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歷史 右手未來

山東非遺的傳承與保護

談媛

2020年10月28日10:57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齊疆多海魯多山,風土中和是此間。齊魯中和之地,不僅有山有水,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

10月23日,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濟南國際時尚創意中心開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李群、山東省副省長凌文、濟南市市長孫述濤出席開幕活動,並共同擊鼓為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啟幕。

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開幕式(攝影 談媛)

作為擁有 2600多年的歷史名城,濟南不僅舉辦了2010年首屆中國非遺博覽會,並且從第四屆起永久落戶於此。每年有500多名全國各類非遺項目傳承人來濟南交流,濟南已成為全國非遺交流次數最多、省份最全的城市。通過舉辦大型全國性非遺活動,奠定了濟南在全國的文化地位,成為了知名非遺城市。

非遺源自生活,又反映生活。濟南立足當地齊魯文化資源,舉辦了全國非遺曲藝周、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主題活動,推動文化事業與產業不斷發展,用展示、展演、體驗等方式,讓非遺走進了千家萬戶,也讓非遺文化得到了傳承。

展會現場的手藝人(攝影 談媛)

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人類文明延續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濟南市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國家級11項,省級74項,市級45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8人,省級41人,市級223人。被列入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項目2項,省級傳統工藝振興項目目錄7項。

展會現場的手藝人(攝影 談媛)

豐富資源 活態傳承

自2006年起,濟南公布了7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認定了5批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實施以來,各縣區級加強非遺名錄的建立,強化縣區屬地管理職能,使濟南非遺體系規范、有序發展。

積極組織傳承人參加國家研習培訓,提升了傳承人技藝水平和從業素養。每年舉辦非遺公益培訓傳習活動,免費培訓學員達五百余人,促進了非遺項目的活態傳承。

自2014年起濟南財政設立項目扶持資金100萬元,其中,給予市級傳承人每人每年4000元經費補助。2018年將項目扶持資金提升至800萬元,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傳承經費提升至8000元。通過設立專項資金,保障了非遺工作的開展,非遺項目得到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

8大工程 保護非遺

自2018年以來,濟南持續實施非遺活態傳承8大工程,實施更有針對性地分類保護。目前,傳統工藝振興工程已扶持3批15個項目,知名非遺傳承人公開招聘學員工程扶持17名傳承人,非遺傳承與學校教育融合工程命名8個非遺教育示范基地、扶持50所學校與傳承人一對一結對子教學,傳統舞蹈活力再現工程扶持19個項目,非遺傳承示范社區建設工程扶持15個社區,民間文學非遺項目推廣工程對4個項目制作動畫片,非遺保護重大措施、重點項目資助工程扶持14個項目,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每年扶持10個鄉鎮、20個村。

在此基礎上,濟南還建立了傳承人和保護單位考核評估機制、政府相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等,加強對各領域非遺工作的統籌和政府主導力度,實現社會各行業共抓共管、共同推動的良好局面。同時,科學制定各行業非遺傳承規劃,提高傳承保護措施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多頻共振 發展非遺

在非遺產業的發展上,濟南加大公共非遺展示設施建設,建立市縣鄉村四級展示網絡,將各地非遺及傳統文化特色充分宣傳展示。同時,加大非遺街區、非遺傳承人工作室的扶持力度,在景區、商業街區、歷史文化街區設立非遺集中展示門店,出台優惠政策,為非遺項目參與市場、促進傳承營造良好環境,同時也增加區域文化特色。推動非遺傳播與現代科技結合,發展非遺主題的短視頻、直播等,推動非遺產品網上銷售。

在提升非遺設計水平,在保護傳統技藝、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加強產品設計、技藝提升,讓非遺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此外,加強傳統工藝振興,支持非遺品牌企業做大做強,讓傳統文化地域特色更鮮明,社會認同感更高。以推動曲藝繁榮發展,貫徹落實《曲藝傳承發展計劃》,扶持曲藝市場健康發展,重塑“曲山藝海”品牌。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