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濟南10月22日電 “這裡原來是一個廢棄的窯廠,自從在這上面建起了光伏電站和扶貧產業園,我每月不僅可以領到一份光伏‘福利’,還在產業園裡找到了一份穩定工作!”在菏澤尚意包裝制品有限公司上班的紀庄村譚秀玲,每天上下班時都忍不住瞟兩眼光伏電站。她每月能夠領到的“陽光分紅”近300元,工資月收入2500余元,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像她一樣在這裡上班的曾經的貧困戶有36人。
在廢窯上建起的光伏電站和扶貧產業園 國網山東電力供圖
昔日的廢棄窯廠如何變成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轉折點出現在2018年,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向幫扶聯系點巨野縣捐贈資金536.16萬元,建設泗興屯光伏電站。為確保光伏扶貧電站建的好、管的好、用的好,國網巨野縣供電公司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堅持“寧讓電等發展、不讓發展等電”,聯合政府打造了以光伏扶貧電站為電能供應中心的扶貧產業園,實現了助脫貧、促發展的雙重目標。目前,扶貧產業園內使用的電能全部來自光伏電站提供的陽光清潔能源。
幫助687人穩脫貧
泗興屯光伏電站佔地面積7300平方米,裝機總容量947.66千瓦。2018年11月初,電站並網發電,自此巨野縣田橋鎮王樓村等12個村的貧困戶有了一個共同的“陽光存折”。
為確保光伏電站快速發電見效,巨野供電公司在項目選址、施工、驗收、並網等方面提供全過程跟蹤服務,全額收購電站上網電量,按月支付電費及補貼,實現並網結算“零延時”、陽光收益“零損耗”。“對於光伏電站的收益,我們與田橋鎮扶貧辦進行多次研討,制定了“八一一”精准分配機制,收益的80%用於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10%用於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10%用於光伏電站運維。”巨野供電公司總經理王前進說,這樣的分配機制確保了電站運行穩定、扶貧成效持久。
電力職工在做日常巡檢 國網山東電力供圖
“錢定期就會打到卡上,就跟領工資一樣,有了這份穩定收入,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心裡面感覺可踏實啦!”巨野縣田橋鎮姚庄村貧困戶姚念喜每年能夠領到2450元的陽光分紅,加上土地流轉等收入,穩定退出脫貧序列。
截至9月底,泗興屯光伏電站累計結算電量169.44萬千瓦時、電費66.91萬元,受益的貧困戶中687人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
帶動2000人穩就業
菏澤尚意包裝制品有限公司是巨野縣在山東省“東西幫扶”計劃中引進的項目之一,其車間位於泗興屯光伏電站西側50米處,已經穩定經營了1年零3個月。“今年受疫情影響訂單少了,我們這個扶貧車間的產值有3000多萬元,正常情況會有5000萬元。目前有80人在車間工作。”菏澤尚意包裝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德成介紹道。
光伏電站建設初期,巨野供電公司與當地政府規劃部門進行了緊密對接,著眼於將光伏電站打造成助脫貧、促發展的“雙能站”,最終將光伏電站選址確定在田橋鎮計劃建設的扶貧產業園區附近。為保証扶貧產業園能夠就近利用光伏電站的綠色電能,巨野供電公司提前對電網側進行改造,架設2千余米10千伏並網線路,新增3台400千伏安容量變壓器,僅電網投資方面就能節省企業用電成本近50萬元,而且主動開辟“綠色通道”,讓產業園內的扶貧企業享受到優惠電價政策,並專門配備2名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為園區企業提供用電服務,優越的電力營商環境成為吸引企業紛紛投資建廠的一項重要因素。
“變壓器直接架到了園區裡面,用電有了可靠保障,而且降低了電網建設資金投入,又能夠享受扶貧電價優惠政策,沒有幾個人能夠經得起這種誘惑!”巨野美菲包裝有限公司負責人孫鳳進談到選擇在扶貧產業園建廠的原因時說道。
截至目前,扶貧產業園已經吸納6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入園,創造就業崗位近2000個,激發了周邊村庄內生動力,附近的村民成了“上班族”。
煥發27個村新活力
在扶貧產業園裡,有一個扶貧車間是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通過扶貧資金捐贈的。10月15日,菏澤永豐包裝制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於釗濤對記者介紹說:“這個車間,我們下個月底就入駐,生產出口中東的塑料袋。這裡營商環境太好了,用電、修路、整地基非常順利!我們也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優先招收貧困村民。”
2020年6月,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向巨野縣捐贈扶貧資金1162.3萬元,其中802萬元用於扶貧產業園扶貧車間及屋頂光伏項目建設,新建扶貧車間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光伏電站裝機容量300千瓦,項目收益全部用於扶貧和鄉村振興。
從8月份開始,泗興屯光伏電站享受國家補貼政策,僅光伏電站的收益每年就能達到110萬元,而且產業園內扶貧車間的租金近200萬元,扶貧成效將更加顯著。“扶貧項目的收益將用於幫扶田橋鎮全部27個村庄,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同步開展。”巨野縣田橋鎮黨委副書記侯新建說道。
得益於扶貧項目的收益,田橋鎮採用以工代賑方式設置環衛工、信息聯絡員等公益崗位100余個,調動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群體工作積極性,改變“干不干一個樣”的慵、懶、散消極現象,提振村集體發展風氣。並利用扶貧項目資金完善村庄文化廣場、道路等公共設施,改觀村容村貌,建設村民學習、娛樂場所,創造鄉村宜居良好環境。
“不是靠政府救濟,而是通過勞動獲得報酬,錢花著也踏實!”巨野縣田橋鎮王樓村脫貧戶王秉鋼就是得益於以工代賑政策,僅憑環衛工公益崗位的收入就達到了脫貧條件。
在扶貧產業園南側500米處,是巨野縣打造的“兩新”融合示范點,集中安置了7個村6800余人居住,產業園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社區居民的就業問題,村民發生了從“消極搬遷”到“主動搬遷”的變化。
光伏電站還促進了養殖業的發展,不僅能夠為養殖場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而且沿路架設的並網線路降低了養殖戶的電力投入成本,已經有來自周邊4個村的村民在線路兩側建起了17家小型養殖場,腰包漸漸鼓了起來。
在脫貧攻堅的路上,從普遍服務到精准扶貧,從基礎扶貧到產業扶貧,從“輸血”到“造血”,光伏電站成為了一個脫貧致富的強勁引擎,光伏扶貧成為了一道助民增收的亮麗風景。(郭軼敏 劉自軍 羅濤)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