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山東企業如何逆勢“突圍”

2020年11月08日08:27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后疫情時代,山東企業如何逆勢“突圍”

當前,全省上下正全力以赴做好第四季度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什麼樣的沖擊?在應對過程中有哪些值得總結的經驗?對實現今年發展目標帶來怎樣的影響?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細胞”,本報青年記者在全省東中西部選擇了農業出口、高科技、傳統制造業等三種不同類型的企業,解剖麻雀,微觀感受,試圖回答以上問題。敬請關注。

農業出口企業:一家出口企業的逆勢“突圍”

無菌無塵的工作車間內,一顆顆圓潤飽滿的蒜粒被吹去外皮,經過機器和人工篩選,根據大小分流到三條運輸帶上,包裝成三類產品。守在生產線終點的工人,嫻熟地進行著最后一輪篩查。

這是記者9月22日在安丘源清田食品有限公司蒜米生產車間看到的一幕。總務部經理陳艷玲說,9月中旬,源清田已經完成了營業額增長15%的全年目標。

這家於2006年成立的公司,是一家集蔬菜種植、儲存、加工、檢測、銷售、電商服務及貨物進出口於一體的現代化標准食品加工企業,產品包含酵黑大蒜、軟包裝蔬菜罐頭、保鮮大蒜、保鮮蒜泥、保鮮生姜、保鮮姜泥等。

“作為一家對日本出口佔總產量99%的企業,從疫情開始到現在,我們總共經歷了兩輪沖擊。”陳艷玲說。

今年年初,為了避免疫情造成更大沖擊,搶抓眼前的訂單生產迫在眉睫。

1月30日,源清田迎來了首日復工。80多人按時到崗,但這也無法達到趕制訂單需要的人手。疫情期間,安丘市推出了重點外貿企業包靠機制,源清田及時向包靠人員反映了復工難的問題。新安街道黨工委了解到情況后,決定為企業職工發放通行証,保障企業的用工需求。到2月4日,源清田的380多名員工基本全部到崗。

“復工難”解決了,“招工難”又接踵而至。一場由新安街道牽頭的雲端招聘會回應了企業需求。自3月9日起,通過微信直播和電台廣播的方式,主播走進企業實地探訪,企業負責人走進直播間在線答疑,與應聘者線上互動。這場持續12天的招聘會為源清田擴充了人才隊伍。

為解決人力問題,源清田還啟用了自動化生產。昔日38人的蒜米車間,復工初期隻有10人到崗,增加兩條流水線后才恢復往常的工作效率。據水煮車間主任王波介紹,他所負責的車間在疫情初期增加了一台灌裝機,“如果不用機器的話,平時需要十二三人,現在隻需要四五人。一台機器可以代替八個人。”

就在源清田的運營逐步回到正軌時,又一波沖擊猝然而至。

源清田的產品主要銷往日本各大飯店和超市,其中保鮮生姜佔日本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剝皮蒜米佔日本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4月16日起,日本一些飯店相繼關門,主要供應飯店的脫皮蒜受到嚴重沖擊,產品訂單下降百分之二三十,部分車間甚至開始輪休。

與此同時,商超產品訂單量卻翻了一倍——涌入超市採購、囤貨的消費者,帶熱了商超的食品銷量。高P軟包裝水煮菜在日本一經上市就大受歡迎,4月以后銷量增長80%以上。此外,利用日本生物發酵技術制造的黑蒜,備受消費者青睞。源清田順勢調整了人員與原料的配給,按照訂單要求全力生產。新產品撐起了受日本疫情沖擊的銷售額,帶著企業“逆流而上”。

在疫情期間總體銷量不降反增,完整的產業鏈也是源清田的一大“法寶”。陳艷玲介紹,源清田是一個閉環型企業,從採收、生產到檢測、銷售,完全在企業內部進行,沒有任何第三方環節。源清田目前擁有“公司+基地+標准化”的自屬基地1000畝以及各種原料種植合同基地4300畝,遍布全國各地的種植基地在疫情期間保証了原料的供應。

源清田還不忘繼續加深“內功”。總經理王秀珍介紹,“我們引進了國際最先進的黑蒜發酵機、軟包裝蔬菜罐頭機等設備十余台,同時聘請五位高端人才來做食品檢測的技術攻關。”

政府保障也給了源清田信心和底氣。安丘市政府在稅收、社保和電費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優惠舉措。王秀珍介紹,僅社保一項,政府減免后,平均每個員工能省下600元錢。安丘市上半年為1659家企業減免社會保險費10142萬元,為725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673.35萬元,減輕疫情期間企業負擔。安丘市還實行中小企業“欠費不停供”政策,降低企業用氣成本680萬元、節省電費1461萬元。

