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威海環翠區:用精致做足小康成色

2020年11月01日18:41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與追求。這種追求不斷折射出城市的內涵與氣質,更成為城市向上發展的不竭動力。

近年來,環翠區堅持以“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發展”為總目標總方向總遵循,聚焦聚力提升城市環境品質、發展品質、人文品質、生活品質,深挖精致基因,豐富精致內涵,向著“精致城市·幸福威海”首善之區扎實邁進。

聚焦城市更精致,在精美設計上下功夫

建設精致城市是時代賦予威海的歷史使命,也是一場沒有先例可循的大考。“鋪開”精致城市建設的“棋盤”,離不開科學的規劃設計。

精致,是建當下更是利長遠。秉持這一理念,環翠區以擔當負責的精神,在探索創新中趟出路子——立足山、海、灣、灘、島、泉交相輝映的資源優勢,以及所特有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海洋文化,積極開展城市設計試點,凝煉城市特色,留下城市“記憶”,擦亮城市“底色”。

新威附路特色街區裡的小酒吧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

堅持精美設計,在做亮城市特色上求突破。環翠區統籌考慮區域功能、建筑布局、風格色彩、設施配套、市政服務、景觀綠化等要素,將城市意象元素各個形態有機地融入城市設計之中,打造區域整體性風貌,構建城市品質空間和風格品位。像設計景區一樣設計城市,以藝術家的眼光設計每個片區、每棟建筑,一大批“新地標”散落在城市的每個角落,一大批“網紅打卡地”火遍線上線下。

深秋的新威附路,似乎更添了幾分浪漫氣息。一條筆直的道路縱貫南北,路兩旁的法桐樹文藝氣息十足﹔咖啡館、書吧等各式特色店鋪,將時代氣息與歷史元素完美結合﹔一處處建筑小品、裝飾布景,彰顯著整條街區的腔調與風情……白天,這裡開啟著活力與熱鬧的模式﹔而當夜幕降臨,它獨特的優雅格調和文藝氣息,讓這裡成為了人們身心放鬆和心靈棲居的港灣。

近年來,環翠區將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及城市中心地區、交通樞紐地區等能夠集中體現和塑造城市文化的地區,劃定為城市設計的重點地塊,塑造景觀特色,提升藝術品位。與清華大學設計院開展深度合作,對老海港改造、棲霞街、新威附路等重點項目開展規劃設計,更好地發掘、梳理、展現垂海通透、抱海環翠的空間布局。目前,棲霞街等改造工程正在加快實施,屬相街、新威附路、北山街等特色街區重裝亮相。

精致,讓城市有個性有品位。環翠區從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到市民的生產、生活、生態,每個環節都滲透‘精致’理念。加快“精致社區”建設,培育了40個左右獨具特色的示范引領社區﹔325處市政、社區、農村三類游園讓老百姓出門不遠就能找到休閑、建設的場所﹔早夜市規范化管理全覆蓋﹔裡口山近郊休閑樣板片區人氣集聚﹔遠遙淺海科技灣區加速崛起等區域特色凸顯……

環翠區以精致為筆,用精美設計,塑造著城市的獨特性格,加快邁向精致城市的幸福方向。

聚焦環境更宜居,在精雕細琢上下功夫

草木青翠,鮮花爭艷,在和煦的陽光下,近水的鳶尾菖蒲隨風輕擺,在清澈的河水裡留下婀娜的身影。若非親身經歷,很難想象望島河游園能有如今這般模樣。

精致需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環翠區從細節入手,從實事做起,拿起城市管理的“繡花針”,繡出一處處精美的“微建設”,“精致”元素閃現在大街小巷的每個角落。

遍布城區的325處“口袋公園”讓市民“出門200米見園見綠”

在環翠樓街道長征社區童心園,休息區、健身娛樂區、兒童休閑區設置分明,大樹下還安裝了休閑座椅,為居民休閑賞景、游玩鍛煉提供了便利。不少市民帶著孩子在游園內休閑游玩。“自從有了這處游園,我們幾乎每天都要過來玩一會兒。小游園的設計太貼心了。”市民於學濤有感而發。

