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溫暖,用智慧,便民生

濟南市法援中心建立全覆蓋法援服務圈

2020年11月09日17:19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人民網11月9日電(逄鑫珊)5日,“記者走基層·齊魯法治行”採訪團來到濟南市法律援助中心,主要了解了濟南市法律援助服務工作者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幫扶和支持:為濟南市全部建檔立卡的困難家庭發放了10萬張法律援助扶貧綠卡,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全覆蓋法律援助服務圈﹔利用大數據分析,打造“法律在線”平台,開啟“智慧法援”的發展模式﹔推出“一小時辦結制”和“隻跑一次服務清單”,9輛法援便民直通車全年無休,深入基層開展法律服務。

老人彷徨無助,溫情法援傾情維權

2016年至2017年,李某某等多名老人陸續與濟南市長清區某老年公寓簽訂《養老養生“一卡通”協議書》,認購老年公寓的“一卡通”服務后,老年公寓逐漸不按合同約定履行義務。不少老人要求辦理退卡手續,並按協議約定退還卡內余額。但該老年公寓因各種原因推脫,拒不退還。

2020年1月,該老年公寓會員李某某走進濟南市法律援助中心,咨詢服務合同的履行、解除等相關法律事宜。李某某稱,尋求幫助的會員們,不少已八十多歲,身體抱恙且缺乏專業法律知識,無法自行啟動訴訟程序。

濟南市法律援助中心當即指派值班律師摸底、了解事實,明確了老人們的仲裁請求。隨后,承辦律師通過聯絡人李某某將15位老人約至單位,復印、留存老人們的身份信息、証據材料等。

今年3月法律程序啟動前,對於因個人身體原因,無法親自前來簽字的老人們,承辦律師在征得老人本人及家屬的同意后,攜帶材料前往老人們家中拜訪﹔對於因疫情被困外地無法回濟的老人們,承辦律師通過微信視頻、電話溝通、郵寄的方式推動案件進程。

今年5月,濟南仲裁委員會安排開庭審理該案。最終本案成功調解,老年公寓全部認購款本金及贈送金額、老人們預繳的仲裁費,共分兩批支付,本糾紛一次性處理完畢。本案承辦律師共為老人們挽回經濟損失751528.60元。

本案中的15位老人,在社會中處於弱勢地位。大多數老人已80余歲高齡,沒有精力、更沒有能力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濟南市法律援助中心在老人們彷徨無助時,開通“綠色通道”,及時為老人們指派援助律師、提供法律服務,傾情維權,對老人們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

濟南市法律援助中心 兩位老人正在法律咨詢(攝影 逄鑫珊)

智慧法援:“掌中寶”“助推器”“雲平台”好戲連台

近年來,濟南市法律援助中心深入推進“互聯網+法律援助”,組織開發了全國首家法律援助網絡管理服務平台。平台以法律援助大數據運用和網上辦理為方向,開啟了新時代“智慧法援”的發展模式,極大的方便群眾申請,網上受理,律師辦理和中心管理。

2018年9月26日,濟南法援在線綜合管理平台正式開放,該平台利用智能分析,靈活調配各節點資源聯動,形成了一套從案件申請到受理、指派、結案、數據追蹤的成熟有效的運轉機制,實現了法律援助便民服務“自助化”、辦理流程“標准化”、數據分析“智能化”、工作管理 “高效化”,成為提升便民服務的“掌中寶”,提速服務效能的“助推器”、辦案指引的“指南針”和提供大數據分析的“雲平台”。據悉,自平台正式運行至今,已辦理案件25000余件,受理案件數量逐月遞增,獲得了當事人、承辦律師的一致好評。

便民法援:全領域、全時空體系完備

以打造全領域、全時空的法律援助服務體系為目標,濟南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律師事務所、高校、駐濟部隊、養老服務協會和各仲裁機構、農民工服務中心設立工作站(點)161個,直接受理點50個。在公共法律服務大廳設立《有話好好說人民調解室》、老年人防詐騙維權中心,法援在線工作室和專家門診等。推出“一小時辦結制”和“隻跑一次服務清單”﹔為特殊群體開辟綠色通道,實行經濟困難個人聲明制度,為全市全部建檔立卡的困難家庭發放了10萬張法律援助扶貧綠卡﹔實行“點援制”面向社會公開招募法律援助律師,建立 200余人的律師庫。

此外,不斷提高服務層次和水平,在全國首創法律援助便民直通車,9輛直通車,全年節假日無休深入基層開展法律服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基本建成了覆蓋城鄉、便捷高效的全覆蓋法律援助服務圈。

近三年來,濟南市法律援助中心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數量提升明顯,2018年辦理9323件,2019年辦理14573件,截至2020年10月底,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2666件,接待群眾來電來訪10萬余人次,開展各類法治宣傳活動200余次,為群眾挽回損失5億元。

(責編:邢曼華、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