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為世界和平出征

國防部維和事務中心

2020年09月21日15: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中國軍隊為世界和平出征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是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周年。30年來,中國軍隊認真踐行《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彰顯了和平之師、正義之師、文明之師形象。《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白皮書,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指導,著力宣示中國軍隊維護世界和平所秉持的基本理念,全面總結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尤其是進入新時代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主張、展現中國貢獻,表明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一、深刻闡釋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初心和使命

闡釋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從根本上回答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為了什麼”“源自什麼”的問題,體現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價值追求與實踐作為的高度統一。

《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白皮書作為我國首部以維和行動為主題的政府文告,開宗明義地宣示,30年來,中國軍隊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始終牢記履行大國擔當、維護世界和平、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初心和使命。這一宣示,闡釋了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初心和使命的深刻內涵,回答了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為了什麼”的問題。履行大國擔當,是中國軍隊作為中國人民的和平使者,履行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責任義務的必然要求。維護世界和平,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也是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應有之義。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崇高使命,對於實現人類普遍安全、共同繁榮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白皮書不僅揭示了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初心和使命的深刻內涵,還圍繞中華民族的和平基因、中國人民的天下情懷、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中國的大國擔當等4個方面,回答了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初心和使命“源自什麼”的問題。中華民族的和平基因,根植於中華民族悠久的“和”文化,是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文化之源。中國人民的天下情懷,根植於中國人民自古以來懷有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夢想,是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精神追求。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來源於人民軍隊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本質特征,中國軍隊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為當地謀和平、為當地人民謀幸福,是踐行人民軍隊根本宗旨的生動體現。中國的大國擔當,來源於中國作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發展中大國的角色地位,履行大國擔當是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使命所系。

二、系統宣示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政策立場

《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白皮書繼承我國堅定支持聯合國維和行動的一貫政策立場,適應新時代要求首次系統宣示了中國軍隊“六個堅持”的維和政策立場: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聯合國維和行動基本原則,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堅持筑牢維和伙伴關系。

《聯合國憲章》是現代國際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確立的宗旨與原則是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准則,對於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至關重要。遵守《聯合國憲章》、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是各成員國共同的責任。

當事國同意、中立、非自衛或履行授權不使用武力,是聯合國維和行動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則,是聯合國維和行動保持正確方向和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証。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是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實現世界共同繁榮的必由之路。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

安全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內容。安全應該是普遍的,安全應該是平等的,安全應該是包容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是為推動世界實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所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一貫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並歷來主張以和平方式處理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和歷史遺留問題。堅持以政治協商、對話談判、斡旋調解等和平方式解決分歧和爭端,是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必然要求。

和平是人類共同的事業,維護世界和平是國際社會共同的責任。通過維和行動改革,調動當事國、出兵國、出資國等積極性,充分發揮區域和次區域組織的作用,在維和領域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伙伴關系,是聯合國維和行動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証。

三、全面展現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成就貢獻

《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白皮書全面回顧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發展歷程,首次從監督停火、穩定局勢、保護平民、安全護衛、支援保障、播撒希望等6個方面,系統介紹中國維和官兵遂行的多樣化任務,全面展示中國軍隊對聯合國維和行動、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作出的突出貢獻。

監督停火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初始職能和基本任務,對維持停火協議、減少沖突、維護地區和平至關重要。大量中國維和軍事專業人員在沖突一線通過巡邏、觀察、報告等工作監督沖突各方對停火協議的履行情況,為當地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穩定局勢是推進和平進程的前提條件,部分維和任務區安全形勢嚴峻,各類沖突不斷,中國維和官兵通過武裝巡邏、隔離沖突、止暴平暴等行動穩定安全局勢,為和平爭取機會,為生命贏得時間。

保護平民,尤其是保護婦女、兒童、難民和流離失所者等弱勢群體的安全是維和行動正義性的體現。中國維和官兵不僅通過警戒、護衛等行動為當地平民提供直接安全保障,還通過預防沖突,減少沖突,化解沖突,為當地平民提供可靠的安全環境。

