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海信集團、瑞昌科技獲聯合國肯定——

“走出去” 造福一方

趙 偉

2020年10月15日10: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走出去” 造福一方

近日,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與中非發展基金聯合發布《南南合作在行動—投資合作促進非洲可持續發展》系列專刊之“中非發展基金案例專刊”,此次發布選取了中非經貿合作的7個典范項目,青島海信南非家電園和瑞昌中非棉業名列其中。

進入10月,北半球秋意正濃時,位於南半球的不少非洲國家正迎來春天。此時,由海信投資建設的海信南非家電產業園內,電視機和冰箱生產線上一派繁忙景象,當地工人正一絲不苟組裝電視、冰箱。在南非以北的馬拉維、莫桑比克、贊比亞及津巴布韋等國家,青島瑞昌科技產業有限公司的中非棉業項目(以下簡稱“瑞昌中非棉業”)新一季棉花加工工作已進入尾聲。

“25年來,我們扎根南非,海信品牌的產品和技術遍布這塊大陸。2013年3月,中非發展基金與海信集團簽署投資合作協議,共同投資建設了海信南非家電產業園。”海信集團總裁賈少謙介紹說。

“非洲國家普遍渴望推動本國農業和種植業進一步發展,但各國農業基礎條件仍有待改進、農業政策和農業投入存在提升和改善空間。南部非洲和西非有種植棉花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條件。”瑞昌中非棉業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早在2009年,中非發展基金與中國青島瑞昌、青島匯富共同出資設立中非棉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馬拉維、莫桑比克、贊比亞及津巴布韋等多個國家新建或並購軋花廠、榨油廠、紡紗廠及種子公司,開展相關業務。

隨著時間的推進,這兩家青島企業在填補當地產業空白、提升技術水平、拉動就業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凸顯,非洲當地人對這兩家青島企業也越來越熟悉、肯定。

海信南非家電園實施本地化管理,為當地增加稅收,提供技術、管理經驗支持,提升當地制造業水平,是南非首家推出低功耗節能型產品的家電企業。瑞昌中非棉業則在非洲當地按中國棉花加工標准,採用中國先進的棉花加工設備建設軋花廠,生產符合國際標准、可在全球銷售的棉花產品。

企業發展帶來的大量就業崗位,為非洲當地居民帶去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海信南非家電園建設前,其所在地社區的失業率高達40%。“我們雇佣當地員工700名,佔員工總數的90%﹔通過帶動上下游產品和服務,間接創造2000個就業崗位。”該項目負責人介紹說。此外,該企業積極支持當地公益事業,累計捐助金額超100萬美元。瑞昌中非棉業直接雇用當地員工3300余人,間接帶動農戶種植棉花4—5萬戶,惠及當地農戶20余萬戶。公司還為農戶投入棉花種植物資和技術培訓,過去3年累計投入250多萬美元,惠及13.7萬農戶。

兩家青島企業助力當地經濟發展的持續努力,獲得當地居民和聯合國的肯定。《南南合作在行動—投資合作促進非洲可持續發展》發布后,聯合國秘書長特使、南南辦主任豪爾赫·切迪克評價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提出了進一步促進南南投資合作的舉措。希望通過本報告,國際社會能更好地了解中非合作與投資,推廣中非發展基金的良好實踐和經驗,倡導南南合作,促進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近年來,青島重視開拓非洲市場,積極貫徹實施國家“走出去”戰略,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倡議,指導、幫助青島有實力、信譽好的企業開展對非經貿合作,成效顯著。

數據是驗証青島這一舉措成效的最佳論據。

來自青島市商務局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青島核准對非洲投資項目127個,中方投資18.53億美元。同時,青島對非洲投資已從過去以貿易為主逐步拓寬到農林漁業、制造業、資源開發等更廣泛的產業合作領域。2019年,青島市對非洲地區新簽承包工程合同2.07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89億美元,派出各類勞務人員1214人。

一個個“走出去”的青島案例,在破解非洲基礎設施瓶頸、提升當地制造水平、增加本土就業、改善民生、擴大出口創匯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提升當地自身發展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助力非洲工業化進程和民生改善注入強大動力。對此,中非基金董事長宋磊表示,青島兩家企業獲聯合國表彰,彰顯了青島對非洲及“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成果,也是中國地方與非洲合作的典范,在全國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0月15日 第 10 版)

(責編:鄭浦麗、邢曼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