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夏津水庫。(攝影 於長濤) |
近年來,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圍繞“跨界協同 網格全域”總目標,著眼建立水利工程標准化運行管護體系,探索完善“職責下放、人員下沉、機構整合、效能提升、服務優質”的管理機制,初步確立水利行業強監管的“夏津模式”,水利服務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資源支撐和防洪安全保障。
堅持問題導向 理清改革思路
“基層水利重建設、輕管理,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據統計,全縣骨干水利工程共計274處,其中有管理機構、管理人員的縣級揚水站僅有16處,僅佔全縣總數的6%,其余94%實際上處於群管群治‘散養’模式,管理人員缺乏,管理職責不清,導致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夏津縣水利局局長孫家濱坦言。
找對了“症”只是第一步,關鍵還得下准“藥”。
夏津縣委縣政府確立“頂層設計出亮點、區塊治理強監管,上整下劃調機制、工作延伸到一線,人員下沉到基層、黨建引領挺在先”的改革思路,歷經多方調研、專家咨詢、政府決策等環節,聚焦人民群眾對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的需求與水利行業監管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直面重建輕管弊端突出、人員經費保障不足、運行機制落后三大問題,按照“政府主導、部門協同,頂層設計、創新發展,建管並重、條塊結合,優化服務、系統治理,整體推進、注重實效”六大原則,2020年4月,由夏津縣政府出台《夏津縣深化水利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縣委將水利體制改革列為縣級年度重大改革事項,深化水利體制改革序幕逐步拉開。
著眼“跨界協同” 創新水管體制機制
經費不足、人員不足、條塊割裂、部門壁壘的痛點有目共睹。
要破解難題,提升水利管理水平,必須打破固有思維和體制,打破條塊割裂和部門壁壘。
為此,夏津縣通過“劃轉規范、整合提升”實現了部門協同、條塊互補,形成了分級分類協同高效的管理體制機制。
劃轉規范,就是將為單個鄉鎮調水或功能單一的國有揚水站9處、2012-2018年度小農水工程全部橋涵以及非關鍵控制性閘全部劃轉至相關鄉鎮和部門,通過水權與事權、公益性與盈利性兩分開兩結合,真正實現水利工程的"四權"規范統一。即明確所有權,規范管理權,放活經營權,保障受益權。管理區內實行分級管理,充分發揮管理人員的特長,管區內所有水利設施不僅有人管而且能實現覆蓋式專業化管理,極大程度上促進了水利基礎設施的效能發揮。
基層水利設施管理職權下放到鄉鎮,極大程度激發基礎水利設施運營維護潛力,更好發揮小型水利工程效能。“這次改革后,我們鄉接管了渡口驛揚水站,不用再多跑路、多協調,基層抗旱服務一步到位。同時,這次改革設置了水利管區,能讓我們與水利部門對接更加方便、及時,有問題能夠直接在現場解決,工作效率和服務效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夏津縣渡口驛鄉政府副鄉長王傳龍告訴記者。
整合提升,就是在不增加人員編制的情況下分層級管理,整合設立夏津縣基層水利發展保障中心,將原來的14處縣級揚水站、2處水庫,通過人員、設施的優化組合,整合為七個管理區,管理區實行區域化管理,管理職能由原來的管灌區灌溉單一功能一個點,改為管管區內所有的涉水事務一個面。
七個管理區,就是7個水利基層“派出所”,將水利管理職能、權責下沉到一線,實現水利管理服務與監管服務對象面對面零距離對接。
在土龍頭泵站管理處,夏津縣基層水利發展保障中心第七管區主任唐詩春介紹,第七管區管理范圍包括夏津縣白馬湖鎮、雙廟鎮、鄭保屯鎮、渡口驛鄉四個鄉鎮共50個村,管區內人口75416人,總耕地面積15.56萬畝。管區內主要河道為衛運河、六五河、七一河、鄭渡干渠、白馬湖改鹼溝,重點水利設施為土龍頭閘、白庄閘、七屯閘、土龍頭泵站、渡口驛泵站,其中位於鄭保屯鎮楊庄的土龍頭閘為全縣極為重要的引衛運河口門。“這次改革,把水利管理職能、權責下沉到管區一線,實現了‘崗位有人、崗位對人、崗位管人’,實現了與水利監管對象、服務對象面對面、零距離對接,對筑牢水利工作基層體系、提升管理服務整體水平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唐詩春說。
“這次改革,充分發揮了我們的不同特長,現在職責更明確了,待遇提高了,雖然管理的范圍更廣、任務重了,但勁頭也更足了!”夏津縣基層水利發展保障中心第七管區職工於建華興奮地告訴記者。
在夏津德百度假村採訪時,負責人張春雨介紹說,水利局建設的后屯泵站,主要是為景區人工湖供水,以前每次申請調水要通過鄉鎮、水利局兩級走程序,由於泵站產權與使用權分離,泵站管理權限不明,經常造成引水不及時、維修養護跟不上。現在通過改革,縣水利局將泵站產權全部移交至鄉鎮,同時鄉鎮採取用水大戶運營管理的方式與景區達成委托協議。“現在徹底明晰了泵站產權,程序也簡化了,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以水養水的良性管護機制。”張春雨說。
坐落在縣城區的龍湖公園,屬於開放式公益公園。夏津縣園林管理中心負責人賀同振表示,園林中心歸市政部門管理,水利部門不知道我們公園什麼時候需要調水,他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調水、什麼時候能有水,這樣的職責不清、關系不順,造成了公園水質臟、環境差、群眾意見很大。“這次改革,進一步建立了機制、理清了職責、理順了關系。” 賀同振說。
統籌“網格全域” 實現管理效能提升
夏津縣除了通過設置“七個管區”全域覆蓋,還結合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實現了管區主任、水管員,河湖長、河管員,網格長、網格員三網融合,網格化與全域化實現了聯網聯動。
在鄭保屯鎮楊西村,黨支部書記楊殿祥介紹,他既是楊西村黨支部書記,同時也是村級河長。“以前有事了不知道該找那個部門那個科室,現在好了,縣水利局設了管區,不光是管調水,隻要和水沾邊兒的事,找他們都能辦,真是方便了老百姓。” 楊殿祥高興地說。
“如今,家家都喝上了黃河水,自來水接到灶台邊,熱水器接到洗澡間,這都得感謝黨的好政策!特別是咱報修問題,一個電話,管區都有人應著辦,太好了。”夏津縣鄭保屯鎮楊西村群眾代表王勤來告訴記者。
目前,夏津縣深化水利體制改革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質性運行,初步實現了“三大變化”:基礎水利設施管護由“看”到“管”的變化,管理水平從粗放到標准的變化,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從單一引水到全面服務的變化。
“通過這次改革,初步實現了‘加減乘除’的目標,加,管區的服務功能增加了,減就是管理機構的數量減少了,乘是管理的效率以乘數級地提升了,除就是管區的人員“瘦身”提質、設施優化均衡了。”夏津縣水利局副局長兼基層水利發展保障中心主任時繼旺表示。
“夏津縣政府制定出台深化水利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聚焦重建輕管、經費保障、運行機制三大問題,通堵點、解難點,建機構、保經費,劃片區、定機制,可以看出夏津縣對水利工程運行管護的重視和決心。值得各地認真研究學習借鑒。”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劉魯生在全省水利工程標准化管理視頻培訓班上表示。(趙新 於長濤 許士斌)
![]() |
夏津縣九龍口濕地公園。(攝影 於長濤) |
![]() |
夏津縣六五河城區段。(攝影 於長濤) |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