安全護衛是確保聯合國特派團人員和設施安全的重要任務。聯合國維和行動安全環境日趨復雜,聯合國維和人員的傷亡數量持續攀升。中國軍隊派出維和安全部隊,保護特派團人員和設施安全,為聯合國維和行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工程、運輸、醫療、直升機等支援保障力量是維和行動的重要支撐,是當前中國軍隊派遣維和部隊的主體。中國維和官兵以過硬的素質、精湛的技能為維和特派團有效履行授權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中國維和官兵在完成維和行動各項任務的同時,充分發揮人民軍隊愛民助民優良傳統,通過積極協助人道主義救援、廣泛參與戰后重建、傳遞溫暖愛心等活動,為沖突國家和地區創造發展條件,為當地提供更多公共服務產品。

中國維和官兵是戰火中的和平守護者、戰后重建的積極參與者、和平發展理念的傳播者。中國軍隊以實際行動為聯合國維和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鮮明提出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願景倡議

歷史証明,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遏制和緩解了許多危機和沖突,有效避免了世界再次陷入大戰,為人類贏得了70余年的總體和平。《聯合國憲章》所確立的宗旨和原則,已成為各國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准則。聯合國維和行動成為國際社會運用集體安全機制維護世界和平的有效手段。但是,聯合國維和行動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國際社會攜手應對。《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白皮書提出“六項倡議”。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將繼續履行大國責任,加大對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支持力度,同其他國家一道,推動聯合國維和行動改革朝著健康合理方向發展。中國軍隊將繼續加大聯合國維和行動參與力度,全面提升維和能力,忠實履行使命任務,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貢獻。

推動完善維和行動體系,標本兼治解決沖突根源。中國支持聯合國構建更加完善的維和行動體系,充分尊重當事國政府根據國情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尊重當事國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中國軍隊在維和行動中,將一如既往為沖突國家和地區創造安全穩定環境,積極提供更多公共服務產品,努力使當地人民享受和平發展的紅利。

堅持共商共建優勢互補,構筑新型維和伙伴關系。中國支持聯合國積極構筑維和伙伴關系,加強安理會、秘書處同出兵國和當事國在維和行動方面的協調,加強與區域和次區域組織在維和方面的分工協作。中國軍隊將積極響應聯合國倡導的三方合作機制,在技術、裝備、人員、資金等方面為其他出兵國以及區域或次區域組織維和行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支持改進安理會維和授權,全面提升維和行動效能。中國支持聯合國設立績效問責機制,節約使用資源,加強高新技術運用,提高維和行動效能,確保維和行動發揮應有作用。中國支持聯合國採取多種措施,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維和維穩能力建設、提升人員素質和裝備水平、增強維和部隊履職能力。中國軍隊將繼續為各國培訓更多的優秀專業人才。

充分發揮能力待命機制作用,提高快速反應水平。中國支持聯合國推動維和能力待命機制建設,優先選擇和部署符合聯合國標准的待命部隊。中國軍隊將按照相關機制建設要求,繼續加強8000人規模維和待命部隊建設,保持高水平待命狀態,可根據需要派遣水面艦艇、快反等多種類型部隊參加維和行動。

積極應對多種風險威脅,切實保障維和人員安全。中國主張維和行動應系統性應對日益增長的傳統及非傳統安全威脅,支持聯合國綜合施策,加強信息搜集和分享,提高預警和威脅感知能力,改善安防裝備和設施,提升醫療救護水平,加強傳染病防治應對,全方位保障維和人員的安全與健康。

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和平事業任重而道遠。中國政府發布《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白皮書,向世界庄嚴宣示,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不會改變,中國促進共同發展的決心不會改變,中國打造伙伴關系的決心不會改變,中國支持多邊主義的決心不會改變。中國願同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讓和平之光普照世界每個角落。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0日 05 版)

(責編:鄭浦麗、劉穎婕)

推薦閱讀