為充分挖掘各區域游園建設潛力,環翠區鼓勵鎮街對老舊小區內的游園進行改造,多途徑加大社區游園建設力度,將城市建設的邊角空地設計利用,規劃布局,合理設置休閑、健身、兒童娛樂等分區,對內部鋪裝、綠化、設施進行更新,打造成市民未來運動健身的理想空間,基本實現居民“出門200米見園見綠”的目標

唯有精致,才更美麗﹔唯有精致,才更宜居。環翠區聚沙成塔,用 “繡花功夫”打造精致品質,做足了城市“面子”,夯實了精致的“裡子”。

市區內的公共衛生間提檔升級、煥然一新

僅今年以來,環翠區對城區10座公廁分兩批次進行提檔升級改造,全面優化內在功能和外在形象,並統一配備綠化美化布置、檀香除味、免費廁紙洗手液、防滑腳墊、防蠅紗帘等,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優質的如廁環境﹔新建改造口袋公園36處,基本實現居民“出門200米見園見綠”目標﹔續建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推動公共文化場館總分館制建設,新改建 12 處社區服務中心,10處已完成 ﹔改造環海路、環翠路等 12 條公路,已完工 10 條……

城市的精致、市民的幸福,唯有細節見真功。環翠區在精雕細琢上下功夫,精致之路走得扎實而堅定。

聚焦動力更充沛,在精明增長上下功夫

精致城市建設是立體的、多元的。打造精致城市,既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現實需求,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

以“精致”為尺,環翠區堅持高標准,高要求,以更大力度、更高標准、更實舉措,抓實抓牢抓好營商環境優化工作,進一步釋放活力、激發動力,推動經濟向更高質量加速邁進。

新北洋數碼智能終端設備產業園的工人正在調試設備

沒有嘈雜的機器轟鳴聲,沒有工人忙碌的身影,干淨敞亮的車間裡,智能料庫自動上下料,各種精密零部件在機床上自動切割、折彎,一個個機器人手臂靈活自如地焊接、打磨,不同工件由機器人自動上下挂,柔性化輸送到不同噴涂工序進行生產。鈑金、焊接、涂裝,長長的生產線上,隻有幾名工人在電腦前監控著生產線上的機器工作。在新北洋數碼智能終端設備產業園,通過“機器換人”,生產車間的自動化水平超90%。

與新北洋數碼智能終端設備產業園隔路相對的是寶威新材料智能工廠項目,主要生產碳纖維預浸布,產品世界領先,打破國外壟斷,這是今年3月環翠區集中開工的項目之一,目前正在進行主體建設,預計11月底投產,達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在項目落地審批過程中,環翠區通過容缺審批、承諾補齊,採取“提前介入、平行推進、轉換發証”三個步驟,從簽訂土地成交書到領取不動產權証和施工許可証,僅用了10個工作日,比國家規定的100天壓減了90%,刷新了威海市工業建設項目審批速度新記錄。

威海廣泰空港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組裝的擺渡車、加油車、消防車、醫療車等特種車輛一字排開

加快精致城市建設,離不開產業支撐。環翠區按照全市“重點工作攻堅突破年”的部署要求,扎實開展雙招雙引、項目建設攻堅突破行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

為項目建設提供最快、最優的手續服務,環翠區新修訂出台11項扶持政策,預計今年將兌現區級扶持資金1.26億元,較2019年度增長了29%。同時,對各級涉企扶持政策進行了系統梳理,形成了“政策大禮包”,通過“三聯三服”活動送到了企業手中。

為提高服務精准度,環翠區對108名窗口工作人員和58名幫辦導辦員每周至少開展一次業務培訓,建立了政務服務“好差評”考評機制,進一步優化了“企業開辦一窗通”功能,將企業設立登記、刻制印章、申請發票、銀行開戶、社保醫保登記、公積金登記等流程全部納入“一窗通”,採取“一窗通辦、后台流轉”的方式,實現了即審即辦。

