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李時珍《本草綱目》說:“牡丹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牡”,其花紅故謂“丹”。在山東就有這樣一個地方,圍繞著牡丹提升“花”的概念,做足了“花”文章。
近日,人民網“大道康庄”全媒體調研行來到有著“中國牡丹之都”之稱的菏澤。菏澤,古稱曹州,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這次採訪雖然沒有趕上牡丹盛開的季節,但記者了解到牡丹種植產業早已成了群眾小康路上的幸福花。
一朵花,讓村民踏上小康路
記者來到菏澤市牡丹區黃堽鎮大張庄村行政文化廣場。種植大戶們聽說有記者來採訪已等候多時。
60歲的鄧華東,1993年開始種植牡丹,當時面積僅2畝多,年收入不過4000元。現如今通過土地流轉,100畝的種植面積無疑成了實現全家小康夢的“聚寶盆”。
王東在地裡查看牡丹植株長勢。 人民網記者 張代生 攝
旁邊26歲的種植大戶王東,有著異於同齡人的成熟。“2011年開始種植牡丹各品種,當時面積僅70多畝”。通過土地流轉現在面積已經達到了1000畝,主要種植牡丹和芍藥。
一老一少,年齡不同,言語間卻收獲著牡丹種植帶來的喜悅。
王東帶記者漫步田間,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除了觀賞花的收入,現在出售產品苗的價格在20元上下,最遠賣到新疆。“以前人工除草成本每畝600元,收入增加后,各家都購置了鋤草機,大大節省了人工和經濟成本。2019年掙了100多萬……”
“將來還打算擴大規模,把這片牡丹園改建成觀賞園,吸引游客來賞花。”展望將來的日子,王東開心地說。
像他們一樣的種植大戶還有很多。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菏澤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勵牡丹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三年新增牡丹種植面積8萬多畝,使全市牡丹種植面積達到48.6萬畝。從事牡丹科技推廣人員達5000余人,從事種植、加工、銷售人員10萬余人,遍布全國各地,輸出牡丹種苗約60億株。
一朵花,讓企業踏上高質量發展路
牡丹作為菏澤的特色產業,早已不是賞花游園這麼簡單,它已經貫穿農業、工業、服務業各個產業領域,美麗的牡丹經濟成為菏澤名副其實的城市品牌。
菏澤種植牡丹歷史悠久,但如何把資源利用好,做強做大產業規模?當地企業給出了答案。
通過全覆蓋的加工制造產業鏈,小牡丹被挖掘出大價值。從牡丹籽產的油,到牡丹籽油制成的軟膠囊,再到牡丹花蕊制的茶……在菏澤堯舜牡丹產業園,記者見証了一株牡丹被拆解后,每個部分都得到充分挖掘、產生經濟效益的全過程。
菏澤市牡丹種植面積48.6萬畝,建有曹州牡丹園、中國牡丹園等10余個觀賞園區,並逐步向醫藥、旅游、文化創意等多個領域延伸,形成了從種植到高端產品,從一產到三產的牡丹全產業鏈,一朵牡丹花催生的產業悄然成型。
根據發展規劃,到2022年,菏澤牡丹產業將全面完成菏澤市國家牡丹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培育20家龍頭企業,建設20座牡丹園林綜合體﹔建設中國牡丹應用技術研究院、牡丹國際商品大市場和牡丹籽選育與收儲中心等三個核心服務平台打造牡丹“種苗繁育、花卉培植、精深加工和文化旅游”等四大產業集群,培育總產值超過500億元的牡丹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牡丹植株高大,根系發達,深扎土地,花兒艷艷,向陽而開。牡丹產業鏈催生的致富路,每人都是小康路上的見証者。(李棟)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