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八大文化核心 菏澤將重構魯西南水邑文化古城

2020年10月21日10:46  來源:大眾網
 
原標題:重啟八大文化核心 菏澤將重構魯西南水邑文化古城

菏澤市老城區保護性開發項目總平面圖

一心、一園、七院、八街、九館、多點,這些詞介紹的都是菏澤市老城區保護性開發項目,菏澤市老城區保護性開發項目是2019年菏澤市重點項目,位置在菏澤老城區護城河以內,面積約2.25平方公裡。

據悉,菏澤古城始置於公元578年(北周政宣元年),原呈正方形,邊長3華裡,周長12華裡,故有“72道街、72口井、72個坑塘”之說,可謂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是菏澤最為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為實現古城復興,傳承古城文化,自2017年開始,菏澤市就啟動了菏澤市古城區的城市設計工作。規劃把獨具特色的古城建設,與新城開發有機結合,盡量保留古城的文化積澱,完善空間布局,統籌建筑風格,優化景觀設計,使古城建設的更具特色、更具活力,也更宜人。

整體鳥瞰圖

目前,該項目首開區位於廣福大街以西,北護城河以南,西護城河以東,青年湖以北。佔地約1064畝,地上建筑面積約19.7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按照“大菏澤、大古城、大氣魄”旅游開發理念,堅持“唯一性、至高性、市場性”原則,借助菏澤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優勢,重現古城牆、古碼頭、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等歷史遺產,以老城傳統的風貌、宜人的尺度與連續的空間為基底,以城市美學結合服務、配套、景觀、設施,以文化實現老城產業結構重塑轉型,形成以藝術為先導的創意文化經濟,重構區域產業發展驅動內核,以文為本、以旅聚勢、以商增值的黃河中華文明源上的魯西南水邑文化古城。

一期平面圖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內設有一個商業活力中心﹔一個新型產業服務平台﹔清河曉月、荷塘夜色、陌上花開、煙柳畫橋、蟬聲蛙鳴、春雨柳綠、秋水柿紅等七個精品商務院落﹔沉浸式商業街、好運美食街、文創體驗街、1446街、非遺民俗街、國風國潮街、文玩工美街、特色物產街等八條壹城思巷主題商街﹔非遺文化館、民俗文化館、曹州歷史博物館、書畫藝術館、戲曲博物館、當代文化館、名人博物館、黃河文化館、重華書院等九個文化主題場館﹔此外還將復原永安塔、映月閣、關帝廟、展示中心、服務中心、清真寺、城隍廟公園、海棠寺公園等。

關帝廟(效果圖)

目前,該項目首開區將重啟八大文化核心、構筑八大博物館藏、打造六大特色片區。其中,八大文化核心:城隍廟、重華書院、清真寺、何家大院、永定塔、關帝廟、參府署、映月閣。八大博物館藏:非遺博物館、黃河文化館、名人博物館、書畫藝術館、戲曲博物館、民間文化館、當代藝術館。六大特色片區:歷史文化風情區、民俗文化體驗區、時尚商業活力區、特色商業體驗區、水街風情休閑區、濱水活力生態區。

水街風情休閑區(效果圖)

記者從老城區保護性開發項目一期示意圖上看到,一期項目文化布點、區域聯動,打造城市魅力文化樂享的橋頭堡。業態植入、多元融合,形成游學、觀演、商旅、休閑的目的地。規劃依據現狀、道路脈絡和水系格局,由北向南分為歷史文化板塊、城市活力板塊、濱水生態板塊。

展示中心(效果圖)

三大板塊,南北串聯、東西聯動,形成一核、兩軸、兩帶、兩廊的規劃結構。一核為城市活力核,以其為中心,衍生出兩大功能軸,南北向歷史文化軸,東西向時尚商業軸。兩帶為景觀休閑帶,濱水生態休閑帶、環城遺址休閑帶。兩廊即景觀通廊、八一路景觀通廊、曹州路景觀通廊。(周佳)

(責編:鄭浦麗、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