堅持精明增長,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上求突破。環翠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開展扮綠行動,打造綠色產業。“綠色動能”正跳動起前所未見的強大脈搏,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首善之區建設提供不竭動力。

在廢舊礦坑上建起的華夏城5A級生態文化景區

華夏城,這兩年又有“大動作”:投資25.5億元實施整體提升,治理荒山和4處廢棄礦坑共414畝,植樹6.5萬株,依托3000多畝的山地,打造了生態文明基地、世外桃源等新的文旅板塊,其爭創的“兩山論”實踐創新基地,成為威海的一塊“金招牌”。

據了解,今年以來,環翠區線上線下相結合、“面對面”與“屏對屏”相結合,大力推進窗口招商和產業鏈招商,成功推動20個內外資項目參加了省、市、區視頻簽約,總投資達到160億元。目前,總投資57.5億元的22個沖擊新目標企業項目,均順利推進。

聚焦人民更幸福,在精准服務上下功夫

精致城市建設的落腳點,始終在“幸福”二字上。老百姓滿不滿意,生活方不方便,能否吃得放心、出行順暢、居住愜意、有病無懼、老來無憂,是威海實現全面小康、建設精致城市的最重要衡量標准。

為了給人民群眾滿滿的幸福感,環翠區以“小切口”解決“大問題”,從社區這個最為微小的部分入手,從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小事”入手,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盈。

社區食堂成了老年人的用餐首選地

“葷素搭配,口味不錯,吃得很舒心。”“菜式豐富,環境整潔,服務熱情。”“食堂開在家門口,太方便了。”……在環翠區鯨園街道長征社區食堂內,來就餐的老年人齊聲稱贊。社區食堂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方便,老年餐桌則著重提升農村老年群眾“舌尖上的幸福感”。熱騰騰的餃子、新鮮的水果、貼心的服務,在剛剛開業的溫泉鎮林家院食堂,前來就餐的老人笑得合不攏嘴。“平時,我在家隻做一道菜,吃剩下的晚上熱熱再吃。有了社區食堂,頓頓吃新鮮的,葷素搭配營養充足,既方便了我們,也讓兒女們省心。”居民劉孝榮豎起大拇指。

城市社區食堂和農村老年餐桌建設作為環翠區為民實事之一,近兩年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在各個社區和村居,成為許多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用餐的首選之地,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暖心的幸福“食”光。據了解,圍繞解決老年人用餐需求,環翠區在去年10處社區食堂投入使用的基礎上,今年又新建了16處社區食堂和6處農村老年餐桌,截至目前,已服務70周歲以上老年人6.3萬人次。

一個民生項目的建成,破解的是一串難題。鯨園街道萬福社區鄰裡市集項目正是環翠區注重精致城市建設,注重居民生活品質提升的體現。為有效破解早夜市與市民通行、環境秩序間的矛盾沖突,環翠區在實現所有13處早夜市規范化管理的基礎上,將閑置資源盤活和商業綜合體開發相結合,在全市率先推動戚東夼市場搬入萬福社區鄰裡市集,讓群眾切實享受到馬路市場“退路入室”的好處。

環翠區以人民滿意為圓心,以精致城市發展要求為半徑,正在繪就“精致城市·幸福威海”首善之區同心圓。

聚焦文化更惠民,在精彩共享上下功夫

精致城市要有經濟發展的‘身’,也要有文化積澱的‘心’。在物質生活逐漸得到滿足的情況下,精神文化應當成為精致城市建設的突破口之一。

精致城市,文化鑄魂。環翠區把文化作為打造精致城市的點睛之筆,積極創新文化載體,開展文化活動,打造文化品牌,全面提升城市“軟實力”。

眾多紅色印記被挖掘出來,使更多的市民受到紅色文化洗禮

將文化內涵融入城市靈魂,用紅色精神提升城市品位,環翠區自去年起,按照“主次分明,梯次打造”的工作思路,分三個層次有序推進,對威海市紅色印跡搶救保護利用名錄中涉及我區的19處紅色印跡、新挖掘的17處紅色印跡進行搶救保護利用。目前,36處紅色印跡改造提升項目正在各個鎮街全面展開。

