對面,當好農民工的暖心人。針對中小企業法律人才缺乏、企業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服務隊深入110多家企業,對規章制度進行合法性審查,查出並整改300多處違反法律法規的條款。2018年2月,服務隊接待了江蘇、河南籍100多名農民工遭欠薪的訴求,服務隊探索使用“純民間仲裁”工作模式,促成爭議各方同意以第三方工程造價審計結論作為農民工工資發放依據,有效破解了工程款與農民工工資甄別難題,成功兌現欠薪74萬元。服務隊還邀請農民工走上大學講台,講述安全生產經驗及教訓。2018年11月,服務隊以“農民工工資拖欠引發勞動爭議”真實案例為原型,組織農民工、勞務公司分別扮演原告、被告參與“庭審”,“法官”“書記員”也由農民工和志願者擔任。通過模擬法庭,理清了維權思路和調解模式,讓農民工維權不再迷惑。

   
 

公益服務現場

強化示范引領,做到服務實打實,當好農民工的熱心人。服務隊創造了“急、穩、義、法”群眾工作法,協調和追償農民工工資、工傷工亡賠償金和經濟損失近億元,惠及職工和農民工3萬多人次。以全省工會法律援助機構實體化建設為契機,煙台各區市全部建立了實體化法律服務站,實現了工作全覆蓋,全市法律服務志願者達到275人。服務隊還積極參與搭建起爭議防范、法律服務、案件調處三大綠色通道,去年以來,共受理勞動爭議案件387件次,法律援助52件,為職工和農民工挽回損失275萬元。(龐玉強 邱春波 張洪軍)

(責編:宋歌、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