高科技企業:深耕國內,智能科企站上新風口

□ 本報記者 徐 晨 朱子鈺 王彤彤

9月23日,走進科捷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捷智能”)的生產車間,聽不到設備運轉的轟鳴和嘈雜人聲,幾名工人對著電腦調試設備程序,幾十台大型分揀設備正進行出廠前的最終測試。

車間內,生產總監丁峰忙著跟技術人員討論新技術路線。他說:“這次疫情給公司帶來一定沖擊,但是總體上影響不大,反而是個風口。”

科捷智能於2015年正式落地青島高新區,注冊資金1.08億元,是一家提供自主研發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的集成商。成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科捷智能都處於入不敷出的階段,直到2018年,企業才開始實現盈利。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科捷智能頭頂多重壓力。科捷智能財務中心總監陳吉龍介紹,工廠停工近兩個月,其間未能按時開工的項目訂單共計5億元,相當於科捷智能2018年全年的銷售額。

與此同時,科捷智能在海外市場的訂單額也在萎縮。“韓國、俄羅斯、印度、東南亞國家都有我們的項目。”據丁峰介紹,往年科捷智能在海外的訂單銷售額能達到2億元,佔到全年銷售額的1/3,今年大約1億元的海外項目訂單沒能簽成。3月份以來,海外疫情的反復,讓科捷智能海外項目的安裝、調試也都被迫擱置。

國內外項目受阻,投入資金不能及時回收,科捷智能的財務壓力驟增。然而在困難面前,科捷智能作出了一項立足長遠發展的決定:疫情期間未返崗工人照發工資——這為科捷智能增加了400萬元的工資成本。

“工資照發確實有壓力,但是政府的優惠政策幫我們減輕了不少壓力。”據悉,青島高新區從租金減免扶持、降低稅費負擔、強化金融扶持等11方面入手為企業減輕負擔。疫情期間,相關惠企政策幫助科捷智能減免的養老保險就有100萬元。此外,青島高新區聯合國開行為科捷智能授信的2000萬元貸款也即將到位。

與此同時,國內市場也出現了新的增長點:疫情期間網上購物需求激增。“電商平台訂單的劇增,需要物流行業提高效率、創新模式,這對從事智慧物流研發、制造的科捷智能來說,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陳吉龍說。

首先要抓住已有大客戶的新需求訂單。陳吉龍介紹,順豐、京東等大客戶今年的訂單額都有大幅增長。其中,順豐增加了固定資產投資,為科捷智能帶來了6億元的銷售額增長,京東則追加了1億元的訂單。

此外,科捷智能也積極尋找新的客戶和項目機會,行業領先的研發生產實力是“硬核”保証。據介紹,科捷智能目前已授權知識產權共有61項,申請中的共有70項。科捷智能銷售中心商務部總經理唐麗萍介紹,今年春天,科捷智能瞄准了賽輪輪胎廠在沈陽的項目,“該項目合同額約2億元,在整個行業內都能稱得上大項目,所以競爭很激烈。”今年6月,科捷智能與賽輪輪胎正式簽約。在傳統生產模式下,賽輪輪胎廠需要3000到5000名工人,運用科捷的智能化生產方案后,減少到1000人。

“通過應用智能生產方案減少人力成本並增加效率,這是當前發展的趨勢。科捷正站在了這個風口上。”陳吉龍說,革新生產模式的智慧工廠是科捷智能下一步發展的重要板塊。

回望上半年,在多行業企業下行的頹勢中,科捷智能不僅轉危為安,更實現了逆勢上揚:2018年銷售額5.1億元,2019年6.2億元,2020年預計15億元,截至目前實現銷售額約12億元,訂單劇增為科捷智能帶來了“幸福的煩惱”——“我們現在主要問題不是沒有活兒干,而是干不過來。”唐麗萍說。

在亮眼成績的推動下,科捷智能提前了原定於明年年底啟動的上市計劃,相關工作安排也隨之提前。“科捷智能正面臨上市的大關,相關程序比較復雜,網格員都會全程幫辦,我們會積極對接行政審批、稅務、環保等部門。”青島高新區負責對接科捷智能的網格員呂顯飛說。