實地尋訪環翠的這些“紅色印跡”,你會發現,每到一處都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故事可傳,每段不同的“紅色記憶”都感人至深。十八裡擔架道與裡口山鄉村振興市級樣板片區的規劃建設有機結合,在原有“採摘體驗”“鄉村民俗”等規劃版圖中,增加了“紅色印跡”內容,延長文旅產業鏈條﹔威海衛第一個黨小組的復原與精致城市建設有機結合,借助特色街區打造和精致社區創建,將黨性教育與街區建設、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提升等進行融合,使更多的市民受到紅色文化洗禮……

環翠區統籌謀劃,將紅色印跡搶救保護利用與精致城市建設、鄉村振興、新興產業發展等全區重點工作進行深度融合,讓逝去的紅色歷史重新煥發時代活力,並獨具特色。

環翠區人文歷史底蘊深厚,自然環境優美怡人,擁有發展油畫產業必備的優勢條件。中國油畫小鎮·孫家疃堅定原創油畫學術方向,發展壯大寫生創作、展覽展會、交易流通、教育培訓、藝術關聯、文化旅游等六大產業,初步形成以油畫產業為引擎,集“藝術貿易+藝術休閑”於一體的產業鏈條。目前已引進駐地畫家40余名,畫廊、藝術機構、文化企業50余家;舉辦了“逐夢·威海衛”全國風景、靜物油畫作品展等一系列特色品牌展覽展會﹔每年組織各種寫生創作、學術互訪交流活動﹔打造油畫特色學校、社會美育基地等,開展各種公益體驗及油畫人才培養系列普及推廣活動,形成了區域文化品牌。

廢棄採石場改造成的石窩劇場名聲在外,獲得多個國際設計大獎

每逢節假日,各種精彩的文藝表演活動在石窩劇場接連上演。徒步和越野比賽、草坪音樂會、祈福放荷燈、賞民俗、星空帳篷節、篝火晚會……不僅村民們可以在家門口享受文化盛宴,也吸引了很多市民前來休閑娛樂。任誰能想到,這裡曾經是村民採石蓋房遺留下的廢棄採石場,岩石裸露,生態破壞嚴重,成了村庄的“環境傷疤”﹔而如今,這裡歌聲悠揚,舞姿翩翩,咖啡館內,香氣馥郁,燈影婆娑,劇場兩側,天藍水清,鮮花盛開……成了一處契合百姓文化需求的石窩劇場,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成為鄉村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同樣是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環翠區五家疃村,村民們守著綠水青山卻找不到發展的方向。2019年以來,根據環翠區關於打造鄉村振興樣板片區的工作部署,借勢全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環翠區將五家疃、台下、西庄、北七夼以及溫泉鎮東西七夼連片打造,建設以休閑運動、親子研學、康養旅游、鄉村體驗為主題的生態示范樣板片區——中國·環翠輕戶外運動小鎮,不僅為市民休閑提供了好去處,還促進了鎮域經濟發展。環翠輕戶外運動小鎮成為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年度優秀賽區”,全國僅有4個。

環翠輕戶外運動小鎮、石窩劇場等的建成,不僅展現了文明威海城市品質,更體現了環翠區注重城市文化品質和人文生活品質的塑造。

一直以來,環翠區不斷豐富群眾文化供給形式。今年,全區80個文化館、圖書館基層服務點設備安裝完成、圖書上架到位,可實現與市、區圖書館及城市書房圖書的通借通還﹔舉辦京劇春晚、環翠百姓春晚、慶新春廣場民俗活動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外,還開設茶道、布藝、中國畫等公益直播課程。疫情期間,環翠區廣泛發動區內文藝愛好者發揮自身專業特色,創作抗疫題材文藝作品877件。

文化氣息在環翠氤氳,也照亮了人們的精神家園,讓人們矢志追求的幸福生活,正通過精致城市建設,春風化雨般地走進每個人的心田。 (文/李曉軍 圖/鞠抒桐)

(責編:鄭浦麗、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