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媒體利津行︱利津縣創新打造“老街長巷” 推動傳統文化融入旅游業態

2020年11月14日13:30  來源:大眾報業·海報新聞
 
原標題:全國媒體利津行︱利津縣創新打造“老街長巷” 推動傳統文化融入旅游業態

11月13日,全國媒體利津行採訪團來到位於利津縣鹽窩鎮南嶺村的“老街長巷”項目,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利津縣婦聯評選出的“和美之家”與“美麗庭院”的榮譽門牌在街上格外醒目。9月29日,“老街長巷”正式向游客開放,國慶長假來訪游客已達1萬人次。

“老街長巷”古意蒼蒼,就像一座記憶博物館,走在平坦的道路上,時光也慢了下來。目前,“老街長巷”已建有大門樓、停車場、服務部、老戲台、非遺館、喜良緣、慈母線、八啊碗、木制軒、大茶館、老門店等項目。

近年來,利津縣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積極打造農民家門口公共文化服務圈,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裡”,實現了農民出門能就近看書讀報、看戲跳舞,使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得到顯著提升。

活動現場,記者們先參觀了長街兩旁的傳統手工作坊,這裡按照村民們擅長的領域分為男作坊和女作坊,生產制作不同的手工制品,裡面均是七旬以上的本村老人在此忙碌,或操作著老式織布機,或認真刺繡著鞋墊,或綁著掃把。工作人員介紹道,通過打造農民家門口公共文化服務圈,建設村級歷史文化展示館,最大限度地重現了原汁原味的鄉土風情,打造出剪紙、泥陶、草編、土布等特色旅游文化產品,也進一步帶動了農村手工業的發展,直接帶動了村民的收入。

隨后記者們走進“老街長巷”中頗具特色的傳統婚俗展館“喜良緣”大院,復古的婚禮表演,熱鬧非凡別開生面,有城市中少見的婚轎,也有村民們自己組成的聲勢浩大的迎親隊伍,走街串巷好不熱鬧。

一張大大的雙喜剪紙貼在院牆上。時代在發展,雖然現代的婚禮習俗與古老的婚俗產生了變化,但是在這裡,傳統的婚俗文化被保留了下來,常見的酒素子、鞍子、鏡子、帶子、升等在這裡都可見到。

據了解,“老街長巷”是利津縣重點打造的集非遺文化館、民俗文化展示體驗館、老戲台、傳統手工坊、南嶺豆腐、北嶺丸子、民間小吃、游客休閑廣場等具有特色風俗文化於一體的旅游長廊,力在推動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業態。

與此同時,利津縣將“保護老街、傳承文化”作為重點工作內容,計劃投資5600萬元分步實施“老街長巷”暨“非遺文化傳承一條街”建設項目。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運作模式,沿老街集中建設非遺戲曲演繹、非遺手工制作、民俗文化展演、鄉土風情展示等項目,打造集休閑、游覽、體驗、購物為一體的鄉土民情旅游目的地,逐步沉澱文化底蘊、打造文化品牌,推進文旅融合健康發展,拓展富民強村增收渠道,逐步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馬欣怡 許洪勝 呂康麗 劉炎)

(責編:聶俊穹、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