傳統制造業企業:借勢調結構,產品再暢銷

□ 本報記者 宋亞魯 李欣蓯 張文婷 通訊員 楊靜

九月下旬的鄆城略有涼意,但山東瑞升玻璃集團(以下簡稱“瑞升玻璃”)的生產車間裡卻是一派繁忙景象。石英砂、純鹼、方解石等原材料,在熔爐中充分融化混合后,淌入模具之中,很快制瓶機便將瓶子“塑造”出來……

手拿一隻剛制作完成的香薰瓶,瑞升玻璃集團董事長樊明棟告訴記者,在瑞升玻璃,每天有60多萬隻或大或小的玻璃瓶“橫空出世”。“現在生產已經恢復到去年的水平,第四季度我們能把上半年減少的利潤彌補回來。”樊明棟說。

坐落在鄆城經濟開發區的瑞升玻璃是當地最大的玻璃企業之一,主要生產晶白料高檔玻璃器皿,以玻璃酒瓶為主,兼產各類日用玻璃器皿、頗具新意的異形瓶,年產量達2億余隻。

今年元旦之前,瑞升玻璃就做好了開年的生產計劃。然而,疫情制約了瑞升玻璃的生產和銷售。樊明棟根據訂單量和原料存量作出了臨時調整,原計劃的日產60萬隻玻璃瓶減為50萬隻。即使如此,產品仍然積壓。今年二三月份,瑞升玻璃日均銷量隻有日產量的40%。

然而減產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暢通運輸。“給瑞升玻璃開出了第一張通行証后,我們陸續給其他企業開出通行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嚴格加強管理,貨車到了企業后,都要嚴格執行防控程序,先消毒再裝卸。”9月24日,鄆城開發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鄭巧玲告訴記者,管委會成立專門的服務隊,將開發區的11家玻璃制品企業所受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除了高速路上的“綠色通道”,開發區管委會還幫助玻璃制品企業開通了另一條“通道”,解決產品積壓帶來的現金流減少難題。“二、三、四月比較困難,幸好開發區協調銀行幫我們辦理了一千萬元的低息貸款,放款速度也比往常快很多,工人工資都能全額發放。”瑞升玻璃財務總監徐龍豪告訴記者。

針對市場的變化,瑞升玻璃進一步調整了產品結構。通常白酒酒瓶佔瑞升玻璃總產量的一半左右,疫情對國內白酒市場造成影響,酒瓶訂單減少,但與此同時,海外市場中日用玻璃器皿的需求卻多了起來。“與防疫有關的洗手液瓶、消毒液瓶訂單比重增加不少,今年二、三月份就突破了200萬瓶,相當於去年全年的訂單量,今年全年預計能突破1000萬瓶。”瑞升玻璃集團副總經理韓要防說。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為瑞升玻璃帶來巨大的利潤。樊明棟的講解通俗易懂:“以白酒瓶為例,一個650克的玻璃瓶,大概利潤是兩毛錢。現在生產的化妝品瓶50克,利潤大概是一毛錢,利潤率是白酒瓶的6.5倍。”

危機時刻,年前延長的產業鏈,也幫助瑞升玻璃度過疫情困難時期。2019年,瑞升玻璃的全資子公司瑞金包裝投產運營,用來拓展玻璃制品的深加工業務,旨在提高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疫情發生之后,子公司頂著壓力火速上線瓶蓋制作項目,基本完成了從裸瓶制作到烤花、蒙砂、堆花、描金、噴釉、瓶蓋等的全產業鏈覆蓋,能完成90%以上的深加工工藝。包裝公司總經理張現委說:“之前我們自己不生產瓶蓋,客戶在我們這裡訂了瓶子還得去其他地方訂購瓶蓋,難免出現誤差,現在我們除了瓶子裡裝的東西,其他都能一站辦妥。”

“一條龍服務”吸引了不少新老客戶,規模以上名酒廠的訂單增加了20%。樊明棟給記者算了筆賬,“老客戶山東雲門酒業的訂單擴大了規模,同時也與新客戶北京二鍋頭酒業達成了合作,每年有兩三百萬的訂單。”延長產業鏈后,單個產品相應的附加值也增加了一元到八元不等。

有了政策的支持和生產策略的調整,瑞升玻璃實現了“浴火重生”。徐龍豪說,“今年淡季不淡,旺季來得早。往年7月之后進入旺季,今年5月就進入旺季了。現在訂單都要排隊生產,一個月左右才能發貨。”樊明棟說,今年訂單已經排滿了,公司打算明年再建一條生產線專門生產出口的產品,前景還是很樂觀的。(李夢馨 崔凱銘 耿俊逸)

(責編:邢曼華、劉穎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